第443章(2 / 3)

這兩家創業團隊,是中大觀瀾目前在消費電子產品領域所投資比較成功的兩家初創公司,公司負責人都有海外留學的背景,回到商都後拿到中大觀瀾的天使投資創業,經過三四年的發展,營收規模都做到一億以上。

高燦那邊想著將這兩家互補性很強的初創公司整合到一起,做出一家中等規模的電子信息企業出來,以便往後繼續發展做大,或許將業績做得更漂亮一些,方便有上市公司溢價收購。

有這兩個人,王亮就能初步判斷星微電子的技術及運營能力到底處在一個怎樣的水平上。

吳江距離嘉湖也很近,接到高燦那邊的電話通知,說是中大觀瀾幕後最大的投資人要在嘉湖見他們,那兩名創業團隊的負責人,包了一輛車,走高速一個小時後就趕到嘉湖,跟王亮、周斌見麵。

見過麵後,大家便一起先跟著黃博到星微電子去參觀。

星微電子就在嘉湖市崇閘區屬的經濟開發區內,工廠有四百多工人,在嘉湖市規模隻能算是普通,但還額外有技術研發團隊卻有六十多人,有多人跟羅強一樣都有海外留學的背景,技術能力很強。

恰恰是羅強這幾年在技術研發上投入極大,想要盡快補上星微電子缺乏產品研發設計能力的短柄,以致星微電子這幾年雖然盈利情況都還不錯,但手裏卻沒有多少資金的儲備。

又由於羅強的野心比較大,並不甘心停留在電子產品的初步設計上,想要將底層技術也完善起來,使得星微電子的技術水平看上去沒有多麼高端,但無論是培養的研發團隊,還是積累的一些專利,底子都很紮實。

也就是說,星微電子有投資價值,而且跟中大觀瀾投資的幾個相關創業團隊,更注重在某個細分領域發展尖端技術,有很強的互補性。

而在羅強的授意下,王亮從星微電子的一名副總那裏看到星微電子下一步的發展計劃。

星微電子技術積累到一定程度,目前正計劃籌資六億,在啟陽建設能容納兩千到四千名員工的新工廠以及進一步加強技術團隊的建設。

當然,星微電子不是什麼初創公司,王亮即便要將中大觀瀾投的兩到三家初創公司整合到星微電子,但星微電子作為一家運營成熟的企業,下一步發展所需要的資金量高達六億,就不是中大觀瀾創業投資基金所能支撐的,還需要從產業投資基金進行注資支持。

從星微電子參觀出來,兩名創業團隊的負責人還要趕回吳江去參加夜裏約定好的活動,等羅強回嘉湖,他們可以再一起過來參加會麵。

王亮又打電話給鄭文遠,讓他這兩天留在浦江,等著高燦、趙陽他們飛過來,然後再一起跟羅強見麵談後續的事宜。

在星微電子參觀時,黃博他爸打電話過來,讓黃博將王亮他們領回家去吃飯。

黃博他還覺得有些不合適,畢竟星微電子得到羅強授意出麵接待的兩名副總,這時候都已經有安排晚宴。

不過,聽到黃博接到他爸的電話,王亮則笑著說道:“我上大學時,就說過有機會要到所有同學家裏蹭一頓吃飯,今天難得有這個機會——等羅總從B市回來,我請大家到浦江去喝酒。”

王亮不喜歡太頻繁的參加商務宴請,寧可拉著唐曉、周斌去黃博家裏去吃一頓氣氛溫馨的家常菜——見王亮執意如此,星微電子的兩名副總也不再熱情挽留,隻是讓黃博負責招待好王亮他們。

黃博他家住嘉湖市的城鄉結合部,他爸最初承包村裏的池塘養殖魚蟹,家境在班級同學裏還算不錯。幾年前黃博他爸腦中風住院,雖然這幾年恢複不錯,沒有癱瘓或者半身不遂,但沒有辦法做太勞心勞力的事情,一直處於半休養的狀態中,承包的魚塘轉讓出去,黃博的家境在嘉湖市來說就滑落得相當普通了,加上黃博他媽身體也不是很好,也就沒有能力支持黃博在外地買房安家。

黃博家還有十年前建的三層小樓,也由於他爸生病後一直處於半休養狀態中,喜歡種些花草,寒流南下的十一月,黃博家院子裏種植的月季、薔薇,花開得正豔,黃博回嘉湖後,還在院子裏建了一間玻璃陽光房充當餐廳,感覺相當不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