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4 “靈丹妙藥”——青黴素(1 / 1)

1876年,英國的物理學家丁達爾往試管裏裝上了肉湯,放了數日後,發現在湯的表麵長出來許多青黴,而下麵則是清清的湯,肉湯並沒有變臭。丁達爾是一位優秀的物理學家,他沒有放過這個現象,他認為這是黴菌和細菌的生存競爭。最後,黴菌戰勝了。可是他把這一重大的發現發表在自己常發表論文的物理雜誌上,卻沒有引起生物學家的注意。

1928年,倫敦大學的細菌學家弗洛裏也偶然地發現了這件事情。他是在培養皿用肉羹汁來培養細菌的,後來因為事情忙,他很久沒有來實驗室。一天,他發現培養皿裏中長出了黴,在黴的附近沒有找到細菌,培養細菌的實驗失敗了,但這件事引起了他的深思,他意識到,這是空氣中的青黴菌飄落在培養皿中造成的,他想從培養液中提取濃縮的青毒素,但沒有成功。1929年,他公布了自己的實驗結果,並希望大家一起來做這種工作。他邀請了一大批熱心的合作者,在他的領導下,艱苦的工作著,每天要洗刷幾百個瓶子,配製上十噸的培養液,還要接種、分離、幹燥……數不清的事情要去做。最後他們終於分離出黴菌分泌出的青黴素,其殺菌能力是空前的,把它加水稀釋百萬倍後,仍然有殺菌作用。用這種液體注射到老鼠體內,什麼不良影響也沒產生,從而可以肯定這種藥物對動物無害。一天,弗洛裏助手的手化膿,弗洛裏想了想說,我這裏有一種現成的藥,保證能使你的病治好,片刻後他手裏拿著一根蘸著藥物的玻璃棒,在助手的手上塗了塗說:“明天就好。”第二天助手帶著神秘的神色跑來問道:“教授,這是什麼藥,一次就痊愈了,好靈的藥。”“是青黴素分泌物!”

1941年,一個病人,因感染已瀕臨死亡,弗洛裏對他使用青黴素,第一次,用1\/5的青黴素分泌物進行靜脈注射,此後,每3個小時注射一次。24小時後,患者的病情好轉,第3天,意識已清楚,第5天,有了食欲想吃東西,但是到了第6天的時候,青黴素分泌物已經用完,患者的病情再度惡化,終於死亡。

當青黴素分泌物積攢了一湯匙的時候,他們又選了一個病人進行臨床實驗,這是一個15歲的少年,經過治療,一周後出院,但是,後來病情複發,青黴素分泌物沒有了,這個孩子重複了第一個患者的命運死了。兩次實驗的失敗說明了,沒有充足的藥物準備是不行的,此後,第3、第4個病人的治療都得到成功。此時,正是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在德國法西斯經常的大規模空襲下,英國沒有辦法大規模地生產青黴素,最後他們隻好到了當時還沒有參戰的美國,並得到了美國政府經濟上的支持,才開始大規模地生產青黴素。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青黴素救治了無數的病人,人們把青黴素、原子彈、雷達並列為第二次世界大戰的三大發明。

1945年,弗洛裏、弗萊明和錢恩三人因青黴素的研究獲得諾貝爾獎,賀詞中把青黴素的發明稱為“現代醫學上最有價值的貢獻”,並強調指出他們是為共同目標而協作的模範。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