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 照相機的來源(1 / 1)

1839年8月19日法國畫家達蓋爾公布了他發明的“達蓋爾銀版攝影術”,於是世界上誕生了第一台可攜式木箱照相機。

1841年光學家沃哥蘭德發明了第一台全金屬機身的照相機。該相機安裝了世界上第一隻由數學計算設計出的、最大相孔徑為1∶3.4的攝影鏡頭。

1845年德國人馮·馬騰斯發明了世界上第一台可搖攝150°的轉機。1849年戴維·布魯司特發明了立體照相機和雙鏡頭的立體觀片鏡。1861年物理學家馬克斯威發明了世界上第一張彩色照片。

1866年德國化學家肖特與光學家阿具在蔡司公司發明了鋇冕光學玻璃,產生了正光攝影鏡頭,使攝影鏡頭的設計製造,得到迅速發展。1888年美國柯達公司生產出了新型感光材料——柔軟、可卷繞的“膠卷”。這是感光材料的一個飛躍。同年,柯達公司發明了世界上第一台安裝膠卷的可攜式方箱照相機。

1906年美國人喬治·希拉斯首次使用了閃光燈。1913年德國人奧斯卡·巴納克研製出了世界上第一台135照相機。

從1839~1924年這個照相機發展的第一階段中,同時還出現了一些新穎的鈕扣形、手槍形等照相機。

從1925~1938年為照相機發展的第二階段。這段時間內,德國的萊茲、羅萊、蔡司等公司研製生產出了小體積、鋁合金機身等雙鏡頭及單鏡頭反光照相機。

在此階段,照相機的性能逐步提高和完善,光學式取景器、測距器、自拍機等被廣泛采用,機械快門的調節範圍不斷擴大。照相機製造業開始大批量生產照相機,各國照相機製造廠紛紛仿製萊卡型和羅萊弗萊型照相機。黑白感光膠片的感光度、分辨率和寬容度不斷提高;彩色感光片開始推廣,從而使攝影隊伍迅速擴大並走向專業化。

從1939年之後為照相機發展的第三個階段。此階段的前半期即本世紀六十年代之前,黑白、彩色膠片的質量有了進一步的提高,光學工業製成了含有稀有元素的新型光學玻璃,如鑭、鈦、鎘等玻璃。從而更好地校正了攝影鏡頭的像差,使鏡頭向大孔徑和多種焦距的方向迅速發展。因而,出現了變焦、微距、折反射式、廣角等多種攝影鏡頭。鏡頭單層鍍膜得到普遍推廣。照相機出現了計數器自動複零、反光鏡自動複位、半自動和全自動收縮光圈等結構。照相機的質量、產量開始飛速發展。

從本世紀六十年代初至今為第三階段的後期。這期間,日本的小西六攝影公司生產出世界上第一台自製調焦照相機——柯尼卡C35A型135照相機。接著日本又生產出世界上第一台雙優先式自動曝光照相機——美能達XDG型135單鏡頭反光照相機。開創了一台相機具有多種曝光功能的先例。

這期間,光學傳遞函數理論進入了光學設計領域,出現了成像質量高、色彩還原好、大孔徑、低畸變的攝影鏡頭。同時,鏡頭向係列化發展,由焦距幾毫米的魚眼鏡頭到焦距長達2米的超攝遠鏡頭,並有了透視調整、變焦徽距、夜視等攝影鏡頭。電子技術逐漸深入到照相機內部,多種測光、高精度的電子鏡間快門、電子焦平麵快門以及易於控製的電子自拍機等都紛紛出現。曝光補償、存儲記憶、多紀錄功能、電動上弦卷片、自動調焦等各種功能得到更加精美的應用,高度自動化、小型、輕便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估質的各種新型相機,伴隨著高科技的發展不斷問世,從而為攝影藝術的創作提供了十分精良的設備。

相關鏈接

照相機的維護

1.鏡頭是相機最重要的部份,要盡量保持鏡頭的清潔,避免弄髒、經常擦來擦去,使鏡頭起毛,不用時用鏡頭蓋子蓋好。鏡頭若有灰塵,可用軟毛刷(照相器材商店出售的鏡頭刷)拭去,或用橡皮吹風球把灰塵吹去。鏡頭若有指印,可塗上清潔劑(擦鏡頭水),用擦鏡頭紙或幹淨的麂皮輕輕擦幹,擦拭時要繞著圓擦,不要橫豎亂擦,更不可以用普通手絹,紙或衣襟硬擦,也禁用過量的汽油和酒精塗擦,因為汽油和酒精容易溶解鏡片間的粘合劑。

2.照相機不用時,應放在涼爽的地方,最好裝在放有幹燥劑的塑料袋內或密封的匣子內。因為鏡頭受潮後,鏡麵易會變色或發生汙點,影響成像效果,甚至會使鏡片中間的膠合層黴變而脫膠。使用黴斑較嚴重的鏡頭時,要適當增加一些曝光量。

3.相機避免摔震碰撞,否則會使鏡頭和其他部件震壞。在有劇烈震動的地方,要特別注意保護好。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