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5章 駕馭情感,做生活中的強者(4)(3 / 3)

其實,錯誤不在於對抗者的夢想,他們的夢想是瑰麗多彩的,也值得追求。可是對抗者的夢裏有很多的陷阱。其中的一個陷阱就是:不成功就沒有追求的意義。他們總是希望在沒有成為優秀人才前,就已經是一個優秀的人才。這就是這些人自我煩惱和無人理會的原因了。

大多數情況下,對抗者忍受著巨大而又沉重的感情重壓,所以他們常常情緒不穩,有很強的戒備心,缺乏耐心,恐懼不安。

對抗者總有一種懷才不遇的感覺,或者經常覺得要災難臨頭。對抗者不拘小節,可是一到需要解決實際問題時,他們就撒手不管了。

他們的能力很好,人也很精明,沒有必要得到別人的幫助,也沒有必要去責怪這個世界給他們帶來的苦難,對家人和朋友來說,他們的行為總是一個不解之謎。

事實上,他們在工作上比別人努力,因為他們每次都要付出雙倍的努力,所以總是不停地工作著。工作,思考,設計,計劃,發明,另外還得避開一個又一個襲來的危機,但他們又手段翻新,找到另外一些人來幫助自己。他們又成了一流的推銷員:連哄帶騙,討價還價,用極力的承諾,以求得跳出自己目前的困境。

應當被動消極地生活嗎?就像旅鼠一樣,步入庸俗平凡的深淵嗎?對抗者常會做出不準確而又不嚴密的推理,他們忽略了對抗平凡和不平凡的生活之間的差別。不平凡的生活充滿了偉大的業績,也充滿著無數平凡的小事。

不平凡的人不把精力浪費到和普通生活對抗上麵來,他們忙於自己計劃中的每一個細節。每個實現夢想的人,都知道花時間做不得不做的事很令人煩惱。人們抱怨生活中不可不做的瑣事,但為了那點兒回報,他們還得應付下去。

如果你對平凡有對抗心理,你就是與眾不同的人。應付日常瑣事給你帶來的是不快,但你不屑去做,隻會煩惱更多。

“我與眾不同,所以我隻做我想做的,如果我要做,就做與眾不同的事。”每當你有機會做一些平凡的工作,你會備感不安。

你可能一心想要去做大事情,所以你會與平凡對抗,但這樣做也許使你失去很多實現夢想的機會。

精英的“垃圾名聲”

現在,在海外華人圈子裏已經流傳這麼一種說法:要想毀掉自己孩子的前途,那就把他們送出國。這話可能有些偏激,但確實又有大量的留學垃圾故事在佐證這種說法。

EF國際語言學校副總裁菲利浦先生告訴中國的家長們,他對目前中國部分留學生,尤其是中學生在海外求學時出現的不適應現象,甚至是不良表現表示遺憾。

7年來,EF國際語言學校一共安排超過300萬人次的學生,向他們提供海外學習的安排,是世界上最大的國際語言學習機構。

在談到中國留學垃圾現象時,菲利浦先生表示,中國學生相比其他國家的留學生更容易出問題,但卻是因為生活中的小事:

第一,生活自理能力差。國內獨生子女獨立生活能力差,比如不會燒飯,不會用洗衣機;他們要麼亂花錢,要麼自己不會購買生活必需品。

第二,禮貌不夠,不知道感謝人。中國學生不善於表達感激,或者沒有這樣一個禮貌用語的習慣。特別在英國,很多中國學生被寄宿家庭視為非常粗魯,不懂得禮貌,不懂得感激。在英國幾乎一天到晚每個人都不停地說“謝謝”、“請”這類的詞,而中國留學生卻沒有這樣的習慣。

第三,中西方飲食習慣大不相同。菲利浦說學生不應該總期待出國也能吃到地道而熟悉的中餐,應該學會適應當地飲食。

第四,以自我為中心,很少為他人考慮、很少顧及他人感受。

某些學生不經寄宿家庭同意,擅自留宿外來朋友;或者不經許可隨意取用寄宿家庭房東個人生活用品;不顧及他人的生活習慣和感受,將內衣褲晾在浴室內,水不停地滴在人家地毯或牆紙上。菲利浦說,此外很多寄宿家庭打電話告訴他,很多中國學生把自己關在房間裏麵,也不出來跟別人溝通,也不告訴別人他在想什麼,也沒有好奇心了解一種新的文化,或者融入一種新的文化,把自己封閉起來,並習慣於沉浸在對國內生活的回憶中。

第五,溝通能力差。很多中國學生不會表達自己的需求,相對於別的國家的學生而言,他們不喜歡主動把問題說出來,或者主動跟別人溝通。總是期待所有人包括寄宿家庭都能像國內的父母一樣無微不至地主動詢問他們問題,照顧和嗬護自己。一旦碰到任何問題,他們比較傾向於首先打越洋電話跟自己的父母抱怨。而父母再通過中介溝通,中介再打越洋電話與海外學校溝通,大多數僅僅為了解決諸如洗衣、未趕上公車、丟了書包之類的芝麻小事。

第六,大部分學生對國外的期望值過高。出國留學的中國學生大都來自條件不錯、收入相對較高的家庭。他們到了國外後,很多學生寄宿家庭的生活條件可能沒有他(她)在家裏的好,不是很新的房子,不是全新的裝修,或者設施各方麵還沒有國內的條件好,所以有一個很大的心理落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