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向前一看,原來奇峰插天,石屏如障,已無路可通,而且當麵千尋石壁,綠苔如繡,上下一碧,絕無樹木藤蘿可以攀援。 這一來,我們疑惑費盡心力,依然走入絕境。 正在為難,想跳下獸背,向左右兩麵找尋出路,鹿蜀忽又昂頭急嘶,甚是悠遠。
嘶聲剛止,半空裏忽然磔磔一陣怪喚,山穀回響,入耳驚心。
“我們急抬頭向上望去,石壁十幾丈以上露出一個怪頭腦,金發火睛,掀脈拗鼻。 迎風飛立的金發上,還簪著一朵碗大山茶花,一對凶光熠熠的血睛,正注視著我們,厚唇上翻,獠牙豁露,咧著一張闊嘴,怪笑不止。 驟看去,這個怪物好像從天衣無縫的石壁裏鑽出來似的,在這無人之境,驟遇這種怪物,誰也得嚇一跳!
“我們一齊跳下獸背,羅素素拔出猶龍劍以防不測。 不料怪物旁邊又同樣鑽出一個腦袋,也帶著一朵紅花,兩個怪腦袋微一晃動,倏又伸起兩條金黃手臂,向我們亂招亂比。 身後鹿蜀也向壁上搖頭擺尾,奪蹄人立,好似和上麵怪物非常廝熟一般。
我們正在吉凶莫測,不知所措,上麵兩個怪物已舉起四條手臂,呼地拋下一大盤藤索來,下麵還結著一具大藤兜。 我們猛地想起羅刹夫人信內‘紅花插鬢,靈猿迎賓’ 的話,大約這兩個怪物,便是迎賓的靈猿了。 上麵兩個巨猿一陣比劃便也明白,到了這種境界,也隻可不問前途吉凶,坐上藤兜,讓它們吊上去再說。 藤兜頗大,兩人盤膝坐入還有餘地,上麵四隻毛臂力大無窮,輪流倒把又快又穩,一忽兒把藤兜提上壁內。
“原來這處岩壁,從下往上好像直上直下、通體渾成,其實二十丈以上分著層次,一層接一層,每層天然有幾尺夾縫。 我們到了石壁夾縫以內,跳出藤兜,宛似處身在一條窄胡同中,已看不到岩下景象。
“一隻巨猿搶先領著我們向右走了幾步,忽見身側現出一人多高的山洞,洞內風聲如雷,黑沉沉望不到底。 領路那隻巨猿躬身走進洞內,回身舉爪亂招,羅素素當先橫劍跟入,我也緊隨身後。 啞聲兒向洞內行去,越走越黑,什麼也瞧不見,隻覺腳底下步步向上,似乎洞內地形是個斜坡。 走了一段,猛聽得身後起了獸蹄奔騰之聲,甚疾如風,霎時擦身而過,隻覺手上觸著毛茸茸的獸毛,也不知是何獸類。 一忽兒後麵巨猿怪嘯之聲又起,嘯聲貫洞,嗡嗡震耳,到了身後,越過我們跑向前去了。
“這樣摸黑前進,幸喜腳下是平滑的沙土,沒有礙足的東西,不過地形越走越陡,幾乎要手足並用。 羅素素這時已把猶龍劍歸鞘背在背上,因為地勢越走越寬,我和她聯臂並肩而行。 有時碰壁拐彎,渾同瞎子一般。 這樣瞎摸瞎撞,走了頓飯時光,前麵露出一圈天光,而且隱隱聽到一種奇異之聲,宛似百樂迭奏,如聞仙音,靜心聽去,心暢神怡,卻不是笙簧絲竹之音。 腳步加緊,前麵一圈天光也漸漸放大,入耳樂聲,也聽出是溪聲樹聲百鳥交鳴聲,組織成一種奇異的樂奏。 我們在洞裏悶走了半天,好不容易走近出口,自然心神一振。
“我們以為出口所在和前洞一樣,不假思索地邁步而出,這一邁步,兩人幾乎粉身碎骨! 幸而沒有飛身縱躍。 剛向洞外一伸腿,突然從洞外兩邊伸出金剛般兩條毛手臂,當洞一橫,把我們攔住。 我們吃了一驚,慌不及縮回腿來。 洞口忽颼一聲,擲進一盤光滑如油的長藤,那一頭似乎掛在洞外。
“我們立時明白,出洞非用長藤不可。 我們兩人合用一藤,挽住長藤向洞外探身,才明白兩猿伸臂遮攔的意思。 原來洞外絕無餘地可以托足,竟是斧削一般的石壁,下臨深淵,碧波漣遊。 從百丈峭壁掛下百道細泉,錚琮交響,其聲清越。 溪麵頗寬,十丈以外,古木成林,環抱溪麵,森森一碧。 這種異木,高可參天,樹身大得駭人,大約十個人也圍抱不過來,卻從水中挺然長出。 無數異鳥,毛羽五彩斑駁,飛舞交鳴於水木之間,如奏異樂。 再一看洞口左右兩隻巨猿,分蹲在岩壁橫生天矯如龍的古鬆上,猿臂上都挽住一條長藤,連我們手上的一條共是三條長藤。 藤的另一頭,掛在對麵一二十丈以上的大樹上麵,每條藤上都是用無數長藤結連起來的。
“我們挽著長藤,目光被洞外奇景所奪,一時目不暇接,還未十分看清四周景象,左右兩猿猛地一聲長嘯,一邊一個各自伸出一條長臂,挽住我們身子,向洞外一送,呼地連藤帶人飛出洞外。
“左右兩巨猿夾著我們兩人,竟憑一條長藤,聯臂騰空,目不及瞬,已飛渡到對麵一株大樹上。 去勢太急,我怕飛入樹內枝幹碰傷身麵,正想施展輕功舍藤上樹,哪知兩隻巨猿輕車熟路一般,左右兩臂一分,夾著我們已輕飄飄地鑽入碧油油的萬葉叢中,停身在一枝挺出的巨幹上了。 這支巨幹粗逾牛腰,兩猿兩人立在上麵,和立在平地上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