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4章 引用群體提問——牧群理論(1 / 3)

從眾是一種發生在群體範圍內的個體行為。如果沒有群體的影響,個體的從眾行為也就沒有了土壤。有意思的是,個體在從眾的過程中始終是處於自願的狀態之中,沒有他人的逼迫,也沒有旁人的威脅,所有行為都是自覺的行為。那些排隊購買掉渣餅的人,哪一個不是發自內心地主動掏錢呢?可見,群體對個體的影響也是在被個體接受之後才會發揮作用的。

我們經常看到這樣的一種景象,本來很冷清的一個攤前,因為有一個顧客在哪裏很仔細地向攤主詢問商品的問題,慢慢地就聚攏來很多顧客,結果是圍在攤前的人越來越多。

很多時候人們購買商品,並不是真正的需要它,而是看到周圍的人都在用。

一個小青年,看到滿大街都是穿大喇叭褲的人,自己也去買一條大喇叭褲,盡管自己身材瘦小。

一位職業女性,看見同辦公室的人都燙了卷發,自己也想去燙一個,盡管自己的頭發又多又硬。

一個上小學的孩子,看到別的孩子都有史努比模樣的玩具,也想買,盡管自己的玩具多的都沒地方擱。

銷售員要善於利用人們的這一心理來為自己謀利。

★顧客的從眾心理

羊群是一種很鬆散的動物組織,平時一群羊在一起也就是盲目地左衝右撞。

但是隻要有一隻羊動起來,它身邊的羊就迅速地動起來,產生連帶反應,整個羊群都會不假思索地跟著動起來,全然不顧前麵可能有狼或者不遠處有更好的草。

在羊群中,隻要有一個領先者(領頭羊)占據了主要的注意力,那麼整個羊群就會不斷地模仿、仿效。重複這個領頭羊的一舉一動,領頭羊到哪裏去吃草,其他的羊也到哪裏填肚子。這就是羊群效應。

所以我們要想控製整個羊群,不用費太大的力氣去套牢每一隻羊,我們要做的就隻是驅趕領頭的那隻羊。

在動物界這是一個普遍現象。

比如在馬群裏,頭馬一動,其他的馬就跟著迅速跑動,頭馬到哪裏,其他的馬就跟到哪裏。所以我們經常看到牧馬人,隻驅趕領頭馬,就能控製整個馬群。

這是因為其他的羊、馬都具有跟從性,它們隻會簡單重複地跟著它前麵的那隻做同樣的動作。

法國科學家讓亨利·法布爾曾經做過一個毛毛蟲實驗。

他把幾條毛毛蟲放在一隻花盆的邊緣,使它們首尾相接,連成一圈。在花盆的不遠處,撒了一些毛毛蟲平時最喜歡吃的鬆葉。

結果,第一隻毛毛蟲開始動起來,它沿著花盆往前走,它後麵的那隻也開始跟著它的屁股往前走,緊接著,第三隻,第四隻,第五隻……這幾條毛毛蟲都采取同樣的動作,跟著它前麵的那隻走。這一走就是七天七夜,饑餓勞累的毛毛蟲盡數死去。

由於第一隻毛毛蟲(領頭毛毛蟲)沒有改變路線,其他的毛毛蟲跟從、跟從再跟從,也就沒吃到嘴邊的鬆葉。

如果我們想讓毛毛蟲們吃上鬆葉,隻要逼迫那隻領頭毛毛蟲改變路線,朝鬆葉爬去,後麵的小跟屁蟲們自然尾隨其後。

即便是在狼群這種高機敏度、協同作戰的群體中,每一隻狼都具有自己強大的獨立生存能力,而頭狼的作用更是至關重要、不容小覷,它是狼群的優秀代表和象征,更是狼群的核心所在。

在一切群體行動中,其他的狼必須聽它的指令和部署。

當把對方看做一個狼群的時候,往往能夠通過誘導頭狼的誤判,迷惑頭狼采取對我方有利的舉動,步步為營,致使頭狼帶著它的群體落入我們的囊中。

動物界如此,在人類的許多組織群體中,也是這般。

從大的方麵來說,在這個世界上,存在著許多組織嚴密,有著共同信仰和利益追求的群體。在這種群體(或者說團體、組織)中,總是存在著一個舉足輕重的領袖,他是整個群體的象征和代表,群體內的每一個成員都嚴格聽從他的命令和指示,或者說教導、導引。

這樣的群體很多,像一些宗教組織、人權組織、和平組織、幫派團體等。自古以來,讓這些群體為自己效力的最好方法,就是和他們的領袖達成某種協議,或者利用其領袖,甚至控製其領袖。有時,消滅其領袖,就能讓整個群體遭受重創而分崩離析。

從小的方麵來說,比如在一個班級裏,就有自然形成的三五成群、七八結夥的小群體,或是出於興趣愛好,或是基於臭味相投。在這些群體中,總有某個人是大家默許的公認的頭兒。

對於班主任老師來說,在管理一個班級時,用敏銳的眼睛,發現這些領頭羊,並善於運用,通過導引頭兒來管理整個班級,是一件既省力又高效的方式。

像這樣沒有明文規定和教條約束的鬆散群體,在社會的任何一個角落都存在著。

比如,在同一個集團、公司或者學校、單位中,人與人之間的關係並不都是完全一樣的,總是基於某些因素,構成了一個又一個的小群體。假如群體中的頭兒另謀高就,就會帶動他的小群體整個跳槽。我們經常能看到這種情況,一個經理被其他公司挖走,他的小團隊、合作夥伴和朋友都會跟著他一起走掉。

出版和編輯剛開始約作者寫稿子的時候,一般最高效的方式,就是在某大學的研究生、博士論壇上發帖子,邀約作者投稿或者麵談。

隻要有一個人成功合作,他就能帶動他的老師、同學、老鄉、師兄弟姐妹們參與進來(誰都想賺取額外的更多的收入),甚至很多人都會主動和編輯聯係,而這些人又會帶動他的老師、同學、老鄉、師兄弟姐妹們,如此無限擴展下去。

根據250法則,每一個人背後都有250個人和他構成一定的關係。我們要做的就是和這一個人交好朋友,從而以點帶麵,逐步和他背後的250個人結成關係網。

當我們認識了一個人之後,這個人就會在各種情況下(有些是偶遇,有些則是故意製造),各種場合(正式社交場合或者街頭、小店)中,給我們介紹他的朋友,這些朋友也將會成為我們的朋友,正合了一句老話“朋友的朋友就是我們的朋友”。

在羊群中,隻要有一個領先者(領頭羊)占據了主要的注意力,那麼整個羊群就會不斷地模仿、仿效。重複這個領頭羊的一舉一動,領頭羊到哪裏去吃草,其他的羊也到哪裏填肚子。這就是羊群效應。所以我們要想控製整個羊群,不用費太大的力氣去套牢每一隻羊,我們要做的就隻是驅趕領頭的那隻羊。

★很多顧客都用這種產品,您覺得會不好嗎?

“別人所做的總是對的”心態在許多場合都被人利用。比如說,酒吧招待常常會在酒吧開門前在自己的小費盤中放上折好的幾塊錢,假裝是前麵的顧客留下的,讓人覺得用折好的錢給小費是酒吧裏應有的禮貌。教堂的募捐人出於同樣的理由也在收錢的籃子中放些錢,效果也非常明顯。傳教的牧師的辦法則是在聽眾中安插一些人在指定的時候走上台去捐款或做見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