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5章 信以為真(2 / 2)

且說靜璿公主掛帥之後,並沒有馬上命令大軍立即開赴吉林,而是讓張郃、黃敘二人為先鋒,先行趕到吉林城,加固城防,準備各類守城器械。因為張郃善於守城,加上黃敘本部的三千神射營,吉林城原來便有守軍八千人,這一萬八千人堅守個三五日不成問題。

而且這樣小規模的活動不會引起陰不平的注意,反而會讓陰不平更加以為楊奉是身受重傷,隻能派出一萬人馬來阻止夫餘國南下。否則的話,若是八萬大軍全部開往吉林,隻是暴露出楊奉安然無恙,陰不平必然會加強自己的防守,更可能會為了自保,聯合東部鮮卑共同抵禦楊奉。

靜璿公主還派出諢奴帶著自己的親筆書信偷偷潛往夫餘國內,暗中聯絡幾個對陰不敬比較忠心的將領,以便當靜璿公主和陰不平的大軍在吉林相持的時候在國內發動叛亂,襲擾陰不平的後路。

吉林是高句麗國的北部重鎮,以前此地是屬於夫餘國所有,在一百年前兩國爭霸的一場戰爭中,夫餘國戰敗,將吉林以南直到四平的地域割讓給了高句麗。又過了五十年,臥薪嚐膽的夫餘國發動了對高句麗國的一次戰爭,準備將以前割讓的土地奪過來,但是高句麗卻聯合了東北鮮卑,夫餘國再次大敗,四平以南直到輝南的地域也被高句麗奪走了,同時西麵漁遼到雙遼的地域也被東北鮮卑占據,夫餘國從此一蹶不振,再無實力與高句麗國爭霸,隻得聯合了挹婁國和沃沮國牽製高句麗國,倒也過了五十年的平靜生活。期間高句麗也曾試著發動入侵夫餘國的戰爭,但每一次因為挹婁國和沃沮國的聯合出兵而不得不放棄入侵夫餘國的打算。

吉林位處鬆花河的南岸,城池高大,易守難攻,但是卻有一個致命的缺點,鬆花河。為什麼這樣說呢,鬆花河是自西北向東南流向,夫餘國正處在鬆花河的上遊,高句麗出在鬆花河的下遊,如果順流而下,夫餘國的軍隊很快便可到達高句麗的都城丸都城下,這也是高句麗為何一次又一次地要發動對夫餘國地戰爭的根本原因,因為鬆花河的末端和鴨綠江相連,從鴨綠江向西便可一直到達丸都城下。

後來因為夫餘國的國力日衰,高句麗也就不再擔心夫餘國會做出順江而下的計劃,但為了保險起見,高句麗的國王還是增強了丸都的防禦力量,以防不測。

張郃和黃敘率軍到達吉林的三天後,陰不平親率十萬大軍來到了吉林城下,這時候張郃和黃敘剛剛完成了準備死守之前的所有工作。

楊奉派兵一萬來到吉林城的消息早就北陰不平獲得,這在陰不平的意料之中,當初楊奉遇刺之後必然能夠猜到夫餘國不日便會大軍壓境。如果楊奉傷勢不重的話,豈能隻派這一萬人馬來援,必然會是楊奉親統數萬大軍防守此地。

張郃來到吉林之後,先將鬆花河上的船隻全部銷毀,以防陰不平的大軍沿江而下,繞到吉林的南麵兩路夾攻。

陰不平似乎早就料到張郃會有這樣的舉動,是以大軍竟然隨行帶著大量的船隻,看來陰不平是準備以人多的優勢圍攻吉林城了。

陰不平的這種攻略正是張郃所擔心的,一萬八千守軍應對十萬大軍的攻城,若是集中起來隻防守一麵,還能支持個三五日。但是,若是陰不平命令大軍四麵圍攻,那麼究竟能夠堅守幾日,張郃心裏可就沒譜了。

就在張郃一籌莫展的時候,黃敘道:“張將軍,既然我軍阻止不了夫餘國的大軍渡河夾攻之勢,不如趁其渡河之際,設伏兵殺出,也好先挫挫陰不平大軍的士氣,將軍以為如何?”

張郃先是點了點頭,隨後便輕輕搖了搖頭道:“從此次出兵的章法上來看,陰不平此人並非平庸無能之輩,豈會想不到我軍會趁其渡河一半一計突然殺出,若是其將計就計,我軍便有全軍覆沒之危險。”

黃敘想了想,也覺得有道理,便不再提此事。過了一會,黃敘忽然想到什麼事情,對張郃道:“將軍,敘還有一計,或許可能會成功。”

張郃問道:“何計?”

黃敘滿懷自信道:“將軍可帶領一大隊人馬時隱時現在江邊,給陰不平一種準備伏擊其渡河人馬的假相,而敘則率領三千軍士來到此江的上遊地帶,先行將此河堵住,帶其渡河一半之時,突然放水,必然能夠奇勝。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