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5章 四國大戰(1 / 2)

且說,高句麗王朱能自從接到遼東太守公孫度之子公孫康的報信後,便開始整軍部署,準備對來犯的大漢軍隊進行迎頭痛擊,就在萬事俱備的時候,東風沒了,大漢的軍隊並沒有如朱能想像中的進入高句麗的領土,而是從本溪南下,經過新義州,到了遼東郡的東南方向的定州。

漢軍的這一舉動讓朱能百思不得其解,但是也不敢放棄警惕,時刻關注著漢軍的動向,同時朱能派人聯係公孫康,想搞清楚漢軍這樣做的目的是什麼。

在與大漢北部除了高句麗國之外,還有夫餘國、挹婁國、沃沮國以及生活在大草原上的東鮮卑族,在這四國當中,以高句麗的人口為最多,有三百多萬,所以高句麗國的軍隊數量也是最多的,有二十萬之眾。

由於這些年高句麗的發展過於迅速,使得上屆的高句麗王便有了吞並夫餘國、挹婁國、沃沮國,然後再南下幽州的打算,到了朱能接任了高句麗國王之後,這個想法更是迫切。畢竟是朱能年輕氣盛,並沒有遵從老國王的戰略,遠交近攻,逐一殲滅,同時樹敵四麵,使得夫餘國、挹婁國、沃沮國三國結成了聯盟,共同對抗高句麗。

公孫康的這個策略便是打著遼東太守公孫度的旗號,聯合夫餘國、挹婁國、沃沮國,許以戰後平分高句麗的好處,一同出兵高句麗。

為了麻痹高句麗王朱能,公孫康在給高句麗王的回信中寫道:“漢軍本欲陰謀攻打貴國,卻是事有不密,漢軍領軍大將已經發現貴國有所準備,遲疑不決,後經得我父子二人苦心相勸,漢軍大將便放棄了攻打貴國,轉而準備攻打沃沮國。並且康得到密報,漢軍這次出兵還聯絡了東鮮卑族和夫餘國,如今雖然南部邊患暫時解除,但西部和北部的危機仍存,望大王加緊戒備,以防不測。”

得到公孫康的回信,朱能不疑有他,更是對公孫康能夠提供這樣有價值的情報而暗自慶幸,若非自己派人聯絡公孫康,又豈能知道東鮮卑族和夫餘國也參與了這次的討伐高句麗國的軍事行動。

於是,朱能將西部的守軍增加到了六萬,北部的守軍增加到了五萬,南部的守軍是三萬,其餘的除了防守京師丸都的一萬大軍之外的五萬大軍全部放到了高句麗的南部,以防漢軍突然偷襲,看來朱能還是沒有完全相信公孫康的話,對漢軍仍有一定的防備心理。

但是,這樣以來,就造成了西部邊境的守軍力量單薄,丸都防守空虛。

一個月後,夫餘國、挹婁國、沃沮國同時發兵,攻打高句麗國,夫餘國發兵五萬,挹婁國發兵三萬,沃沮國發兵三萬,共計攻擊十一萬大軍,分三路攻打高句麗國的北部、東北部和東部。

由於這三個國家多年來一直遭受高句麗的欺淩,這次好不容易有了漢軍的支持和參與,自然是將多年的仇恨全部發泄了出來,一上來的攻勢便極為猛烈。

朱能似乎沒有想到會出現這樣的後果,漢軍並沒有去進攻沃沮國,反倒是夫餘國、挹婁國、沃沮國聯合起來攻打自己了,而且東鮮卑族也有數萬騎兵集結在雙遼城,大有向東犯進的意思。

如此一來,朱能不得不同時應對三國的進攻,這樣,整個北方四國的局勢就如公孫康的計劃那樣,高句麗國的兵力全部被吸引到了西北部、北部和東部,朱能的注意力也被吸引到了西北部、北部和東部。

太史慈並沒有直接從南部向北進攻,而是秘密將大軍化整為零,又重新回到了本溪。太史慈在等機會,這個機會便是高句麗國和夫餘國、挹婁國、沃沮國的戰爭達到白炙化的時候,一舉而滅四國。

為了不讓東鮮卑族參與這場爭鬥,太史慈暗中請甘寧屯兵北部邊境,大有北上之意,使得東鮮卑族不敢輕舉妄動。同時,太史慈派人快馬傳書給楊奉,將這邊的情況如實相告,希望楊奉能夠從輕處置公孫康,並且希望能夠得到後援部隊,從而有足夠的力量一舉滅掉四國。

果然,本來想趁著這個機會大撈一筆橫財的東鮮卑族在得知甘寧在昌黎郡的阜新縣陳兵三萬的時候,東鮮卑族便再不敢輕舉妄動了,將準備入侵高句麗國的軍隊全部撤到了昌黎郡的北麵。

三國久受高句麗國的欺淩,這一次又是三國第一次聯手,而且有漢軍在身後撐腰,所以三國軍隊的士氣高漲。雖然取得每一戰的勝利十分艱難,死傷慘重,但是三國卻不斷將戰線向高句麗國內推進,複仇的希望已經將三國的決策者的眼睛完全蒙蔽了。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