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4章 公孫南下(1 / 2)

就在楊奉剛剛巧得袞州、占據徐州之後不久,北平公孫瓚也滅掉了劉虞,占據了幽州西麵六郡一國,實力更加強大,兵力一時達到四十萬之眾,公孫瓚自稱幽州牧。幽州一統之後,公孫瓚野心更大,便有心圖謀冀州,卻又擔心楊奉勢大,難以對付。

其弟公孫範看出了公孫瓚的憂慮,問道:“兄長莫非是為了南下討伐冀州之事憂慮?”

公孫瓚歎了一口氣道:“正是,當年為兄與袁紹南北夾擊冀州,沒想到韓馥老兒竟然搬來了楊奉,為兄大意之下竟然敗給了趙雲小賊,铩羽而回,數年來引以為恨,而同為兄一起發兵的袁紹竟然得了冀南數郡,以之為根本,這才使得袁紹有了發跡的根本,而為兄除了損兵折將,徒耗錢糧之外,一無所獲,這口氣為兄憋了數年,今日幽州全部成了咱們公孫家的天下,為兄也該提兵再次同楊奉決戰冀州了。”

公孫範急忙勸道:“兄長不可,如今楊奉雄踞四州,手下兵多將廣,實力乃是天下諸侯之冠,兄長與之爭鋒冀州,豈有勝算?”

公孫瓚長歎一聲道:“賢弟之言,為兄豈能不知,可是楊奉占據了青冀兩州,其姨父丁原占據了並州,我軍南下之路盡皆被其堵死,即便為兄不率軍南下,楊奉早晚也會提兵北上,與其這樣,還不如為兄先下手為強,趁楊奉袞徐立足未穩之際,突襲冀州,打他個措手不及。”

公孫瓚的話說的不錯,並州、冀州和青州對幽州已成包圍之勢,楊奉早晚必取幽州,所以這便成了公孫瓚唯一的機會,一旦等楊奉在袞徐站穩了腳跟,公孫瓚便再也難與之抗衡了。公孫範聽了之後,知道公孫瓚所言不差,也不再勸阻。忽然,公孫範想起了一事道:“兄長既然要南下冀州,不如聯合袁紹,南北夾攻,豈非勝算更大?”

公孫瓚冷哼一聲,不屑道:“袁紹,這個老東西滑的像泥鰍似的,其又是剛得豫北之地,豈敢在這個時候與楊奉為敵。”

公孫範若有所悟地點了點頭,仍是一臉憂慮道:“話雖如此,但若是我軍孤軍進犯,恐不敵楊奉。”

公孫瓚神秘一笑,對公孫範道:“此事為兄早已籌謀已久,一旦我軍與冀州軍相持開始,為兄此計定會使得楊奉神智大亂,首尾不能相顧,冀州則可唾手可得也。”於是公孫瓚將自己的計劃給公孫範細說了一遍。

公孫範聽了之後,大喜道:“兄長之謀略,小弟萬分欽佩,如此以來,冀州必歸兄長無疑。既然如此,以小弟之見,此計應該進一步完善,兄長可給袁紹去兩封相同的書信,信中約以夾攻冀州。一封送到袁紹手中,一封故意被楊奉截獲,即便是袁紹棄之不顧,也可給楊奉造成一定的壓力,使得不得全力北顧也。”

公孫瓚大喜,道:“賢弟妙計。”於是,公孫瓚當即書信兩封,詳以安排。

十日後,公孫瓚盡起大軍三十萬,從薊城兵分兩路,一路十五萬,由公孫範率領,過安次、泉州,進攻渤海郡,另外十五萬有公孫瓚親自率領,走涿縣、經範陽,進攻河間郡,兩路大軍共計三十萬,號稱六十萬大軍,可謂是浩浩蕩蕩,漫不著邊際。

楊奉占據四州之地,兵力才隻有五十萬之眾,而公孫瓚僅有一個幽州,兵力便已是四十萬,不能不更讓大家感覺奇怪。其實,根據楊奉的實力,四州之地大可招募大軍百萬,或者更多,但是楊奉並沒有這樣做。

一來是因為軍隊是和錢糧分不開的,若是招募了過多的軍隊,青壯勞力必然減少,糧草供應也就不會很及時,而且士兵地軍餉也難以按時發放,這也就是說為何在真實的三國曆史上,諸侯爭霸都是打了一段時間,錢糧供應不上,便都開始暫時歇兵,待到稅收和糧食到位之後再行交兵,原因便是青壯勞力大多都參軍了,開墾的土地少,糧草的供應上便出現了斷鏈的現象。

楊奉則不然,由於人口多,青壯勞力大多都被派往開墾荒地之用,平日還進行訓練,可稱得上是後備軍。所以楊奉治下的糧草甚是富足,而且楊奉治下大力發展商業,稅收的數目也是相當客觀,這也就決定了楊奉的軍隊能夠打持久仗,更是後來楊奉能夠一統天下的最根本的原因所在。

第二個原因則是楊奉始終認為兵貴在精而不在多,隻要訓練到位,久經沙場,一支萬人的部隊絕對能敵得過其他諸侯的三四萬大軍,更何況楊奉手下大將如雲,謀士如雨。也正是楊奉的過於自信,才有了後來的黎城之圍差點要了楊奉的性命,這是後話,暫且不提。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