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曾經和楊奉一起戰鬥過,知道楊奉是一個厲害的角色,何況大家現在又都在一個陣營下,當然是刻意結交。袁紹此人向來是十分看重身份的,但是楊奉雖然沒有袁紹四世三公的顯赫身世,但楊家雖然比袁家不如,卻也算是三世三公,加之楊奉的姨父丁原也是一州刺史,楊奉更是身為一郡太守,又是鄉侯的身份,所以,單以楊奉和袁紹作比,絲毫不比袁紹差到哪裏去,所以三個人經常在一起飲酒作樂,倒也痛快。
何進對三人甚是倚重,見到三人關係如此親密,心中更是欣喜。畢竟袁紹還懷有何進的密令,盡量牢籠兩人,並且要弄清楚兩人到底是否確實真心投靠。袁紹和曹操自小就在一起,關係一直很好,不疑曹操有他,所以袁紹對於楊奉則是盡量為何進拉攏,並一直在調查楊奉的情況。
三人中,曹操和楊奉的結交倒是真正的英雄惜英雄,而楊奉和袁紹的交往則隻是礙於麵子,因為在前世熟讀三國的時候,在三國眾多的諸侯當中,楊奉最為討厭的人便是袁紹,此人雖有四世三公的顯赫身世,又深得其叔父袁槐的看重,更為主要的是當時很多名流士人因為袁紹的家族背景,競相投奔,袁紹手下可謂是武將雲集、謀臣眾多。而且袁紹還占據了幽州、冀州、並州、青州四州的地盤,實力為諸侯當中的第一位,手下更是人才鼎盛,但是就這樣一個幾乎可以立於不敗之地的強大集團,被袁紹這個剛愎自用、好大喜功的人弄得是雞飛蛋打,最後袁紹也落了個身死名裂。
袁紹雖然有禮賢下士的好名聲在外,也隻是能將一些真正頗具才華的人招攬到手下,如田豐、沮授、許攸、審配、張郃、高覽等人,有這些人的輔佐,袁紹應該能夠成就霸業,但是袁紹卻不能夠廣納忠言、從諫如流,自己一手導致了自己的滅亡。
楊奉因為這個心結,所以在和袁紹交往的時候並不顯得很熱情,不遠不進,隻是敷衍了事。袁紹也不是笨蛋,經過一段時間的交往,當然能夠看得出楊奉對自己和曹操兩人態度的明顯不同,本就心高氣傲的他對楊奉也就不冷不熱,並且有時還在何進跟前說一些楊奉的壞話,好在何進對袁紹的話並不多信。而楊奉聽說之後隻是付之一笑,並沒有進行還擊,反倒使得何進愈發對他刮目相看起來,而楊奉和袁紹兩人的關係也一直保持如此微妙之勢,但是矛盾卻是越來越深。最後,終於在袁槐的一次壽宴之上,兩人發生了一些摩擦,更帶進了一個人--袁術。
袁紹和袁術是同父異母的兄弟,袁紹年長,袁術年幼,但是袁術是嫡出,袁紹卻是庶出,所以袁術認為能夠代表袁家的人應該是自己。可偏偏袁紹長相俊朗,並且能夠禮賢下士,結交了當時朝野的一大群名流士人,聲望遠遠超過了袁術,再加上袁槐對袁紹也是頗為偏袒,這使得袁術心懷怨恨。
袁槐過壽的時候,正是袁家旺勢的時候,因為現在袁槐還是當朝的司徒,再加上袁家四世三公的聲望,前來為袁槐祝壽的人比往年要多上一些,當朝的重臣,除了皇甫嵩剛去長安討伐北宮伯玉的叛亂,其他朝臣幾乎全部來到袁府為袁槐祝壽,包括大將軍何進、司空張溫、太尉鄧盛都全部到場,所以這次的壽宴空前的盛大,袁府上下都是顯得極為光彩,袁氏兄弟自然也是這樣。
袁府的這一場壽宴足足擺了十桌方才能夠容下所有的來賀之人,每桌坐八人,總共約七八十人,可見規模之大。由於袁槐結交的大都是些文官,所以人數雖多,但是眾人喝的酒卻是很少,更多的時間是用在了談論詩詞歌賦上。
既然有詩詞歌賦,楊奉自然就成了一個焦點,畢竟在整個漢朝中,像楊奉這樣的五步成詩,並且獲得皇帝的親口讚譽的人可謂是絕無僅有,更何況還被靈帝親封為“當朝之文武全才”,所以楊奉被安排到了和袁槐、何進、張溫、鄧盛坐到了一桌,以楊奉目前的身份地位是絕對沒有資格和三公同桌的。一來楊奉是何進的人,二來袁槐也是好詩喜賦之人,對楊奉也是甚是偏愛,所以楊奉也被安排到了首桌。
既然是袁槐的特意安排,鄧盛、張溫二人也沒什麼意見,即使有意見也要給何進和丁原一個麵子,但是這樣的安排卻惹惱了兩個人,一個是袁紹,一個是袁術。雖然心中惱怒,但是袁紹涵養還是高了一些,畢竟也經常和楊奉一起飲酒、作賦,而且又是叔父的壽宴,不好當場發作。但是袁術就不一樣了,他和楊奉可謂是一點交情也沒有,並且袁術此人並不喜愛吟詩作賦,袁槐很不喜歡,認為袁術不學無術,所以袁槐才會偏心袁紹,使得袁術對袁槐和袁紹都是心懷恨意。
這次首桌上坐的,除了袁槐、何進、鄧盛、張溫、楊奉五人之外,剩下還有兩人自然就是袁氏兄弟了。帶著心中對袁槐、袁紹的不滿和對楊奉的不屑,袁術便在酒桌上借著酒勁對楊奉進行了刁難。
就在大家酒酣之際,袁術突然道:“三年前,楊大人曾被皇上親封為‘當朝之文武全才’,並有五步成詩之曠世之舉,自然文才高絕,今日乃是我叔父五十大壽,不知楊大人能夠當場賦詩一首,以為我叔父壽宴助興。”
袁術本來是難為楊奉的,因為現在大家都已經喝得半醉了,腦子自然沒有清醒的時候思維敏捷,所以袁術才會在這個時候提出要楊奉當場作詩。但是,大家豈能猜到袁術的險惡用心,雖然此桌上所坐的三公都在三年前見過楊奉的五步成詩,畢竟事隔多年,自然想再見識一下,所以都是紛紛鼓掌叫好。
楊奉雖然不明袁術為何現在提出這樣的要求,但是隱隱覺得此人不懷好意,卻又不能推卻,隻得站起身來,對眾人微一鞠躬,道:“楊奉這幾年將所有精力放在了研究兵法、武藝之上,詩詞歌賦早已荒廢,既然公路兄提出,楊奉也就鬥膽一試,在列位大人麵前獻醜一番了。”
言畢,楊奉離桌而起,向桌外走去,當走到五步的時候,忽然轉身,裝作十分欣喜的樣子,道:“有了。”
眾人見楊奉開始的時候是雙眉深鎖,隻是走出了五步便已經作出了一首詩來,心中都是心驚,更想聽聽楊奉的這又一首的五步詩到底是怎樣的一首詩,不但袁槐這一桌的人都靜靜等待,其他幾桌的人也早就是不再言語,個個都是豎起了耳朵。
隻聽楊奉緩緩念來:“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複回。君不見,高堂明鏡悲白發,朝如青絲暮成雪。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複來。烹羊宰牛且為樂,會須一飲三百杯。大將軍,司徒公,將進酒,君莫停。與君歌一曲,請君為我側耳聽。鍾鼓饌玉不足貴,但願長醉不複醒。古來聖賢皆寂寞,惟有飲者留其名。陳王昔時宴平樂,鬥酒十千恣歡謔。主人何為言少錢,徑須沽取對君酌。五花馬,千金裘,呼兒將出換美酒,與爾同銷萬古愁。”
在場眾人當中不乏許多詩賦高手,聽了楊奉的這首《將進酒》,都不禁高聲大呼:“妙。”一時之間,讚歎之聲此起彼伏,足足持續了半盞茶的功夫。袁術本來想為難一下楊奉,也是想暗示叔父的識人不準,竟然將楊奉安排到了首桌,同時也暗示叔父是個老糊塗,隻看好袁紹不看好自己,沒想到楊奉竟然在喝得半醉的時候,還能作出這樣的佳作,實在出乎袁術這個不學無術的紈絝子弟的意料之外。
袁槐讚歎完之後,出言問道:“賢侄的這首詩可有名字?”這句話正是在場眾人都想知道的問題。楊奉裝作稍加思索的樣子,道:“名字還沒有,不如就叫做〈將進酒〉吧。”楊奉的話音剛落,聽得司空張溫失聲喊道:“好,以此三字命名,再合適不過。”
袁槐聽了不禁讚佩道:“楊賢侄的這首〈將進酒〉,可謂是當世的佳作,以老夫看來當世之中能與賢侄相比的也隻有蔡伯喈一人而已,隻是蔡伯喈有此造詣之時已是五十知天命,而賢侄卻是正在弱冠之年,差別不可計量,前途更是不可估量。”
然後,袁槐看了看袁紹、袁術二人,歎道:“更令老夫佩服的是賢侄不但詩詞歌賦無人可及,就是領軍打仗更是當世第一,若是本初和公路二人能有楊賢侄十分之一的能耐,老夫就十分欣慰了。”
本來袁紹聽了楊奉的這首《將進酒》心中也隻有敬佩之意,但是袁槐最後說的這一句話卻讓袁紹受不了,本來心胸就狹窄,尤其是袁槐竟然在當朝百官幾乎全部都在的這個場合說出,讓袁紹覺得十分沒有麵子。但是袁槐畢竟是自己的叔父,袁紹不敢怎樣,但是心中卻將楊奉暗中恨上了。
楊奉落座之後,一麵對大家不斷的讚佩之語謙虛回語,一麵暗中觀察袁氏兄弟的表情,見到袁紹、袁術二人的臉上都是露出陰狠、羞怒的表情,知道自己與二人的矛盾經過這一次的事情已經激化了,但楊奉卻也不甚害怕,隻是裝作毫不知情。
後來,在諸侯討董的時候,楊奉才和袁氏兄弟正式翻臉,這是後話,暫且不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