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誌》reference_book_ids\":[7267090248675363851,6883409163003628557]}]},\"author_speak\":\"code\":0,\"compress_status\":1,\"content\":\" “徐榮”,楊奉不禁吃驚地叫出聲來,站在楊奉身後的成廉、龐德二人見到主公如此失態,不由覺得奇怪,這徐榮難道是主公的熟人不成,但是看主公的年齡以及來到漢中的時間,怎麼可能會有熟人。
楊奉和蘇固交接完畢之後所做的第一件事情便是翻看漢中士兵的卷冊,漢中郡的士兵總共有五千人。其中約有五分之一都是老弱病殘,根本沒有任何戰鬥力,因為目前還是盛世,也不能說是盛世,隻能說還沒有戰亂,漢中更要穩定一些,軍隊暫時派不上大用處,所以這些老弱病殘的士兵也能每月領到軍餉,隻是平時會受到身強力壯的士兵的欺負罷了,但是,畢竟士兵一年的軍餉要比在家種地所得要多出許多,所以即便受氣,他們在這裏覺得還是比在家強太多了。
單是這四千人的名字都夠楊奉看上兩天的,作為一個太守,這樣的事情交給高順、龐德他們去做就行了,但是楊奉卻是抱著試一試的目的,看看有沒有什麼三國時期的大將被壓抑在軍中,沒想到還真被他找到一個,隻是不知道是不是曆史上董卓手下的大將徐榮。
徐榮(165—192),遼東襄平人。徐榮出生地這一由來出自《三國誌——公孫度傳》,裏麵記載:“公孫度字升濟,本遼東襄平人也。度父延,避吏居玄菟,任度為郡吏。……同郡徐榮為董卓中郎將,薦度為遼東太守。”
徐榮是董卓的部將,在與關東諸侯對抗中表現異常活躍,接連擊敗聯軍中最得力的兩支隊伍——孫堅部和曹操部,未來三國中的兩國先人都是他的手下敗將。徐榮在《三國誌》中沒有被立傳,且由於身隕之日太早,事跡不突出,所以容易被後人所忽略,青史甚至連他的表字都沒有留下。但不管怎樣,徐榮能擊敗江東猛虎孫堅,畢竟難得。
漢獻帝初平三年(公元一九二年),王允聯合呂布誅殺了董卓,呂布勸王允盡殺董卓部曲,王允說:“此輩無罪,不可。”司徒王允此舉可謂失算,後來董卓餘黨的李榷、郭汜在賈詡的唆使下反叛,王允慌忙派遣胡軫、徐榮在新豐(今陝西臨潼東北)組織長安保衛戰。可惜由於朝廷剛剛平息內亂,王允呂布又將帥失和,倉促間不能有效抵抗拚死一戰的涼州軍。朝廷軍隊戰敗,徐榮戰死新豐,胡軫率眾投敵。
同為董卓部屬,樊稠、李蒙、胡軫等都先後投敵,惟獨徐榮沒有變節,死在昔日同僚手上。由此可見,這位將軍還是能識禮節的,他能夠最後寧願戰死也不投降,也算不虧軍人名節。同時,他推薦公孫度任遼東太守,且受薦表現不負眾望,也算舉人有功,非一般武夫可比。
楊奉急忙讓成廉命人將徐榮喊了過來。
見到徐榮,果然和楊奉想像中一樣,英姿勃發,氣宇不凡,讓人看去,一眼就覺得此人必然是個將才而非是成廉這樣的武夫。楊奉的心中有一種預感,眼前這個徐榮就是自己想要的那個徐榮,雖然不知道他為何要從遼東千裏迢迢地來到這裏當兵。
徐榮此時也是不知所以,心中忐忑不安,自己隻是一個小小的伍長,不知道這個新上任的年輕太守為何單單將自己喊過來,莫不是自己犯了什麼錯誤。可是徐榮想來想去,實在想不出自己平日兢兢業業,不敢有絲毫的觸犯軍紀能會有什麼錯誤,雖然漢中郡的軍紀和大漢其他地方一樣差。
想到這裏,徐榮心下不禁坦然,俗話說“身正不怕影斜”,可是徐榮轉而又想,難道說是自己手下的那四個家夥中有誰犯了軍紀不成,可是現在這麼亂,差不多所有的人都有瑕疵,何況原來的蘇太守也從來都沒管過,新來的這個小太守年齡這麼小,難道會這麼嚴格,想到這裏,徐榮不禁再次忐忑不安起來。
“你就是徐榮”,沒想到楊奉開門見山竟然問出了這樣一句話,讓徐榮十分鬱悶,我不是徐榮,難道還有第二個徐榮不成。徐榮心中雖然這樣想,嘴上卻是不敢這樣說的,恭恭敬敬地回答道:“回大人,小人正是徐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