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演義》reference_book_ids\":[6838936284967209991,7257453146853608507,7023706537877064711,7078184356296002568,7233628637570796605,7229640720594766906,7220732984595319869,6890728370670144526]}]},\"author_speak\":\"code\":0,\"compress_status\":1,\"content\":\" “南華老仙?”,張角聞言大驚,南華老仙的大名張角可是早就聽說的,傳聞此人乃是一個不老神仙,沒想到今日竟然能夠得到他的相救,張角心中隱隱約約覺得自己的時運到了,口中道:“原來是南華老仙,扶風人張角多謝老神仙救命之恩。”
南華見張角依然稱呼自己為神仙,以為張角以前沒有聽說過自己的名號,便嗬嗬笑道:“老道並非什麼神仙,隻是因為老夫已有百餘歲,所以有的道友戲稱老道為南華老仙,其實老道也隻是一名凡夫俗子,隻是空活百餘歲罷了,又怎能和神仙相比,小友莫要再以神仙稱呼。”
張角見南華兩次這樣說,知道南華誤以為自己真的把他當作神仙了,其實張角以前確實聽說過南華道長、於吉道長和左慈道長的名號,其中以南華的名號為最響。當世之人哪一個不想拜在這三人的門下,隻是這三人向來是神龍見首不見尾,就算是真的遇上了,也不是每個人都有可能被這三人收為徒弟的。
張角有心拜在南華門下,卻又不敢開口,這時南華好像想到了什麼事情,問道:“老道方才聽小友說乃是扶風人,為何來此深山之中?”張角本來正在猶豫怎樣開口求南華將自己收為門下,一聽南華問起自己為何來此,往事不禁再次湧上心頭。
聽完張角的敘述,南華不禁為張角的慘痛遭遇感到憤慨和難過,但是南華畢竟是遁世之人,早已不再過問塵世中的恩怨情仇,不可能去幫助張角搶回宋卿,再將宋家人教訓一通,唯一能做的也隻是將張角收為徒弟。
南華老仙擇徒的標準還是很嚴格的,他一生也隻是收過三個徒弟,一個是左慈,前文有過介紹,一個是張讓,還有一個是童淵。
讀到這裏,可能很多人覺得奇怪,張讓?對,就是十常侍之首張讓。張讓原本也不是壞人,反而是一個濟世救人、普度眾生的遊方郎中,經過他的手治愈的病人不計其數,並且對於窮人來說,能不收診金的就免收診金,至於張讓後來為什麼變成了十常侍之首,這在後文還有詳細介紹,這裏暫不提。
另外的一個,童淵,想必熟讀三國的朋友都知道,童淵是漢末時期的武學大師,隻是一生從未從軍,這也是大漢朝廷的一大損失。至於童淵為何不從軍為國效力的原因,曆史上沒有記載,在這裏楊老三也隻能猜測是由於當時的社會太黑暗,軍隊更是如此,有才之人得不到重用和提拔。
但是,傳說三國時期的三員大將皆是出自童淵的門下,這三人分別是張繡、張任、趙雲,究竟是真是假,也無從考究,因為史書上也沒有記載。在本書中,楊老三便姑且認為這是真實之事,以後寫到趙雲的時候便以此為基礎。
南華見張角雖然穿著破爛,卻是氣度非凡,談吐更是令南華滿意,而且張角的眉宇之間猶有帝王之相,這便堅定了南華將張角收為弟子的決心。但是張角豈能知道這些,依然還為如何能拜在南華門下絞盡腦汁。
兩人沉默良久,南華見張角始終都沒有提出要拜自己為師,心中暗歎一聲,此人雖然是可造之才,隻是心思太過縝密。最後,南華道長暗歎了一口氣,對張角道:“既然小友與老道有緣,老道便送你一本〈太平要術〉,此書乃老道親手所著,希望你回去之後仔細研讀,他日更以救天下窮苦百姓為己任,切不可有太多的私心雜欲。”
《太平要術》其實並不像《三國演義》中說的那樣,學會之後可以呼風喚雨,其實就是一部記載各種技術的合本,為什麼這樣說呢?因為南華寫的這本《太平要術》包含了兵法、醫術、帝王之術轟藝四種技能,一旦學會並加以運用,不難登上帝王寶座。
張角雖然得到了這本《太平要術》,但卻依然失敗了,並不是《太平要術》的過錯,也不能說《太平要術》沒有用處,其實是張角自己的錯誤太多。第一,張角用人不能唯才是用,軍權全部掌握在自己兄弟三人之手,事實證明張寶、張梁卻並非領軍大將之材料,張梁乃是一武夫,張寶雖然頗有才華,卻是心胸狹窄;第二,張角舉事不密,被唐周告發,結果倉促起義,造成起義的準備工作沒有進行徹底;第三,張角不該同時在八州並起,表麵看來聲勢浩大,其實不但使得黃巾軍太過於分散,更不利於張角掌控全局,致使最後都是各自為戰,被皇甫嵩、盧植等人分別擊破;第四,張角沒有時間也沒有地點對自己的軍隊進行訓練,不但黃巾軍軍紀散漫,而且軍隊毫無戰鬥力,加上黃巾軍中幾乎沒有太多能夠撐場麵的大將,所以導致黃巾軍雖然數倍於大漢軍隊最後仍然覆滅;第五個原因便是張角的命太短,從起義開始僅僅八個月的時間,張角便病死了,而張梁、張寶為了爭奪黃巾軍的統治權,也是兄弟反目,各自為政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