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畢,少不免埋鍋造膳,在山擔捺一宵。分付眾兵丁二千餘人,押運山中糧餉、刀槍馬匹,侯候起程,回往潼關。眾兵得令預備,通知此日太子君臣一同起馬。一連二十餘天:方得到潼關。令人通報。當日高王爺、陸國舅等,自失去太子將將三月之久,四路水陸找尋查訪蹤跡,正在憂悶。眾將焦躁,天天盼望憂思。此日一聞軍人報,喜悅萬分。眾文武大開中門迎接。高王爺一見寇爺也同在隊中,心中暗暗稱奇。當日君臣進至銀鑾大殿,太子下座。眾文武參見,殿下起位謙遜曰:一孤得蒙眾位王兄鼎力扶持,屢得搭救,方得安然。休拘多禮。”眾文武喜悅,齊動問殿下怎生得救,並如何得會寇大人。太子即將孤舟漂流,得遇寇恩父。後被押解,得包英公子在山搭救,一一說明。
眾文武欣幸之中,惟有陸國舅聞知此位乃包府尹公子,不覺觸動,傷情他父慘死。二人言畢,兩相悲淚交談,陸國勇又請問:“令堂老夫人金安?”包公子曰:“家慈逃歸之日,不敢回江南,即在本省汝寧府入籍。某於十六之年,母已身故。近年堅相探知消息,某落在汝寧府,行文府尹及該縣查拿。幸得汝寧府曹老爺與吾父是故交好友,暗暗通知。故得逃脫性命,在相柏山權棲落草數月。一天下山遊獵,偶逢堅黨押解殿下回朝。今何幸得遇眾位,同心協力,誓誅滅堅佞。上可答報先王殿下之恩,下可雪吾父之仇。是某深蒙眾叔父文武之力也。”眾將日:“公子乃世代津忠之後,百世流芳。令尊大人須然屈死,實乃為國家保護忠良也。”當日君臣多少言談不能細述,且喜太子回城,眾娘娘在後廂內府聞之,盡皆安心,各各言談喜悅不表。是夜少不免酒筵慶敘,君臣盡歡,也不煩題。
再說王綱帶領殘兵千餘,一路逃回數十天,先說朝中。妖道國師與唐潤虎元帥遲延月餘為後隊,帶領津兵十萬,猛將調齊十路總兵。第一路:延平府總兵劉登,善使大刀。第二路:石門鎮總兵韓堅,善使點鋼槍。第三路:西安府總兵施烈,善用流星錘。第四路:保寧府總兵樊海,慣使雙月斧。第五路:嶽州府總兵魏斌,勇使流金銳。第六路:贛州府總兵馬青,善使竹節鋼鞭。第七路:辰州府總兵彭威,勇使畢燕摣。第八路:江寧府總兵徐耀,善用雙槍。惟有第九路,真定府總兵吳升,得異人傳術法力,多端邪道。第十路:台州府總兵王權,又乃旁門邪教,多有法寶傷人。這十路“前麵那位官員,可是堅臣押解太子否?”寇爺、程爺齊曰:“多得壯士救駕,堅賊已死,殿下現在後隊。壯士高娃尊名?待本官稟知殿下,同來相見。”包公子曰:“吾非別人,乃當日開封府包貴之子包英也。不意在此山經遊打獵,偶遇好臣捉獲太子回朝。今幸得逢,請問二位大人高姓尊名?”寇、程二人聞言大喜:“原來大忠臣之後,乃殿下恩人也。”二人即通知名姓。包公子連忙下馬拜伏於地日:“原來寇大人、程大人。恕小侄多有簡慢之罪。”寇、程爺連忙下馬挽扶日:“賢侄休得拘禮。即進隊請太子進山。”寇爺又分付:“眾兵聽著,願隨進山者,即日往潼關保護東宮太子;不願往者,由汝等回去。”眾兵願住潼關者二幹餘,回去者一半。當時刁知縣雙目睜睜,向程巡按曰:“難道大人也歸順逆叛不成?”程爺大喝:“堅賊!不思東宮太子無罪被逐,堅後父母專權,殺害忠良,擾亂祖宗國法。本官豈效汝眾堅黨趨權附勢之輩?”分付:“拿下。”寇爺又喝令將奴才寇成捆綁了,一同進山。太子坐下,尚未知搭救緣由。包青上前叩禮。太子扶起,寇爺即將包英乃包貴之子,他父親前已放脫國舅,今包公子又搭救了殿下,恩有兩重之功。當時太子心中明白,曰:“原來包公子,父子忠貞。倘孤有還朝之日,決不負此忠義之臣也。”當下程爺分付將刁知縣押出斬首,寇爺也喝令將定成奴才一同斬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