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曰:
驅邪作法女英雄,峻嶺高山困宋戎。
越險劉張求取救,勤勞王室見精忠。
再言段紅玉是夜三更時候出關,對著宋營仗劍施法,忽然半空中猶如天翻地覆,山中木葉盡落,狂風大作,走石飛砂。原來段紅玉燒了靈符,念動真言,就有那山精野怪到來候旨,趁著大風勢力,不一時將一座宋營與十五萬兵丁將士一齊搬運至兩峽高山,輕輕放下。是夜,宋營中大小三軍將士耳邊隻聞狂風呼呼響亮,開不得眼,不覺身體浮浮蕩蕩,身不由主。不一會就不覺五鼓了,直至黎明,這狂風方止。大眾二目睜開細看:四圍是一座萬丈高山,不知何故,這座營盤稱至此處了。大小三軍將士見了膽戰心驚,魂飛魄散;狄元帥見此光景,也覺驚駭,隻不敢說出驚慌之言。此時眾兵丁人人慌亂之際,喊聲大振,多說:“不好了!我們被災風亂吹到此,隻怕有死無生了!”元帥一見三軍慌張,大振喧嘩,連忙出令禁止說:“你等不用驚慌,昨晚吹此狂風,乃是南蠻女將施的邪術,移我營盤至此。待等一息,本帥命人探路,自然可出此山。若再喧嚷惑亂軍心,一同斬首!”一聲令下,大小軍兵俱不敢喧嘩。
當下狄元帥細看:此山一望無涯,不知有多少寬廣,但見雲霧漫空,連天接引,亦不知何地何山。細想:“山洞之中,山勢高聳,無路可上,定然有路可通的,不如命人前去探路。”想罷,傳令三軍,且下了連營,不許妄動。令一下,眾軍兵在山洞中揀下不受風雨之所下了營寨。元帥說:“張、李二弟,你二人各帶幾名善能爬山越嶺之人,分頭前去探路,打聽此山此地是什麼所在,地土何名,有多少路途。倘有出路,快來報知。”眾將領命,即使挑選二十名健卒,各帶了短刀,分頭而去。隻見兩旁高山,並無去路,一連跑了二三十裏,盡是黃沙,人不能行走,隻踏重些,沙陷數尺,不能前進。張忠、李義長籲短歎,隻得依原路而回,將前事一一稟知。
元帥聞言大驚,仰天長歎說:“蒼天,我狄青乃一心為國,提兵至此,滿望掃平叛黨,以報君恩。豈知此關有此能人,黑夜中連大營人馬移於此地,天頂高山,四圍又無出路,人了天羅地網。我本帥一人喪在此地也罷了,隻可惜手下軍兵十餘萬的性命!難道天子的洪福將盡不成?當初我妻曾有諫言,說賊星衝犯太陰,出師不利於兵將。今日看此光景,正中了公主之言。想來本帥命該死於此地,不如一死,以報聖上之恩便了!”說罷,拔出寶劍要自刎,有四弟,孟、焦抱住,眾將大驚,大呼:“元帥不要動手!”焦廷貴早已跑上搶了寶劍。眾將說:“元帥何必如此!眾人商議,或別有良謀可出此高山,亦未可知。縱然元帥身首分開,也無益於事,望乞元帥參詳。”有劉慶說:“元帥,我們幸得十萬糧草也蒙他運進上山,不然勢越急了。今暫守候在此,待小將席雲前去探路,回朝取救兵,何愁不出此高山?”
元帥見眾將苦勸,便說:“劉將軍,你有席雲帕,會騰雲,難道這十五萬人馬也會騰雲不成?”焦廷貴說:“劉將軍,你有席雲帕可能回朝,我也願去的,可否借我用用?哪個困在此山,甘作餓鬼的麼?”元帥一聽大怒,喝道:“蠢才!眾人多已困在此,目前你尚然說此無根之話,觸惱本帥麼?”四虎將也忍笑不住。焦廷貴又說:“劉兄弟,你有席雲帕可回到汴京,但恐救兵到來也難得到此高山,如何是好?”飛山虎說:“隻管放心,天波無佞府楊家眾將,不論男女,俱是出類拔革之人,豈無一法力高強的來相救?何愁不出此牢籠?”元帥應允,即修了求救本章一道交於劉慶接了,裝束帶了些幹糧。有焦廷貴大呼:“劉將軍,你切記不可私自走回家鄉安享,若然沒有救兵到來,我們困死在這裏,我焦廷貴決不與你罷休!”元帥大喝道:“好膽大狗頭!本帥不用你多言,你還敢違令麼?”吩咐刀斧手:“與本帥綁去砍了!”兩旁答應一聲,焦廷貴跪下說:“元帥,小將以後不敢多言了,望元帥開恩一線。”隻是叩頭,狄元帥不言,眾將忍笑不住,一同討饒,元帥方才喝退刀斧手。焦廷貴叩首起來說道:“險些這吃飯的東西就難保了,以後我啞口不言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