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用兩性情感上的獨立將自己持久滋養(1)(1 / 3)

,還是在脆弱依附中日漸凋零?

不要考驗對方的愛情,寧可相敬如賓。不要追求心有靈犀,還是多做交流,明確告訴對方你需要什麼。真正的愛情和婚姻是彼此滋養,把自己和對方都看成是成年人,有獨立的自我,而不是脆弱無依的孩子。是相愛而不僅僅是依附,或隻是你一個人的愛。

愛情是個不結實的東西

不長久的才叫愛情,請用平常心對待

情侶們最愛說的一句話是:永遠愛你。我不明白為什麼他們要一遍遍重複這句話。如果說是因為永遠的愛重要,那麼永遠要吃飯難道不重要?失去戀人不一定會死人,不吃飯卻注定會死,為什麼他們不發誓說永遠要吃飯?

所以,誓言的作用都是為了讓對方放心,而這也正是因為對方不大放心。正如要證人在法庭上宣誓說真話,是因為他們有可能說假話。不說永遠要吃飯是因為他肯定永遠要吃飯;總說永遠愛你是因為他不一定會永遠愛你。這個道理其實情侶們心裏都明白,就是都不願意承認。

當然終生相守不離婚的夫妻多得很,但終生相愛的 —卻沒有那麼多。相守、相愛,一字之差,意思卻有很大差別。獄卒和囚犯總是在一起相守,但誰也不會說他們相愛。終生相愛至死不變的情侶是有,那也不過是他們愛情的壽數長一些而已,並不是愛情就一定能永恒。感人的愛情故事裏常有情侶中一位先死去,剩下另一位活著,往往心裏的愛情也難以保持得很長久。想一想臨死的情侶最愛說的一句話是什麼?是“別忘了我”,你看,還是不放心。

人們都願讚頌忠貞不渝、白頭偕老的愛情,也正是因為這種愛情少見。物以稀為貴,長久的愛情自然是很珍貴的。

情人們如果發現愛情消亡了,不必太傷心,更不必尋死覓活。要知道這是很普遍很常見的事,換句話說,是正常現象。韭菜根留著,新韭菜自然還會再長出一茬來。要是愛情幾十年不消亡,那才是稀奇的事呢,換句話說,是不正常現象。當然不正常也不是壞事,正常的大象是灰色的,白象是不正常的,可白象倒是珍獸。

從辯證的角度看,愛情和人生一樣,不可能完美。你希望這份愛可以天長地久,但接下來發生的事實可能並非如此。永遠甜蜜幸福如初,隻有非常少數的關係結局能如此。

古人說:“大都好物不堅牢,彩雲易散琉璃脆。 ”愛情是個好東西,愛情也是個不結實的東西,難以保持長久,所以對愛情的消亡不要抱怨。倒是愛情還在時要好好珍惜,像珍惜那轉瞬即逝的日出和那嬌美的曇花。

愛情的三個中心

用“三點式”分析法,可厘清所有愛恨情仇

“為什麼自己對這個人又愛又恨?我真打算和他(她)結婚嗎?我要不要與他(她)分手?”當你內心為此“剪不斷,理還亂”時,不妨依照心理學家建議,采用“三點式”分析法。

人的心理是複雜的,多層麵的,因而在心理內部經常會出現矛盾,如對一個人又愛又恨,又討厭又離不開,或竭力想愛卻怎麼也愛不起來,想忘卻怎麼也忘不掉等等。在決定建立關係 —結婚,或破壞關係—離婚之際,這些矛盾會格外激烈,使人猶豫彷徨,難以決斷。一個自我說:“這個人不錯,天天獻花,體貼周到,事業有成,跟了他會幸福。”另一個自我卻鄙夷不屑地說:“看他那副胖乎乎的樣子。”再如對丈夫不滿的妻子想離婚:“他太差勁了,一點小事就和我吵架,下了班就看足球看報紙,和他在一起沒一點幸福浪漫。”而她的另一個自我卻會在離婚將發生時說:“我還是舍不得他。”

當你內心矛盾時,你才會認同這個心理學原理:一個人的心理如同一個小團體,是由幾個不同的“人”組成的。有矛盾時,一個“我”想愛,另一個“我”卻討厭,也許還有第三個“我”持第三種意見。

英國作家 D·H.勞倫斯寫了一本非小說類著作《人的秘密》,認為人有兩個中心:一個在身體上部,是理性的中心;另一個在身體下部,是性的中心。兩個中心仿佛兩個獨立的人,各自有自己的愛憎。

勞倫斯的直覺是出色的,用這種方式來分析人心理的層麵也是極恰當的。但實際上人至少應分為三個中心:“頭部中心”“心胸部中心”和“性中心”。

為了澄清你對伴侶的態度,心理學家可以分別弄清你的這三個中心—換句話說,你這三個不同的自我對伴侶的態度。

“三點式”探測

方法很簡單,就是讓你想象自己的頭、心、性器如同三個小人兒,想象他們能說話,然後讓他們分別表示態度 —如同這三個人在開會討論。這樣你就可以知道:那個愛對方的是誰?討厭對方的是誰?自己心裏是誰和誰在發生矛盾?

“頭中心”

“頭中心”重視理性。有時他是以現實的態度看婚姻的。對方的社會地位如何?經濟地位如何?……雖然女性號稱更感性,但是實際上在決定婚姻時,女性更多地用“頭”。這種“頭”帶來的婚姻多為“現實婚姻”,感情平淡,衝突也不明顯。

“頭中心”也不全然是冷冰冰的計算,也有自己的感情,他喜歡的是和自己“觀點一致”“談得來”的人,喜歡在智力上與自己匹敵的人,對這種人有種悅納的情感。知識分子夫妻中頗有一些是“頭中心”與“頭中心”相愛的,他們的興趣在於談論爭辯。這種“頭中心”的愛情實際上性別意識並不強,感覺上如同好朋友。這種“頭中心”的相愛帶來的是“友誼式的婚姻”。

“心中心”

“心中心”重視情感。他不大重視現實條件,重視的是情感的種種需要。夫妻間“心”的關係是多種多樣的。有的是一方寵愛另一方如同寵愛一個孩子,有的是兩個人如同兩個孩子互相依戀,有的是相愛如經典愛情故事。有的時候,兩顆“心”發生衝突,那又是痛苦煩惱輕視厭惡仇恨之源。凡此種種喜怒哀樂,種種憂傷痛苦,種種甜蜜幸福都可以發生在這個層麵上。

“心中心”是有性別意識的,但是這種性別意識的重點不在於性行為,而在於精神上的性。女性的性別意識體現在女性的優雅、柔美,體現在把自己奉獻給愛人,體現在被動性。這是一種月光般溫柔的精神。而男性的性別意識體現在男性的陽剛、強健,體現在為愛人降龍伏虎,體現在主動性。這是一種如陽光般熾烈的精神。這二者結合就是真愛。

不是每個女人都能開發出“女性精神”的,也不是每個男人都能開發出“男性精神”,更不是任意兩個“男人和女人”總能相遇相愛,因為這種純粹的愛是很難得的。

在“心中心”的夫妻關係中,最常見的是親情依戀的關係。長期共同生活後,兩個人如同相鄰生長的兩棵樹,根枝都纏在一起,分也分不開,如父女,如母子,如兄妹。

正如某女士在想象“心”這個小人兒說話時,她想象中的心說:

“我與丈夫的感情與其說是男女之情,不如說是兄妹家人。下班回家,我做飯,他看電視,我覺得我是個充滿母性的大姐姐,他像個受寵的小弟弟。我知道他有缺點,不愛幹活啦,對我有時冷落不關心啦。可是這些缺點比優點更讓我喜歡他 —就像母親或長姐不喜歡那個完美的男孩,偏喜歡那個不完美的男孩一樣。”這種情況下的婚姻是“親情婚姻”。有家的溫暖,卻較為平淡,缺少明顯的性別意識。

有些不幸的人,“心中心”對自己伴侶的態度是不滿意不喜歡的,於是他們時時會感到婚姻的不幸福。

“性中心”

“性中心”重視性愛。他是最少社會性的,最生物性的中心。他要求於異性的,是給予自己最充分的性愛快樂。

“性中心”和諧的夫妻關係是激情狂熱的,在性上雙方深深地相互需要,如饑似渴。性愛是令人激動的,瘋狂的,灼人的,仿佛兩隻動物一樣,他們忘記了你是誰我是誰,你是什麼性格我又是什麼性格,隻知道我是男人你是女人,或我是女人你是男人。“性中心”和諧的巨大力量可以把相互不喜歡,有時甚至是相互仇恨、討厭的男女聯係到一起。

有一對夫妻就是這樣:他們的感情完全沒有了,女人輕視那個男人,認為他隻是個土包子;男人也輕視那個女人,甚至當麵罵過她“賤貨”。白天兩個人各住一間屋子,見麵都不打招呼,但是到了晚上,有時是男人,有時是女人,都會悄然到了另一個人的床上。兩個人一言不發,但是性的激動卻越來越強,撫摸、喘息、呻吟,

直到不顧一切地叫著,瘋狂地做愛。而當一切結束後,來者就轉身回到自己房間去,仿佛這一切沒有發生過。

“性中心”不和諧往往是由於雙方不匹配,欲望強的一方對另一方很輕視、很無情。

“三方會談”

最理想的婚姻是兩個人在三個“點”上都相互吸引。他們在思想上相互是知己,在智力上相互匹敵,在情感上真心相愛,在性上和諧。換句話說,在客廳他們是摯友,在廚房是親熱溫情的一家人,在床上是狂熱的有生命力的動物。

這種婚姻是極為罕見的。你也不要刻意去追求它,因為你也許追求一生也得不到,卻失去了雖不這麼完美,也還說得過去的婚姻。

當一個人為“是不是和他結婚”或“離婚”而矛盾時,他與對方在“頭”“心”“性”這三點上不會都沒有聯結的紐帶,如果都沒有紐帶,雙方就會很容易分手了。三點中有聯結點,也有排斥點,於是會產生種種矛盾。如理智上認為對方不合適,但是情感上卻戀戀不舍,明知不該愛卻不能不愛;或者,情感上並不喜歡對方,但是卻因為性的紐帶而聯係在一起。

當“頭”“心”和“性”討論時,你會發現他們的價值觀是多麼不同,當他們之間有矛盾時,對同一個人的態度和評價也會截然相反。有一位女士曾滔滔不絕一小時講她為什麼想離婚:“他一點不懂關心人,冷漠;他的價值觀與我差異太大……”但是當她的“心”講話時,“心”隻講了一句:“我不敢離開他,離開他我害怕。 ”“性”也隻說了一句話:“我覺得不夠。”而最後這位女士還是沒有離婚。我想,是她的心不許她離開。

當你困惑不解,不知道你對他(她)是愛是恨是冷漠,不知道是該安靜地走開還是勇敢地留下來時,你可以讓自己開個“三方會談”。這樣,總是“剪不斷,理還亂”的種種心緒,就可以理出一個頭緒來了。也許你仍舊不能解決內心的衝突,但是至少你知道了,是在哪一點上你們聯係在了一起?又是在哪一點上還需要新建立聯係。

“愛有幾分能說清楚,還有幾分是糊裏又糊塗”,愛永遠不可能完全說清楚,但是有了“三點式”分析法,我們在愛中就可以多一分清醒,少一分迷茫,多一分理解,少一分錯誤。

誰是你的真愛

想遇見真愛,先要內心獨立而純潔

當你尋找愛情的時候,或者在兩個異性之間苦苦選擇的時候,再或者清楚地意識到身邊的人並不是真正屬於你的時候……你也許會問自己:“是不是有一個人,一個上天安排給我的人,他(她)才是屬於我的真愛?當我在茫茫人海中遇見他(她)時,會心動,會和他(她)心心相印,會了解他(她)如同了解我自己,會和他(她)融為一體,會毫不猶豫地與他(她)終生相守?”

心理學大師榮格說:每個男人的靈魂中都有一個女性的成分:每個女人的靈魂中也都有一個男性的成分。你靈魂中的那個人是什麼樣子是固有的 ,它就是你心中對未來愛人的活生生的畫像。

假如你有幸遇上了一個和你靈魂中的人完全一樣的異性,就會出現那種被稱之為“一見鍾情”的表現:如同被電擊或被一種強大的力量擊中,你不會思想了。你的心會告訴你:“不錯,就是他(她),這就是我的愛。”你不需要再去了解他(她)了,因為你如同了解自己一樣了解他(她)。你靈魂中的畫像已和他(她)相吻合。

有這樣一個例子:一位妻子告訴我,她的丈夫總不能全心全意地愛她,因為他愛著另一個女人。他雖然隻見過這個女人一次,而且是在夢裏。他告訴妻子,那次夢中相會是他一生中最大的幸福。

這位丈夫夢到的,就是他靈魂中的異性。

生活中有幸遇到自己的真愛的人極為稀少。那種天作之合、天生和諧的婚姻如鳳毛麟角。

多數人找不到自己真愛的原因是他們心靈的眼睛被汙染了,因而錯把不是真愛當作真愛。他們的心靈不夠純淨,所以得到的愛也不純淨。

最常見的情況是:男性把母親的形象(女性把父親的形象)當成了自己愛人的樣本,找了一個像母親(父親)的人做愛人。因為男人在小時候最愛的人是母親,女孩則往往愛著父親。心理學家稱之為戀母情結和戀父情結。越是依戀性強、不夠成熟獨立的人,戀母或戀父情結對其影響就越大。當他(她)戀愛時,會對不僅外貌像,而且性格像父母的人“一見鍾情”。但是這種“一見鍾情”是錯誤的,因為你所愛的不過是她(他)像你母親(父親)的地方而已,並不是其本身。

有時,你對父母不滿,會找一個看起來和父(母)完全相反的人做戀人。但是這還是戀父或戀母情結。你是希望通過這個戀人,實現改造父母的願望。似乎你的丈夫(妻子)是個經過你改造的、更理想的父親(母親)的化身。

有時我們會看到,一個女人的丈夫盡管有很嚴重的缺點,但她還是決不離開他,而且努力改造他。“這是愛。”她會說。但是這往往不是真正的愛情。如果細加詢問,你會發現她的父親可能也有同樣的缺點。她不是在愛丈夫,而是在愛父親,是在努力想改掉父親的缺點。真實的父親老了,改變已不那麼容易了,而這個父親的化身還年輕,改造他還來得及。

但是這種改造往往會失敗,因為,丈夫畢竟不是父親。

對男人來說也一樣。

小時候對父母的愛越不完善,長大後就越難於擺脫對父母的依戀而獨立。在戀愛時,也就越容易受到戀父或戀母情結的影響。於是你找到的人隻是父親或母親的化身而不是你的所愛。你會覺得你愛得很強烈、很狂熱,但是你的愛沒有那種巨大的幸福。當然也有一些幸福時刻,但是和真正愛情的那種巨大幸福相比是微不足道的。

種種世俗之見也會汙染心靈。

例如,世俗告訴我們要計算利害得失,但這種計算將汙染心靈的“眼睛”。你將會考慮對方的條件:他(她)的地位、財富、名望、權勢……或者他(她)的相貌、年齡、風度等。你會計算和他(她)結婚是不是吃虧了?他有沒有前途?她是不是善理家務?這樣,當你以一顆被利害汙染的心靈去接觸人時,就算遇見了那“天賜給你的愛人”,也不一定能認出他(她)來,也不一定會震撼,因為他(她)也許不符合你的“擇偶標準”。

以利害之心去擇偶,隻能成為一場交易、一個婚姻合作社、一個合夥公司,卻不可能得到真愛。

不幸福的婚姻之所以如此之多,正是因為人們往往用利害之心去擇偶。這可以滿足物質的需要,滿足虛榮心的需要,滿足性的需要,滿足到了年齡就結婚不被人家稱之為老姑娘或老童子的需要……但是滿足不了對真正愛情的渴求。

一些已婚者追求(或者至少暗暗期待著)婚外戀,有的已實踐著婚外戀,其中大部分人是因為渴求愛(特別是女性)。我卻並不認為他們能在婚外得到真愛。個別的也許會得到,但是絕大多數隻是徒勞無功。原因很簡單,當你沒有清除戀父或戀母情結時,你的情人仍舊是父母的化身而已。你和丈夫(妻子)之間的矛盾都必將在情人身上重現。當你利害之心很強時,特別是有些男人出於好色貪婪之心而去尋求婚外性行為時,隻能得到不純淨的愛和性滿足。心不會打開,你無法認出誰是你的真愛,用不了多久,你就會感到厭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