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七章 用腦拿訂單——銷售中的全腦博弈術(3 / 3)

某種商品一旦在顧客的印象裏,有了一個較為固定的形象後,要想改變則是非常困難的。一些聰明的廠商也就不再和消費者的心理對抗,幹脆順著這種心理,改換另一種名稱推出新產品。如果你的公司或商品已經在消費者中有了一個形象,若再有新的行動時,一定要考慮到以前形象對新行動的影響關係。

所以,你在進行銷售的時候,不要忽視環境的因素,應學會利用環境的影響力,或使一些無形的因素得以凸顯,讓顧客感受到它的存在,從而發揮應有的影響力,對顧客的行為有所約束或者促進,幫助自己完成銷售的目的。來看下麵這個案例:

在日本,原先打火機一般都在百貨店或是在附帶賣香煙的雜貨店裏賣。可是,日本丸萬公司董事長長山豐在15年前推出瓦斯打火機時,就把它交由鍾表店銷售。

如今,日本的鍾表店都能見到有打火機賣,但在十幾年前,鍾表店是看不到打火機的。

丸萬公司的瓦斯打火機終於成為世界特級品,它的生產量在最近10年來一直高居世界首位。該公司的打火機之所以能稱霸世界,性能優是原因之一,而把別人認為是低級品並放在香煙雜貨店等低級場所賣的打火機,搶先一步放在鍾表店銷售,這才是其成功的根本原因。

鍾表店一向被人認為是賣貴重物品的高級場所,在這裏賣打火機,人們一定會視它為高級品。在黯淡的雜貨店、香煙店裏,上麵蒙著一層灰塵的打火機和擺在閃閃發光的鍾表店中的打火機,這兩者給人的印象當然是相差十萬八千裏了。

“在雜貨店、香煙攤將自己的打火機和別的公司的打火機擺在一起是不太妥當的,應該盡量避免才行!”長山豐董事長這樣認為。

在推銷方麵他並沒有什麼高見,他也沒想到,采取在鍾表店銷售的方式能收到驚人的效果,能使他的打火機十分暢銷。當時他的想法很單純,他隻想避免與同業的競爭。沒想到這麼一做,立即出盡風頭,使人產生丸萬公司的打火機非常高級的印象,使它終於風行世界。

借助鍾表店出售打火機,這一“擇高而攀”的營銷策略就是利用環境影響促銷的具體體現。當然,要首先認清一種商品給消費者印象的層次高低、優劣,然後才可付諸行動。

凸顯環境因素,可以使顧客在購買產品時不由自主地對商品加以比較。比如為了凸顯兩種物品在價格上的差距,商場會把類似的商品擺在一起,在顯眼的位置打上標簽,使顧客在對比中選擇更適合自己的。通過凸顯環境因素,能促使顧客在購買行為上作出某些改變。

借助環境因素,可從以下幾點入手。

1.把低級品放入高級場所出售

這樣就改變了人們對低級品的看法,從而使本來不見經傳的商品,變成了十分流行暢銷的商品。與此相反,那就是即使再高級的商品,一旦置身於便宜低級的商品群中,也一樣會被認為是廉價的。如以商品價格低廉聞名的日本大衛公司,雖然賣的不全是便宜貨;但在一般顧客的印象裏,“大衛公司賣便宜商品”已經是根深蒂固了。所以有時大衛公司推出一兩件高級品,也很少有人拿它當真正的高級品而問津。

2.名人效應

英國王妃戴安娜的一顰一笑、一行一止,都常常引起西方世界人們的極大興趣。她穿的服裝,她梳的發型,各國少女們競相模仿,甚至還掀起了一股“戴安娜熱”。近幾年,英國的製造商們抓住了時機,利用這種“王妃效應”來推銷商品。

戴安娜的穿著是十分奢侈的。從1992年的2月底至7月底約共160天裏,她在公開場合露麵109次,至少穿了74套不同樣式的服裝,每件衣服在公開場合穿不上8次。

服裝製造商們敏感地抓住戴安娜這種曇花一現式的“時裝表演”,紛紛仿製她曾經穿過的服裝樣式,大批銷售。戴安娜曾穿過一種羊毛衣,上麵織有一隻逗人的小羊,於是這種款式就風靡一時,銷售額達100多萬美元。她穿過的一種平跟皮鞋也成了時髦,一家製鞋公司銷售了280萬雙這種平跟鞋,價值達6300萬美元。

3.權威效應

人們為了獲得安全感,避免減少損失,常常喜歡“跟著行家走”,因為行家很少會出錯,能夠指出一個正確的方向。在銷售中,顧客往往選擇有權威機構認證、有社會的廣泛認同的產品,因為覺得這樣的產品有質量保證,使用安全可靠。在銷售與消費過程中,權威效應起到了巨大的影響力,如果銷售人員能夠巧妙地應用權威的引導力,會對銷售起著很大的促進作用。

環境因素對人的心理影響也是巨大的,包括所處的時間、地點、所見所聞,都會對人們的最終購買決策產生影響,誘導人們作出購買選擇。善用環境影響顧客,可以促進銷售的成功。

6.變通讓市場無處不在

世界最偉大推銷員如是說

當你找不到路的時候,為什麼不去開辟一條。

——[日]原一平

俗話說:“變則通,通則久。”隻要我們學會變通,就能變不可能為可能,就能變壞事為好事。

兩個歐洲人到非洲去推銷皮鞋。由於炎熱,非洲人向來都是打赤腳。第一個推銷員看到非洲人都打赤腳,立刻失望起來:“這些人都打赤腳,怎麼會要我的鞋呢?”於是,他便沮喪而回。另一個推銷員看到非洲人都赤腳,驚喜萬分:“這些人都沒有皮鞋穿,這皮鞋市場大得很呢!”於是,他想方設法引導非洲人購買皮鞋,最後他發大財而回。

第一個人不懂變通,一味鑽牛角尖,總以為牛不喝水,便不能強按頭。第二個人則不然,他會變通一下。

關於皮鞋的由來,據說還有這樣一個典故:

早期沒有鞋子穿,人們走在路上,不得不忍受碎石硌腳的痛苦。某一個國家,有一個太監把國王的所有房間全鋪上了牛皮,當國王踏在牛皮上時,感覺雙腳非常舒服。

於是,國王下令全國各地的路上,都必須鋪上牛皮,好讓國王走到哪裏,都會感覺舒服。有一個大臣建議:不需要如此大費周折,隻要用牛皮把國王的腳包起來,再拴上一條繩子就可以了。於是國王穿上皮鞋,無論走到哪裏,都感到很舒服。

故事中的大臣是聰明的,他的變通使舒服與節約兩全其美。假如,我們在工作學習之餘,能學會變通,隨時調整自己的方向和步驟,便會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當一種動機屢經嚐試仍達不到預定目標時,應該及時調整目標,變換方式,通過別的方法和途徑實現目標,或者把原來製訂的太高而不切實際的目標往下調整,改變行為方向,則有可能增加成功的概率。

在美國的一個小鎮,有一位在市場上賣香蕉的小販,由於他人緣特別好,再加上他所賣的香蕉品質上乘,所以生意一直非常好。有一天,在市場的一個角落突然冒出了火苗,並四處燃燒起來,還好,消防車來得快,火很快撲滅了,並沒有燒到這位賣香蕉小販的攤位。但是由於溫度過高,隔了沒多久那些香蕉的表皮上全都長滿了一些黑色的小斑點,雖然肉質並沒有變壞,但是看起來總是不雅,誰還會買來吃呢?

小販眼看著就要虧本,心中十分懊惱,問題既然發生了,總是要解決的,他相信一定會有辦法,所以就趁市場重新整修之際,他換了個地方繼續賣香蕉,他想了一個法子來促銷,結果那批有黑點的香蕉竟然還銷售一空了。

原來當他一籌莫展望著香蕉的時候,突然靈感閃現,他想香蕉上長滿了黑色小斑點,遠遠看去就好像芝麻撒在香蕉上一樣,既然如此,為什麼不給它取個“芝麻蕉”的新名稱,結果引起了大家的好奇,大家相信這種香蕉一定是更香更甜,味更美,所以爭相購買,成了暢銷品。

很多推銷員常常守著產品幹著急,望著一堆沒有賣出去的東西而抱怨叫苦,其實他們是不善於變通。路的旁邊也是路,如果沒有創新意識,一味沿著一條路走到黑,當然有把路走煩、走厭、走絕的時候。很多時候,並不是產品難銷售,是因為很多推銷員認為成功隻有一條路。事實上,不能成功,在銷售的路上走得很辛苦,不是因為沒有銷路,而是沒有具有創造力的大腦,沒有去發現路旁邊的更寬的路,所以最後堵死我們的不是路,而是我們自己。

適應現實的變化而迅速改變自己的觀念,最重要的是需要我們有聰慧的頭腦和敏銳的眼睛,做生活的有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