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友問:“如今的人類精神文明發展太快,每個人都有獨立的思想意識和認知的邊界,怎麼去防止彼此溝通裏的分歧和一定要讓對方臣服於自己的那些心態呢?”
我沉思片刻後說道:“首先要學會尊重。尊重他人的想法如同尊重不同的風景,無論美醜,都是獨特的存在。當遇到分歧時,把它當作一次相互學習的機會而不是對抗。”
友友眼睛一亮,“確實呢,很多時候我們總是急於否定別人。”
“還有就是保持謙遜。”我接著說,“沒有人能掌握絕對真理,我們所認為的也許隻是冰山一角。放下那種非要他人臣服的傲慢,用平等的姿態交流。”
友友點點頭,“但有時候情緒上頭,很難控製住這種心態呢。”
我笑了笑,“這就需要修煉內心啦。通過閱讀、冥想或者旅行,拓寬自己的胸懷。當內心足夠寬廣,就不會糾結於讓別人服從自己,而是更樂於分享觀點並接納差異。”
友友興奮地跳起來,“我懂了!以後與人交往就要這麼做。”海風吹動著我們的衣角,陽光灑在身上暖暖的,仿佛預示著我們帶著這些感悟走向更好的人際交往之旅。
友友問:“現在的人都把修行掛在嘴邊,可是我還是看見很多人說一套做一套啊。到底怎麼樣的修行才是修行?現在去寺廟裏麵燒香拜佛,或者皈依,都很流行。”
我輕輕歎了口氣,“真正的修行不在形式,而在內心。像你看到的那些去寺廟燒香拜佛或者皈依的人,如果隻是做做樣子,那不過是一種自我安慰。”
友友歪著頭,滿臉疑惑,“那怎樣才算內心的修行呢?”
“修行是一場心靈的長跑。”我望著大海緩緩說道,“比如每天反思自己的言行是否得當,有沒有傷害到別人;麵對利益誘惑時能否堅守本心;對待陌生人是否能心懷善意。這每一點都是對自己心性的磨煉。”
友友若有所思,“聽起來好難啊。”
“確實不易,但隻要開始就不算晚。”我拍了拍友友的肩膀,“而且修行也不拘泥於特定行為,無論是日常瑣事中的忍讓,還是困境中的樂觀豁達,都是修行的體現。”
友友眼神漸漸堅定,“我明白了,我要從自身做起,從小事做起。”
我欣慰地笑了,海風中我們的身影似乎多了一份篤定,向著各自心中的修行之路前行。
友友問:“與人溝通的時候,是不是很多事情都不重要,隻是因為彼此的賭氣而說了很多違心的話語?”
我沉默了片刻,回答道:“這種情況確實常見。有時候人們在氣頭上,就容易被情緒左右,說出違背本意的話。”
友友低下頭,踢著腳下的沙子,“那這樣豈不是很傷感情?過後肯定會後悔的。”我點點頭,“是啊,但是很多人當時意識不到。其實在溝通中,真誠和包容是很重要的。如果能夠多站在對方的角度想一想,也許就能避免說出那些傷人的話。”友友抬起頭看著我,眼睛裏閃著光,“那要是已經說了怎麼辦呢?”我笑了笑,“那就勇敢地承認錯誤呀。真誠地向對方道歉,解釋自己當時是在賭氣,並不是真心那樣想的。
大多數時候,隻要態度誠懇,對方都會諒解的。”友友鬆了一口氣,“原來是這樣,以後我可得注意了,不想因為一時之氣破壞了關係。”我拍拍他的背,“沒錯,良好的人際關係需要用心去經營,少一些意氣用事,多一些理解和寬容。”友友咧嘴笑了,海風輕輕吹過,似乎也在為這份領悟而喜悅。
是啊,因為賭氣說出的話,可能會失去一個朋友,一個生意,一個有趣的靈魂,很多人為了彰顯自己的優勢,總是打壓別人來抬高自己,這樣的傲慢與偏見,是修行裏的大忌,努力做自己的舵手,不要因為別人的話輕易改變自己的航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