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友問:人們為什麼總是選擇愛情裏一次次飛蛾撲火?

答曰:愛情是前世修來的緣分,不是誰都有資格遇見和擁有的。

友友聽後默默地點了點頭,眼神中帶著一絲釋然。“也許正因為難得,才讓人如此著迷吧。可是又如何知道眼前之人是不是那前世修來的緣分呢?”

天邊的晚霞漸漸黯淡下去。

答曰:“有時候一種莫名的心動,一種難以割舍的牽掛,或許就是緣分的暗示。但更多時候,人們往往在相處之中慢慢體會。就像一顆種子,在心田種下,不知不覺間生根發芽。”

“但是這種感覺會不會是錯覺呢?”友友追問道。

“有可能。不過即使是錯覺,這段經曆也是生命中的一部分。而且有時候,這種錯覺也可能引導人走向真正的緣分。畢竟命運充滿了無數的可能性。”

友友似懂非懂地看著我,片刻之後,露出一抹淺笑,“好像有點明白了,愛情確實神秘而複雜。不管怎樣,用心對待每一段感情就好了。”

此時夜色漸濃,周圍亮起了點點燈火,仿佛也在訴說著生活中的種種情感故事。

樓上的的一人獨坐陽台,享受著一個人寂靜的時光,樓下的窗口裏投射出來的是一家人四代同堂熱氣騰騰的一起吃飯聊天,煙火氣十足。

如果是你,你會向往哪種人生,哪種生活呢?

一個人的空虛寂寞冷,一夥人的熱鬧歡騰,兩種心態,兩種人生。親情的具象化,煙火氣的具象化讓人向往。

人是社會性的動物,是群居生物,離不開任何一個人單獨生存,從出生,到讀書到步入社會。

家是我們停留的港灣,最初的愛情繁衍生息到一代又一代的親情的鑄造?

所有的關係一定是治愈彼此的,然後才有共生共存精進拚搏,秉承共同的理念,奔赴共同的目標。

人與人之間依賴性太大,所以才有失去或者分離後的撕心裂肺吧。

然而,並非所有人都如此依賴他人。在城市的角落裏,有個名叫阿離的年輕人,他獨自經營著一家小小的書店。阿離總是獨來獨往,看似不需要任何人陪伴。

一天,一位旅人走進書店。阿離發現自己竟不由自主地和他聊起天來。旅人離開後,阿離心中泛起一絲異樣的情緒,像是平靜湖麵上投入的一顆小石子。

此後,阿離常常想起這位旅人。這讓他困惑不已,自己向來獨立慣了,為何會牽掛一個萍水相逢之人?直到有一天,旅人再次踏入書店。阿離才明白,即便習慣獨處,內心深處仍渴望與人建立聯係。

原來,所謂的依賴性,其實也是一種人性的本能需求。無論是親情還是偶然相遇產生的情誼,當它在心底紮根,一旦麵臨失去或分離,都會帶來痛苦。而這種痛苦恰恰證明了我們活著,在感受世間的各種情感羈絆。

很多人都曾經遭遇過友情的背刺,是不是從一開始人與人之間本來就不是朋友。

以前有人說,朋友就是用來相互麻煩的,如果自己可以處理任何問題,那還需要友情做什麼,隻能同甘不能共苦,應該不是世俗意義裏的友誼吧,特別當今這個時代信任危機愈發嚴重。

阿離望著眼前的旅人,鼓起勇氣開口道:“你為什麼又來到我的書店?”旅人笑了笑說:“我也不知道,隻是在路上走著,心裏就想著要來這裏看看。”阿離心中一動,他覺得這種莫名的牽引或許就是友情的開端。

“我之前一直覺得自己不需要朋友,但是自從遇到你,想法好像變了。”阿離坦誠地說道。旅人拍了拍阿離的肩膀,“其實真正的朋友很難得,那種可以互相麻煩的朋友更難得。現在人們害怕付出真心,怕受傷害。但如果因為害怕就放棄尋找,那就永遠得不到真摯的友情。”

阿離聽後若有所思地點點頭,“那我們算是朋友了嗎?哪怕我們還不夠了解彼此。”旅人笑道:“當然,朋友有時候就是一種感覺,不需要太多理由。”阿離臉上露出了久違的笑容,他知道,自己將邁出新的一步,嚐試接受這份不期而至的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