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日上午,在紫微偏殿內,知政堂七相和天子趙頊舉行了一次秘密的軍國議事。
自從去年教改法通過後,所有的變法都臨時擱置了,知政堂的重心轉到了對遼國作戰上。
這次軍國議事是範寧發起,他向天子和知政堂的相國們彙報了巡視太原的情況。
“目前太原城內有百姓五十二萬,軍隊八萬人,糧食儲備了一百二十萬石,草料七十萬擔,各種戰備物資以及火器皆已齊備,堅守一年沒有問題……”
王安石舉手問道:“請問小範相公,百姓五十二萬人是否太多了一點?我認為減少到三十萬人就足夠了。”
富弼也道:“雖然百姓基數大,對招募民夫有好處,但五十萬人每天的吃喝拉撒對城池也是一個巨大的壓力,稍微疏忽就會出現疫病,防不勝防,我也認為應該再減少人口,三十萬足矣!”
眾相公紛紛表態,都認為五十萬人太多,不利於管理。
這時,天子趙頊道:“範相公,各位相公都認為五十萬人口太多,那你是怎麼看?”
範寧微微欠身道:“陛下,太原人口最初是四十萬出頭,加上各縣遷來部分人口,使人口增到了五十二萬,微臣是從民兵角度上考慮,所以沒有過多南遷。”
“那現在遷徙還來得及嗎?”趙頊又問道。
“從水路走,應該來得及。”
“那就老弱婦孺都遷徙南下,朕也認為,三十萬人比較合適。”
範寧見眾人態度一致,便點點頭,“既然陛下和各位相公都認為三十萬適合,那我立刻命令軍隊組織百姓南遷。”
趙頊微微笑道:“這個問題達成了共識,那範相公請繼續!”
範寧又繼續道:“剛才微臣提到水路,現在就說東線,從目前掌握的情報來看,遼軍是打算渡海從登州或者萊州登陸,用優勢兵力占領山東半島,並以此為根基,那問題就來了,遼國兩線同時作戰,它的重點在哪裏?”
範寧看了一眼眾人,又緩緩道:“我認為遼軍的重點還是在東線,這是遼國發動戰爭的目標決定的,他們要掠奪大宋,同時逼迫大宋每年給予他們天量歲幣,那麼就必須從東線著手。”
“對不起!我再打擾一下。”
王安石忍不住又道:“既然小範相公認為遼國的重點還在東線,那麼他們攻打太原又有什麼意義?”
範寧不慌不忙道:“攻打太原隻是一種迷惑,給我們錯覺,以為他們重點會攻打西線,一旦我們在西線部署了重兵,那西線的遼軍又立刻會從井陘殺到河北,繼續從河北南下,而他們的東路軍以山東半島為根基,繼續席卷中原,威脅京城,而河北遼軍會搭浮橋南下,和東線遼軍在汴梁彙合,這是我的判斷。”
“但這隻是小範相公的猜測?”王安石又道。
“確實是我的猜測!”
範寧坦然道:“但並不是憑空猜測,是根據諸多情報的推測,耶律洪基不是愚蠢之人,以遼國對大宋的滲透,他不可能不知道宋軍在太原的動作,所以他在大同府部署了十五萬騎兵就知道他們並沒有攻城的打算,而隻是在太原虛晃一槍,然後殺向河北,所以我們必須在太行井陘布下重兵,防範他從太原殺向河北。”
“既然如此,為什麼要在太原部署八萬重兵?”富弼不解地問道。
範寧微微一笑,“那是為了防止遼國突破河北失敗,不得不掉頭攻打太原,所以遼國還是要打太原,但不是主動攻打,而是被迫攻打。”
“那宋軍在東路打算怎麼應對?”歐陽修問道。
範寧又道:“敵軍既然船來,我們當然是船往,我不會讓他們登陸得逞!”
“範相公能不能具體說一說?”
範寧命人掛上一幅地圖,他指著地圖給眾人介紹。
“東線我也進行了充分準備,從鯤州連續兩年送來的糧食都屯放在身彌島和平島上,共有百萬石之多,在身彌島駐兵五萬人,大小戰船五百餘艘,敵軍船隻從鴨綠江駛出,便由基地的軍隊來對付它們,為了防止萬一,我在登州又部署了一萬水軍和兩百艘戰船,它們會出兵配合攔截,保證萬無一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