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將,叫做劉益海。
這個劉益海呢,是劉益州和劉益山的堂弟,在軍中也有十幾年了,絕對是一員驍將。
隻不過,有劉益山在的時候,就顯不出來劉益海了。
現在劉益山已經不在了,蕭昕也實在從大夏國的軍中找不到什麼名將了,隻得起用劉益海。
至少,劉家跟蕭逸是死仇啊,劉益海絕對不會有任何的叛逆之心,一定會跟燕軍死磕到底的。
確實如此,劉益海自從得了蕭昕的提拔之後,自然是雄心萬丈,準備為劉家報仇。
五十對十?
劉益海雖然感覺到,燕軍竟然隻派了十艘戰艦,應該是有什麼陰謀。
但是,劉益海思考良久,實在想不通,以十對五十,而且是在大海之中,四麵難以埋伏,燕軍能有什麼陰謀呢?
所以,劉益海接了這個聖旨之後,絲毫沒有大意,反而是更加謹慎。
五十艘軍艦不是嗎?
好啊。
劉益海派出四艘軍艦,分別向東和向西,以免燕軍還有什麼詭計。
例如,燕軍除了這十艘戰艦之外,還有別的戰艦,趁著雙方大戰之機,從左右兩路南下包抄夏軍的戰。
左右擴張之後,劉益海就沒有什麼後顧之憂了。
但他也是一個比較謹慎的人,硬生生地再分出兩艘戰艦,往南探查情況。
這麼一來,除了夏軍的進攻方向,其餘三個方向都有夏軍的斥候戰艦,自然就不用擔心燕軍會采取包抄戰術什麼的。
這一日,夏軍的水軍大營之中,劉益海突然接到消息,燕軍派出十艘戰艦南下,向他們夏軍挑釁。
十艘?
燕軍布置在海域方麵的戰艦,好像就這十艘,全軍出動?
劉益海當然表示很懷疑,不可能,絕對不可能,燕軍絕對還有別的動作,還有別的陰謀。
於是,劉益海就不再相信東、西、南三個方向的斥候戰艦了,便朝著每個方向再派出兩艘戰艦,以確保能探查到更遠的地方。
即便如此,東、西、南三個方向,夏軍才派出了十二艘戰艦。
另外,還有三十八艘戰艦,全部對著正北的方向,全力以待。
以三十八艘戰艦對上十艘戰艦,而且是燕軍再無可能施展什麼陰謀,劉益海相信,這一戰絕對是夏軍勝。
當然了,如果燕軍還有別的戰艦想要包抄,就會被他的斥候戰艦探查到,使得燕軍的戰艦絕不可能對夏軍的戰艦形成包圍之勢。
很快,燕軍和夏軍,接近五十艘戰艦,在海域上相遇了。
秦武指揮著燕軍的十艘軍艦。
劉益海指揮著夏軍的三十八艘軍艦,當然還有另外十二艘軍艦。
雙方相會的地方,距離東洲大陸的最東麵,約莫是五十多裏的地方。
燕軍和夏軍的戰艦,相距也是五十多裏。
五十多裏的距離,說長不長,說短也不短,作為水軍交戰,倒也是一個比較合適的位置。
一場關於大夏國命運的戰役,即將拉開序幕。
之所以是關係大夏國命運,是因為大夏國敗不起,不然就會徹底被燕國封鎖,再也無法補充熱兵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