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人的思路都是一致的,必須要派人說服威爾遜出兵西洲,抵禦燕軍。
接下來,就是派使者的問題了。
鄭玨義舉薦的使者,是禮部尚書餘仲奎。
第一,餘仲奎的身份足夠,能顯示出大夏國的誠意。
第二,身為禮部尚書,餘仲奎帶頭學習西洲語言。
這餘仲奎腦袋瓜聰明得很,雖然隻是一兩年的時間,已經可以跟西洲人嫻熟地對話。
蕭昕也是這個意思,便準了鄭玨義的舉薦。
然後,蕭昕將餘仲奎宣過來,餘仲奎自然是欣然接旨。
這可是一趟好差事啊。
第一,沒有任何危險。
第二,也算是去北洲旅遊一下,見識一下不同於大夏國的風光嘛。
莫說是北洲了,餘仲奎連長安城都幾乎沒出過,連大夏國的風光都沒見過,更別說是燕國,以及出東洲了。
第三,去的時候,多帶些錢財,在北洲大肆采購一番,然後回到大夏國售賣,必然能大賺一筆。
而且,若是能跟對方取得長期聯係的可能,日後絕對會是財源滾滾啊。
當然了,餘仲奎不會親自去做這事,而是會帶上一個或者幾個商人。
商人們賺錢,餘仲奎吃幹股,萬無一失。
欣然領命之後,餘仲奎就回去收拾東西,安排人手了。
鄭玨義的舉薦之情,餘仲奎是必須要還的,所以,臨走之前,餘仲奎須得前往鄭玨義的府上拜訪一下,帶上一份厚禮。
等從北洲回來,餘仲奎還得再拜訪一下鄭玨義,再帶上一份北洲的厚禮。
第二天,餘仲奎就乘坐一艘蒸汽輪船,前往北洲了。
北洲的地域,隻是東洲的一半,甚至於比東洲的一半還要小一些。
在北洲,一共有十個國家。
雖然國家的數量跟東洲是一樣的,但是疆土的分布卻跟東洲相差甚遠。
在東洲,大夏國、大蠻國、大燕國、大晉國、大齊國、大成國都是大國,疆土麵積差不了太多。
其次是扶餘國,疆土麵積是三分之二左右。
高麗國、倭國和大遼國,就是疆土麵積比較小了。
而在北洲,完全不一樣。
北洲隻有一個大國,叫做大鵝國,麵積大極了,是分裂之前的大夏國的三倍還要大。
其餘還有九個國家,加在一起,也就比大夏國大了不到三分之一。
這九個國家,平均下來,麵積都跟大遼國差不多。
隻不過,這九個國家,都已經被威爾遜給殖民了。
威爾遜的總督府,就建在了大鵝國的首都末時克。
末時克的位置,在大鵝國的西麵,距離西洲並不算遠。
雖說,從長安到末時克,絕對有萬裏之遠,但因為是蒸汽輪船,又幾乎完全走水路,餘仲奎用了不到五天的時間就到了。
在總督府,餘仲奎也見到了這位傳說中的威爾遜總督。
從進入北洲之後,餘仲奎就搜集威爾遜的情報。
當然了,大夏國的朝廷,也有一份關於威爾遜的情報。
威爾遜,今年四十九歲,妻子艾蓮是大鷹國人,比他大一歲。
其膝下有九個兒子和一個女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