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出旅行,第一件重要的事情是選擇一個出行的吉日,尤當注意的是,逢“七”的日子不可啟程,寧可延期;逢“八”的日子不可到家,寧可在旅途中多逗留一天兩天,俗謂“七不出門,八不歸家”。十三日忌出遠門,因為“十三”與“失散”諧音。忌黑道日出門,每月的初五、十五、二十五都不能出遠門,更不能在外住宿。山東有些地方忌雙日出門,說“要待走,三六九”。假如已經選定了一個起行的吉日,但臨時忽然發生了不良的兆頭,如,小孩跌了跤,大哭不止,失手打碎茶杯之類,則至少須延期一日,不然,很不吉利。

出門在外吃飯,有許多禁忌,如不要先喝湯,不要端著碗喝湯,要用匙,不要潑了湯,不要失落了筷子,不要打破了碗。又“出門千裏,不吃枸杞”。枸杞為補腎壯陽藥。這條禁忌諺語含蓄地告誡男子出門要注意控製自己,忌沾花惹草,尋花問柳。“落店”睡覺時,不要仆著鞋子睡覺,不然,會沉迷不醒。不要起床的時候站在床上,而且無論什麼時候,不要站在人家的門檻上,主人家不高興這樣。

在山路上行走時,若有人叫自己的名字,不能答應,也不能回頭看,以為這可能是鬼魅在試探。人名為人體的一部分,若答應了,靈魂便為鬼魅所逮,人將遭不測。行路時,還忌諱遇上殯葬的,以為不吉利;這時可將衣帽脫下,撲打數次,以為破解,謂之“散晦氣”。在山裏,旅行者最忌遇見瘴氣。遠看著山頭有煙、霧似的東西蒸蒸而上,這是瘴氣發生了。抽葉子煙是一個避瘴氣的法子,還有其他有強烈氣味的東西,也可避瘴氣。

行旅不與女人為伍,這是過去普遍遵守的禁忌。中國古代由於男尊女卑的社會風氣,婦人往往被視為不潔之物,是災禍的象征,避女人成為辟邪的一個重要原則。

舟山群島一帶忌諱與女人同坐一船,有俗語曰:“婦女乘船船要翻,婦女下海海要荒。”當地漁民還特別忌諱七男一女共乘一船出海。意思是七男一女乘船出海,類似“八仙過海”,恐惹惱了海龍王,會翻船的。行旅途中,男子絕對不可以在女子的胯下通過,即使是女子晾著的褲衩,也要盡量避開。若男子住樓下,婦人不得上樓,如“一人不上路”,出門旅行應結伴而行一定要上樓,必須示意對方避開,否則對男人是很不吉利的。

行旅禁忌避忌女人的心理現象的出現,其原因大致有以下幾個:第一,是中國古代女子地位低下的反映,使男子覺得不屑與女子為伍。第二,是對女性經血的恐懼,以為“不潔”、“晦氣”。第三,是性誘惑禁忌,與女子同行,容易引起性衝動從而帶來災禍。所以為了旅途的順利就必須避女人。

在民間,人們出行,往往會被告誡或自覺地謹記一些行旅禁忌方麵的警句,並以這些警句作為旅途避邪的指針。認為隻要照著這些警句的要求去做,人在旅途便可避免災禍。

“在家不敬月,出門招風雪”。這句警語要求出行的人們,要做好出行前的準備工作,要禮敬日神、門神、天神、路神等,以求得神靈的保佑。否則出門必定招致災禍。

“愛走夜路,總要撞鬼”。這句警句告誡人們,出門者應盡量在白天趕路,這樣才是安全的。如果總是夜裏行路,總有一天要走上邪路,不是被鬼祟侵擾,就是被強人掠奪。

“一人不上路”。要求人們出門辦事,應結伴同行,相互照應。如果孤身一人出遠門,遇上困難就無法擺脫。

“窮家富路”。說的是出門在外要舍得花錢。因為外麵不比家裏,環境不適應,且又勞累奔波,相當辛苦,如舍不得花錢,很容易患上各種疾病。隻有吃飽穿暖,才能抵禦疾病。

“出門不露白,露白會失財。”告誡人們旅途之中,不要過於輕信於人,不要告訴別人自己所帶的錢財,否則遇上壞人,就可能有被謀財害命的危險。

行旅警句是中國禁忌文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它直接來源於人們的行旅實踐,是長期以來人們行旅安全的經驗總結,對行旅安全具有較大的實用價值。

民間還有一種“楊公忌”,也是專門避忌出行的日子。據《無何集》記載:“世俗多畏楊公忌,謂不宜出行,皆未悉其原委,故為所惑耳。今按其說,乃是‘室火豬日’。其術元旦起角宿,依二十八宿順數,值室即為楊公忌。”按這樣排列下來,楊公忌應當為:正月十三;二月十一;三月初九;四月初七,五月初五;六月初三;七月初一;七月二十九;八月二十七;九月二十五;十月二十三,十一月二十一,十二月十九。這些日子都是禁忌出門離家的。至於楊公何許人也,考之不詳。有人說是指的宋代術土楊救貧,是他推算出的這些忌日。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