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一一八章(1 / 1)

潤滑經濟

潤滑經濟是由日本最先提出的,指與潤滑有關的一係列經濟活動,潤滑經濟的投資回報率可高達1:10以上。是知識經濟的一種,也稱智力經濟。其特點是,低消耗、高產出。

眾所周知,潤滑與機械設備運轉息息相關,是保證和改進機械設備咼效、正常、長期運轉的基本手段,是機械運轉的命脈。失去了潤滑就沒有機械設備的存在。因此,各國都十分重視先進合理的潤滑技術的開發和利用。據日本有關資料介紹,1970年日本因改善潤滑技術而增長經濟效益2萬億日元。名古屋鋼廠僅改善潤滑技術一項,就實現增長經濟效益20億日元,同時機械設備故障減少了90%。

據德國沃格莆教授測算,全世界生產的能源,約1/3、1/2消耗在摩擦、磨損上。當然摩擦、磨損一部分是不可避免的。但隨著摩擦潤滑科學技術的進步和潤滑管理水平提高,其中一部分完全可以省下來。如美國每年從潤滑方麵獲得經濟效益6000億美元。加拿大的調査表明,摩擦、磨損引起的損失每年可達50億加元,而通過潤滑成果推廣應用可以挽回1/3的損失。英國調査報告指出,毎年從潤滑方麵獲得經濟效益不少於5億英鎊。日本統計設備故障700例中,因潤滑不良造成故障的有253例,占36%以上。我國統計潤滑發生故障在55%~65%。通過改善潤滑降低磨損的經濟效益占全國經濟總值2%以上。資料顯示,我國毎年摩擦損耗造成損失在1000億人民幣以上。

正因為摩擦學在經濟社會具有增效、節能、節材、充分利用資源、優化環境和保障安全的作用,並能產生巨大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因此潤滑經濟必將成為我國新型工業化道路和經濟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方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