墓產經濟
張士文的老爸走了。
誰都知道,張士文是一個不太孝順的主,他老爸住院的時候他很少到醫院去護理,也不肯出錢。但是,現在老爸走了,他卻來勁了。這不是活著不孝死了亂叫嗎?
這不,在殯儀館裏購買骨灰盒花了6000元,粗用花圈花了1200元,雇傭一個樂隊花費1500元,請一個殯儀主持人開支800元,火化費用是1600元,購買墓地花費8000元,為前來吊唁的人準備宴席花費了9000元,給參加下葬的車輛賞錢花費了1000元……一共花銷了29100元。相當於張士文一年的收入。而且在很多地方這種薄養厚葬的惡習還有愈演愈烈的趨勢。人們把這些與墓產相關聯的經濟叫做墓產經濟。墓產經濟的繁榮並不是一件好事。“墓產經濟”日益盛行,在暴利的驅使下,墓地大量侵占耕地,甚至導致了土葬的回潮,一些大的墓穴甚至一個就占地三四十平方米,一些豪華墓穴其價值甚至有超過百萬超過千萬的,一些村民看出售墓穴賺錢,竟私下將自己的承包地作為墓地變相出賣。清明節在一些地方也叫鬼節,有人借著“掃墓經濟”大賺一筆。代人掃墓、讀葬超市等“粉墨登場”,花店生意興隆,汽車租賃也火爆。清明節這個中國傳統的節日,其落後的倫理內涵與現代生活的撞擊仍在延續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