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六十章(1 / 1)

紅樓選秀

數字時代鋪天蓋地地來了,市場經濟時代洶湧澎湃地來了,搞笑時代也理直氣壯地來了。於是,無論大事小事,無論輕事重事,大家以數字技術為手段,以金錢為目的,什麼古代經典、什麼曆史名著、什麼鴻篇巨製,無論什麼,隻要能賺錢,咱都可以搞它一笑。

一生窮困潦倒,至今還在故紙堆裏酣睡的雪芹大哥做夢也沒想到,幾百年後的21世紀,自己的一簾紅樓幽夢竟然成了一個足金足赤的金字招牌、搖錢樹、聚寶盆、寶葫蘆……雪芹大哥如果知道,一定悔不當初:滿紙荒唐淚卻成了人們取樂的笑料。

2006年,為了重拍電視連續劇《紅樓夢》,為了遴選合適的演員,一場轟轟烈烈、熱熱鬧鬧的選秀活動在中華大地鋪天蓋地而來,隆重地拉開了絢麗多彩的大幕,人們把這次選秀活動稱之為紅樓選秀。

當無數觀眾的眼珠在電視機麵前被選秀節目吸引而瞪得大大的時候,當電視台熱賣廣告時段收視率直線上升的時候,在劇組大把大把數鈔票合不攏嘴的時候,在大拇指飛速行動發送短信給電信部門送錢的時候,很多鍾愛《紅樓夢》的專家、學者、讀者不滿了。他們認為紅樓選秀是八卦、是惡搞、是鬧劇,那些演員的表演更是搔首弄姿,是抓耳撓腿,而那些評委煞有介事的點評更是語無倫次,胡謅八扯……甚至有人猜測:雪芹大哥如果看了這選秀節目,可能也會不滿。

世故的寶欽變成了豔婦,傷感的黛玉變成了舞娘,娘娘腔的寶玉變成了威武的猛男……其實這都無所謂,大可不必大驚小怪。《紅樓夢》不過是一個筐,是一個載體,人們借著雪芹大哥不要版權費的經典吆喝吆喝,賺點銀子,很正常。市場經濟嘛,人人都是經濟人,都要算一筆經濟賬。

選秀節目生動、活潑,競爭激烈,觀賞性強,收視率高,有大大的賣點。觀眾喜歡看,電視台有利可圖,劇組既給自己沒有上演的電視劇做了宣傳,又有無數鈔票進賬,在成千上萬短信漫天飛舞的同時電信部門也飛來無數鈔票,國家也因此增加了稅收,甚至GDP也跟著上升了。也就是說,紅樓選秀結束之後,在觀眾喝彩的娛樂聲音裏,按著現代經濟規則,相幹的利益各方都樂顛顛地各自數各自的鈔票。

娛樂、文化、金錢能很好地結合起來,這挺好,這不是大家同樂的一件好事嗎?幾個文人發酸,幾個讀者不滿並不能代表大多數。

選秀是手段,並不是目的,關鍵是秀了半年之後,要給觀眾一個交代,要給大家一個好看的《紅樓夢》,讓大家看了之後也能做個好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