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兩百一十三章 慶王與長公主的聯手阻擊(1 / 2)

以前是兩子奪嫡,很多官員還在觀望,還沒有做出選擇。可是現在前太子倒下了,大家在沒有什麼可選擇的,很多人便一骨腦的投到了襄王旗下,想要混上一個資歷,如此有一天襄王真的接任了大位,這些人便可以算是忠誠的老臣,便是守得雲天見月明之時。

襄王的實力也因此而大增。實力的擴大,讓襄王的野心不斷變得膨脹了起來,在幾天的時間見過了很多投靠的官員安其心之後,他也有了更多的籌謀,那就是讓自己的母妃袁貴妃成後之事。

一旦母妃成為了母後,襄王的實力將會大增,他會成為下一任帝王繼任者的事情也就會少上一些的變數,這也是他與投靠來的官員所商談的最重要的內容之一。

即是投靠了襄王,當然希望主子越來越好,這些人的身份也就會跟著水漲船高,一時間大批的奏折送入到宮中,送到了幹文帝的麵前。

襄王身邊還有是能人的,比如說首席幕僚韓策,這就是一位大才,總能精準的看清形勢,提出合理的建議。

若非是襄王並不具備知人善任的能力,且還總是願意在一些事情上指手劃腳的話,他也不會與沈傲為敵。甚至按著韓策的想法,襄王與忠國公應該是很好的合作夥伴才是。

用錯了史自通,加上婁布成這個神助攻,終於站到了沈傲的對立麵,吃了虧,丟了顏麵。爾這一切並不是韓策的原因,他當初的建議還是很正確的,就像是這一次,他提出的建議是讓大臣上折請皇帝先封袁貴妃為皇貴妃,先進上一步,在後宮中沒有皇後,連皇貴妃也沒有環境之下,這個皇貴妃便等於是後宮之主了。

韓策玩的是溫水煮青蛙的一套,先讓袁貴妃成為實際的後宮之主,之後在要名份就會變得順得成章了許多,要說這種想法是有些保守,可勝在穩妥,畢竟誰也不知道幹文帝的心思,是不是真的要立襄王為太子,如果上來就要皇後之位,把皇帝給逼急了,事情隻會適得其反。

很可惜!

韓策的正確決定,再一次被襄王所無視。

如果說以前有前太子在,襄王還需要韓策這樣的智囊給自己出主意,反抗著太子的打昏,那沒有了這座大山之後,韓策的作用便明顯的少了許多。

尤其是史自通等人一直妒忌韓策的才能,不止一次在襄王麵前說著韓策的不是,說他太過自大,總是對襄王的指令提出質疑,實際就是看不起襄王,認為襄王不過就是出身於一個好人家,空有一個好身份而已。

謊話說多了,尤其說的內容還是一個,便也由不得襄王不去相信。加上這一陣子投靠自己的官員數量大增,襄王生出了一種自大的心理,更是不會把韓策的決定放在眼中,他沒有聽取建議,先去謀求皇貴妃,而是直奔皇後的位置而去。

折子擺在幹文帝的麵前,他的雙眉早已經皺起,對襄王的觀感也更不如前。

幹文帝並沒有立後的想法。

在他看來,能稱後者,不僅需要本人賢良淑德,更需要有一個好兒子,可以繼承自己大業的好皇子,如此才能當上皇後兩字。

反觀袁貴妃其人,除了長的美之外,似乎在沒有什麼優點了。

脾氣暴躁,性格高傲,不知尊卑,不懂進退。以前李皇貴妃還是名義上的後宮之主時,兩人便不知鬥上了多少回。要說李皇貴妃這個人也沒有太多的手段,但袁貴妃還是多敗勝少,如此可見能力之平平。

這樣的一個人又怎麼可能會成為幹文帝眼中合適的皇後人選呢?

至於襄王,一直以來就是被當成一個磨刀石的存在,從來沒有被真正當做繼承人來培養過,那就更不會存在封後的可能。若非是考慮到襄王身後的支持者是齊王,擔心齊王與晉王聯手會威脅到自己,太子倒臺的那一天,便是襄王受冷落的時候了。

大勢之下,還不能與襄王翻臉,但封袁貴妃成後之事也是絕無可能,麵對著如此多的臣子所上的奏折,幹文帝做了另一種選擇,重新的提拔範師通為左仆射,再一次擺出看好大皇子的模樣。

將範師通叫到了養心殿,好一番的言語寬慰,甚至還無意中說出,但凡有才,便是身有殘疾又如何?皇帝又不是一定要事事親為,隻有能夠掌控大局,便是躺在龍床之上也一樣會是一個好皇帝。

這些話似有所指,好似在說慶王的腿疾根本算不得什麼一般,聽的範師通臉色漲紅,跪地直喊萬歲。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