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六章 被重用的史自通(2 / 2)

“怎麼?韓先生莫不是擔心別人搶了你的風頭嗎?嗬嗬,放心吧,正是因為史自通與沈傲有過過節,這一次他去還可以賠禮道歉,表達本王的誠意不是。好了,事情就這樣定下來了,麻煩韓先生去把史自通叫過來吧。”襄王嗬嗬的笑著,一幅胸有成竹的模樣。

之前就有人向襄王稟報過,說是韓策仗著首席幕僚的身份,打昏其它的幕僚,本意就是他想讓襄王隻依仗他一人而已,但凡有其它人想要出頭那都是絕對不允許的。

襄王這個人別看做事情沖勤,尤其是朝堂之上,與太子對著幹更是不遣餘力,很多時候都是沒有原因的對著幹,隻是可以讓太子難受的事情他都會去做,哪怕對自己沒有任何的好虛。可這不過就是表麵上的表現而已。

能成為襄王,能被成年之後被幹文帝留在國都而不用去封地,襄王怎麼可能會是如此的簡單的人物呢?相反他還很聰明,隻是因為表演的太好了,才讓別人誤會了而已。

襄王聰慧,很清楚難蛋不能放到一個藍子裏的道理,他不會允許身邊有人大權獨攬,而威脅到自己的存在。在這一點上他倒是與他的父皇幹文帝相同,疑心同樣極重。

這一次把任務交給史自通,而不是給韓策便是他策略的一種。他是在借機告訴韓策和其它人,他襄王可不是離開了誰就轉不了,相反所有的事情都必須由他來決定。你們可以出主意,但最終的定奪權在他的手中。

韓策雖然不滿這個決定,但想到這是襄王的意思,他是不能提出餘毫質疑之意,不然的話,怕是自己馬上就會被猜忌,甚至是拋棄。

隻是少了一次立功的機會而已,韓策想著以後總是能找補回來。至於說派史自通去,韓策雖認為不妥,並不認為這是什麼大不了的事情,史自通再是自負,也不敢拿襄王的命令當兒戲吧。

豈不知,韓策還是不夠了解史自通,他還真是一個為了個人名聲而極度自私的人。把交好沈傲的任務交給他,便注定著這個計劃是不可能施實的了。

襄王見到了史自通,說出了自己的意思。史自通原本是想否定的,一個世襲的國公而已,僅僅是詩詞一道厲害一些罷了,但那又不能當飯吃,本身並沒有什麼權力,何必如此看重呢?要是這樣,他豈不是沒有報仇的機會了嗎?

可轉過頭一想,任務交由自己,那豈不是他想怎麼做就可以怎麼做嘍,即是這般,那事情就好辦了。

已經有了自己的主意,史自通當著襄王的麵,拍著胸脯做了保證,他會公私分明,會向沈傲道歉,還說一定以最小的代價拿到國昌隆的會員,為襄王爭取到最大的利益。

對於史自通的這一番表態,襄王也是高興不已。認為是找對了人,他便開始等著沈傲成為自己的幫手甚至是手下。

這一晚上,除了太子和襄王之外,還有一個人沒有睡著,他就是今日在朝堂之上立下了功勞的六皇子唐佳。

生於帝王之家,即是一種幸運,又是一種不幸。

幸運的是從小可以錦衣玉食,不愁吃穿。能力如果大一些,就可以更輕易的擔負著更多的責任,掌握著更多的權力;能力如果小一些,大可以天天混吃等死,也可成為一個逍遙的王爺。

說不幸,在帝王之家並沒有多少的親情可言。有時候為了利益和權力,兄弟間,甚至父子間也是可以拔刀相向。

唐佳生於帝王之家,能力是有一些的,至少現在教書的先生就很看好他,不止一次的說他聰慧,甚至有時候高興了還會說如果他可以早生幾年的話,表現的一定不會比幾位皇兄差。

這句話中潛臺詞的意思就是,如果唐信可以長上幾歲的話,太子的位置也是可以爭上一爭的。

或許是先生為了鼓勵他,又或許是先生真的挺看好他。但不管怎麼樣,這些話入得他耳,他的野心是開始變得膨脹起來了,他有了想當帝王的想法。

隻是有想法而已,唐佳並沒有對任何人去說,便是連最親的母妃趙妃娘娘他也沒有說。

在他眼中,母妃是一個安於現狀,甘心平凡的人,隻要一家人平平安安的便比什麼都好,這也讓母妃深得皇上的寵愛,在後宮之中也頗有人緣,哪怕育有一子一女,這些年來也未見有什麼人針對過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