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田信一注意到了朝堂上那些大幹之臣的表現,心中冷然一笑。現在將他們高高捧起,為的就是一會將他們重重的摔在地上罷了。沒有這明顯的反差,也就不能讓大幹人長教訓,不知道正視他們東瀛國人的強大。唯如此,方能使得他們和自己站在平等的位置上,才能為東瀛爭取更多的權益。
好一會的時間,朝堂之上的大臣們似乎是笑夠了,自我感覺正是良好之時。山國信一開口了,“大幹乃上天朝上邦,想必是不乏驚世之才。使臣不才,手中正有一物,集我們東瀛之智慧,半月的時間裏,也僅僅隻是研究到了皮毛,隻是想到了一種解開的方式。使臣想,以大幹人才濟濟,智慧之非凡,定能在更短的時間內想到解決的方法,以供我東瀛學習的吧。”
說落的山田信一已然從懷中拿出了一串叮叮當當之物,正是被後世人稱為九連環之物。
金屬餘製成9個圓環,將圓環套裝在橫板或各式框架上,並貫以環柄。初看,給人以一種並不復雜的視覺感受。
雙手捧著九連環,山田信一再次沉聲而道:“此物為我東瀛於紅毛怪(紅發人,多指古印度族民)手中所得,研究發現隻需依法使九環全部聯貫子銅圈上,或經過穿套全部解下為勝。足半月時間,我東瀛愚昧,集聰明才智之人於一澧,方才解始。現今願意獻給大幹皇帝,更相信以大幹之智慧,定然可以人更短的時間內解決開此環。”
“哦?紅毛怪手中所得,集東瀛國之力半月方才解開,如此倒是有趣的很呀。”幹文帝被這一番說詞也弄出了興趣。一旁站立的嚴福更是機靈的走下金鑾殿,將九連環拿到了手中,呈到幹文帝麵前。
伸手接過,大概看了一下,並未發現有什麼機關所在,看起來似是簡易的很,幹文帝便示意嚴福拿給百官看一看,隨口還說著,“眾臣子都看一看吧,看看這個東瀛集全國之力用了半月時間才解開之物吧。”
幹文帝語氣說不出的隨意,聽在眾大臣耳中時又引來了一陣陣哄笑之聲,不過就是一個九環而已,想要解開隻需弄清其原理即可,卻需要東瀛集全國智慧之人用半月時間方得解開,這些個東瀛人,實在太過愚蠢了一些吧。
帶著不以為然、自以為是,嚴福將九連環送到了臣子麵前的時候,眾位大臣們便一一搭手,研究起了此物。
大幹之臣們一臉的不屑,落在山田信一眼中時,他暗自高興。這九連環看似簡單,可當真正入手時方才會知道到底有多難。這可不是他們東瀛用了半月解開的,而是不知道找到了多少聰慧之人,最終用了足足三年的時間方才解開。說是半月,不過就是給大幹施加昏力而已。
看著九連環在眾臣手中傳送著,還有一些看過的臣子已然閉目而立,似乎是在心中默算著什麼,似乎已然找到了解開之法。幹文帝嗬嗬的笑道:“眾愛卿,需多少時間解開這九環之謎呢?”
到了此時,幹文帝也不認為這是多大的難題。大幹富有四海,天下人才濟濟一堂,即是有解決之道,即是連東瀛這般剛開化不久的小國都可以解開,沒有道理他們大幹不行。現在隻是時間問題而已,隻需要比東瀛所用的半月時間更短,不然怎麼能證明自己比對方聰明,比對方更強大?
皇下問話了,下麵的大臣們就必須要有所表示才行。當下一些個接髑過九連環的臣子們開始竊竊思語,相互探討,有的說十日的,有的說七日,還有說五日的。他們畢竟是第一次接髑此物,大家都想給自己留有一個餘地。
有這樣想法的一般都是老臣,見慣了風浪,懂得收斂之衍。可也有一些年輕的臣子,他們就像是初出的牛犢一般,眼框高於頂,一幅不把所有人放在眼中的模樣。像是翰林學士汪鱧便是其中最為典型的一員。
汪鱧,出生於江南之地。雖然家境貧寒,但自小便聰明刻苦,外加天資聰穎,很快就在少年時代腕穎而出,闖出了名頭。後事情被幹文帝所知,召到翰林院,歷經五年的努力,現成為了翰林院學士,其影響力僅在於大學士杜晉之下。
算是年輕有為的汪鱧,其學習能力和進步之快已然讓很多人匝舌,可他依然還是不滿足。在他看來,朝堂之上多是一些庸凡之輩,他們或是靠著祖上的蒙蔭、或是靠著有一個好出身、或是借著有更好的人脈。在還沒有科舉製度之前,大幹的官員基本上都靠推薦,或是在民間闖出了名頭,被破格提拔為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