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章 孫子談虛實(1)(3 / 3)

3.城府較深的人。這些人不肯輕易讓別人了解其心思和想法,故而圓滑,不願被他人操縱或總想使人不知不覺中落入其精心編織的圈套。他們最大的特征是說話不著邊際,一旦涉及正題便“環顧左右而言他”,使你產生摸不著頭腦和不知如何應對的感覺。事實上,在他的不著邊際和“環顧左右而言他”之間,他能迅速了解和掌握你的想法和動機,然後爭取主動,使你處於被動和服從的地位,被他牽著鼻子走。也有些人純粹就是為了逃避矛盾,保全自己,使自己永遠立於旁觀者的地位,這樣你隻會感到無從下手,對待這種人不妨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彼此之間保持一種平等而互不幹涉的局麵。而當你必須要與這類人合作時,你就有必要先花一番心思考去探察對方的真實想法,然後運用誘導的方式使其露出“廬山真麵目”,或者你幹脆省力坦率直言,直截了當地說出自己的想法,並請其也實話實說。如此也可減去由揣測、誘導手段帶來的情報不準確等麻煩。

4.傲慢無禮的人。有這樣一類人,他們自視甚高,目中無人,總以一種傲視一切、舉止無禮的麵目出現在人們麵前。如果你身邊有了這種人,一定經常有不愉快的事情發生,而且周圍的人都對這類人持排斥的心態,很顯然這樣的人是典型的最不受歡迎的人。但既然現在我們必須麵對這種人,也讓我們一起來想想辦法對付他們。不卑不亢,是對待這種人的第一個辦法。不論這種人怎樣盛氣淩人,我們絕不自認卑微,或同樣地虛張聲勢,這樣的話,你不但會白費神力,甚至會兩敗俱傷,帶來不良後果。所以,不卑不亢是條良策。第二個辦法就是少跟他羅嗦!在這種人麵前,你說話應幹淨利落,少跟他羅嗦,免得給他增添氣勢,無形中為他增加無禮的機會。如此他就不得不有所收斂。

攻心戰——三軍可奪氣,將軍可奪心

[原文]

三軍可奪氣,將軍可奪心。(《孫子兵法·軍爭篇》)

[今譯]

對於敵軍士兵,可以使其士氣衰落;對於敵軍將領,可以使其決心動搖。

[曆代論引]

曹操曰:《左氏》言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

王皙曰:震熱衰惰,則軍氣奪矣。紛亂喧嘩,則將心奪矣。

李筌曰:奪氣,奪其銳勇。怒之令憤,撓之令亂,間之令疏,卑之令驕,則彼之心可奪也。

[兵法劄記]

“三軍可奪氣,將軍可奪心”是《孫子兵法》中士氣理論的核心。所謂“士氣”就是將士的勇敢精神。

在軍爭中,最終決定勝負的不是單純的數量對比,精神上的勇氣也起著重大作用。將士是軍爭的根本,而將士則以誌氣為根本。軍事爭戰中可以遭受某種挫折,但士氣不可以頹敗。士氣也可能因環境困絕而低落,而必勝於敵人的信念不可受挫。具有必勝之誌,果敢善戰,則無戰不勝;具有昂揚之氣,剛毅不屈,則無征不服。

公元前203年八月,楚漢議和,劃鴻溝為邊界,“中分天下”。一個月後,項羽領軍東歸。劉邦也想回西部去。謀臣張良、陳平勸諫道:“天下三分之二已歸我們所有,目前楚軍糧草不足,士兵疲乏,正是滅項羽的大好時機,豈可養虎遺患。”劉邦突然醒悟:剛訂和約,項羽引兵東撤,一定疏忽麻痹,確實是天賜良機。他火速彙報會人令韓信、彭越同時出兵,自己親率大軍追擊楚軍,合力滅楚。但是韓信、彭越均未發兵。劉邦孤掌難鳴,於固陵追上項羽,被項羽打得大敗。劉邦無奈,隻得采用張良的計策:裂地分封。封韓信為齊王,封彭越為梁王。使者一到,韓、彭二人果然領兵來會師。

公元前202年十一月,漢大將劉賈渡淮河入楚地,誘降九江守將,兵圍壽春。韓信西進占彭城,項羽四麵受敵,轉戰南撤,退至垓下(今安徽靈壁南)。劉邦軍緊緊跟來,四麵圍上。

劉邦將會合後的30萬大軍統統交給韓信指揮,韓信布下十麵埋伏,將項羽重重包圍在垓下。但項羽此時尚有十萬人馬,八千子弟兵,他堅守大營不出戰,韓信一時也無法取勝。

楚軍被困日久,糧食漸漸吃光,隆冬之際寒風凜冽,饑寒交迫,軍心不穩。這一天晚上,夜深人靜,突然從漢營飄來一片楚歌,且伴有簫聲甚是淒涼哀怨:“寒夜深冬兮,四野悄霜。天高水固兮,寒雁悲愴。最苦戍邊兮,日夜彷徨……”項羽聽了,大吃一驚,心想:“沒軍難道已經完全占領了楚地?他們怎麼會有那麼多的楚人?”

Tip:收藏+分享每天讀點《孫子兵法》,是对网站最大的肯定和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