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報》進入京師也有一段時間了。隻是很少走出大門的胡嫣在剛開始時並不知情,那個時候講究的是女人大門不出,二門不邁。隻是一次巧合之中,她進入爹爹的書房幫著打掃的時候,無意中看到了一份《楊報》擺在桌麵之上。
胡嫣的父親便是胡濙膝下的長子,名為胡長寧,時任錦衣衛鎮撫使之職,官居正四品。
即然身為錦衣衛,那應該的政、治覺悟和警惕性是必須的,像是《楊報》這樣的新鮮事物,那便不可能不去研究。所以,就帶了一份買來的《楊報》回了家中,可除了故事很是精彩,還有一些生活小常識外,實在看不出有什麼反、動的思意思,這便隨意的將其放在了書桌之上,不想成為了女人眼中的“寶貝。”
說到寶貝,自然是指裏麵精彩的故事了。這也是當時社會的悲哀,在女人隻講究三從四德,隻能讀《女誡》、《內訓》、《女論語》等看之乏味,大同小異的書籍,早就膩味的緊了,如此突然間多出了一個射雕和小李飛刀。其中傻傻的郭靖、多情的李尋歡當下讓胡嫣是愛不釋手,感覺到似乎看到了另外一個世界一般,那全是新奇、好奇和驚奇。
很快,這一刊《楊報》就被讀完了,甚至都快可以倒背如流了。這一刻,胡嫣隻是恨為什麼隻有這一期,而且這即不是第一期也不是最後一期。一個故事,當真是沒頭沒尾的,讓人心生不快。
這種不快,很快又轉換成為了焦急。就這樣急等了一下午,到了晚上父親辦了差事回府中,她就急急相求,表示想看更多的《楊報》。
胡長寧是胡家的長子,深得胡濙的喜愛和皇上的隆恩,這才進入到錦衣衛這至關重要的部門任職。但別看他辦公的時候板著一張臉,給人一種生人勿近的感覺,實際上確是外冷內熱,尤其是對於自己的這個小女兒,更是喜愛非常。
麵對著胡嫣似類於無理般的“糾纏”,最終胡長寧還是敗下了陣來,答應會把更多的《楊報》帶回家。
有了胡長寧的保證,胡嫣是幸福的,甚至父親還動用特權找來了第一刊的《楊報》,算是滿足了她的要求,故事也終於算是有頭了。隻因《楊報》在京師發展的時間尚短,還沒有更新到大結局,她也隻能在“煎熬”中等待著。
《楊報》並非是一天一刊,而是五日一報,用時不到半個時辰就可以看完整篇的《楊報》,接下來的四天多就是漫長的等待。這個時間裏,胡嫣也動了心思,去研究著寫這個故事的人。
《楊報》中可是寫的非常清楚,射雕和小李飛刀係同一作者,正是楊晨東,那個楊家最小的六少爺。
對此人,胡嫣倒曾聽祖父說起過這個人,聽說十三歲就中了秀才,當時胡濙還在家中好生的羨慕了一番,說是楊榮後繼有人。胡嫣的記憶力不錯,隻是聽了那麼一嘴,也多少有些印像。
即然楊晨東就是作者,胡嫣不由就好奇這個人腦子到底是怎麼長的,裏麵到底有些什麼東西?怎麼可以想出如此精彩的故事來呢?本著想有更多的了解,就去了祖父那裏,想要套聽一些有些楊晨東的事情。
胡濙是什麼人?說是人精一點也不過份,曆史中能夠在明宣宗時就任禮部尚書之職,一直經曆了英宗、景帝、憲宗共四朝三十多年的尚書之位屹立而不倒,那豈是常人可以相比。
孫女胡嫣一出現,隻是幾句話就讓他感覺出了一絲別樣的味道。他同樣幾句話一探,就知道了《楊報》的事情,這才知道孫女為何要打聽那個楊家六少爺了。
這便是胡濙第一次聽到《楊報》的名字。隻是一直並未在意,一個十五六歲的年輕人能寫出什麼樣的好東西來?去值得他的注意呢?所以就算是孫女推薦了好幾次,他也沒有去看過一次。
今日朝會,以《楊報》而起,又以《楊報》結束。楊晨東更是以十六歲的年紀成為了建寧府知事,雖然是一個小的不能在小的九品官,但這是官身無疑,且還不是靠著家族蒙蔭所得,這也自然讓胡濙起了興趣,想要看看這《楊報》上到底寫了什麼東西。
尤其是胡濙敏銳的察覺到似乎王振對這個楊家六少爺的印像不錯,這才是最讓他感覺到不可思議的事情。
王振與三楊的一些過節,那朝中大臣誰不知曉。往常一旦涉及到了三楊之事,那不管是誰,都會被王振給踩上一腳。偏偏做為楊榮的兒子,最嫡係的家人確是無事?難道說是王振改變了策略嗎?還是說根子出現在楊晨東的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