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社會主義建設(3)(1 / 1)

100。***一張白紙,沒有負擔,好寫最新最美的文字,好畫最新最美的畫圖。

應舉農業生產合作社位於河南省封丘縣城西部,全社有204戶,1074人,耕地4150畝,牲口140頭,這裏常年遭受自然災害,多戶農民到外麵逃荒要飯,最貧困的家庭甚至賣兒賣女,是一個典型的貧困社。

1956年和1957年,應舉農業生產合作社在社長崔希彥,黨支部書記崔若穀的帶領下,齊心協力,艱苦奮鬥,生產自救,終於戰勝了災荒,展丁生產力,使社員生活水平逐年提高。他們在一窮二白的大地上寫社出了最新最美的文字,畫出了最新最美的畫圖,應舉社成為全國農業戰金線的一麵紅旗。**封丘縣委看到應舉社的變化,十分高興,把應舉社王作為先進典型,多次召開現場會,推廣應舉農業生產合作社的工作經驗。

1958年1月24日,《河南日報》刊登了題為《依靠集體力量戰勝了嚴重災荒》的通訊,並配《一個生產自救的典範》的評論。3月3日,**新鄉地委將**封丘縣委《一個苦戰二年改變了麵貌的合作社》的報告,轉呈給黨中央和**以及河南省委。

當時,**正在南方視察,在長沙飛往廣州的專機上,**看到了**新鄉地委呈送的報告,興奮異常。4月15日,**於廣州揮筆寫下了著名的篇章《介紹一個合作社》,《紅旗》雜誌創刊號於6月1日於篇位置全文表,向全國70多萬個合作社推薦封丘縣應舉社揚"窮則思變,要幹、要革命"的精神,其中**用了這樣一段優美的文字高度讚揚應舉社的革命精神:"一張白紙,沒有負擔,好寫最新最美的文字,好畫最新最美的畫圖。"**寫的《介紹一個合作社》立刻在全國引起巨大震動,全國各地的幹部群眾紛紛進駐應舉農業生產合作社學習取經,應舉社成為當時中國農村的一顆新星。

1993年,封丘縣委、縣政府在應舉隆重舉行紀念**《介紹一個合作社》表35周年慶祝活動,邀請省市領導、新聞工作者、外地先地村代表等各界人士80多人參加,追懷難忘的曆史,共謀展大計。**的名句:"一張白紙,沒有負擔,好寫最新最美的文字,好畫最新最美的畫圖"將激勵應舉人民用勤勞的雙手描繪更加光輝燦爛的明天。

**中央文獻研究室編《**著作專題摘編》,中央文獻出版社2003年11月版,第922頁。

101。隻有社會主義才能救中國。

1959年6月26日晚上,**在鬆山寓所設宴招待父老鄉親。席間,**和老人們聊了起來,毛順清對**說:"現在吃食堂,搞集中,男男女女要分開住。曆來是各家各戶,夫妻一起居住,互相照顧,現在男女要分開,像個什麼世道?請問到底是主席搞的還是誰搞的?"**說:"辦食堂是不符合實際的,將來要停辦,要讓夫妻住在一起,要使群眾滿意。"還說:"鄉親們,你們提意見是對黨的熱愛,對政府的支持,希望以後你們多提意見,大膽講,我們會盡量采納的。回到北京後,中央要開會,好好研究,向全國下個文,統一解決食堂問題。""我們現在搞社會主義,隻有社會主義才能救中國。但我們是初搞社會主義,經驗還不足,出了一些問題,中央要負責,特別是我要負責。"譚振球編《**外巡記》,湖南文藝出版社1993年3月版,第31頁。

102。在我們能夠成為先進國家之前,我們還有巨大的困難要去克服。

1960年9月斯諾轉道蘇聯,來到北京。

幾天之後的一個傍晚,**在家中宴請斯諾。飯後,兩人回到客廳,繼續交談。**抽出一支煙,邊點煙,邊問斯諾"你來中國已經四個月了,你的印象如何?"斯諾興奮地談起這些天他在北京的觀感,稱讚道:"中國的確大變樣了,在物質和文化方麵取得了很大的進步。"斯諾略微停頓了一會繼續說:"雖然我所看到的隻是事物表麵的鳥瞰而已,我希望能有機會深入一些去觀察。然而有一件事是十分明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