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人生故事(6)(1 / 1)

……我們的策略是使亞洲、非洲、拉丁美洲的勞動人民得到一次教育,使這些國家的**也學會不怕鬼。***

李景元主編《聽**講古今故事》,紅旗出版社2002年4月版,第461頁。

13。路是人走出來的!

1959年6月,**離開韶山乘專列北上。一天,列車行駛到一片空曠原野的時候,**吩咐停車。他走下火車,做了一個深呼吸,山野裏清新的空氣使他精神大振,站在列車邊,目光停在遠處的一個山岡。一條小路從鐵路邊蜿蜒蛇行,通向遠處的山岡。但是,麵對眼前的小路,**卻沒有走,而是踩著碎石和青草沿著一條自己心中劃定的路線向山岡的方向走去。

山野裏荊棘叢生,亂石隨處可見。有人勸**走現成的小路,**卻自信地說:"路是人走出來的!"然後他回身問身邊的衛士:"你們怎麼辦?""我們跟主席走。""那好,我們就試一試。"他們一行在山野中艱難地向山上走去。

1965年5月,在離開這裏38年之後,**終於再一次踏上了井岡山的山間小路。那一天,**帶著自己的竹拐杖攀上了井岡山賓館的後山,**在前邊自信地走著,這時陪同人員提醒**說:"主席,那邊沒有路,不能去了!"**聽罷,說:"路是人走出來的!我就不信前麵沒有路,有山就有路!"說著,他揮起手中的拐杖撥開兩邊的荊棘,繼續向山上走去,隨即給後麵隨從的人員踩出一條小路……

這就是**,獨立特行的**,獨辟蹊徑的**。

"農村包圍城市"、"槍杆子裏麵出政權!"、"遊擊戰爭"、"四渡赤水"……無一不體現了**敢於"走自己的路"革命氣魄。這樣的話,**在不同的場合還說過多次。

袁永鬆主編《偉人**》(中卷),紅旗出版社1997年4月版,第175-176頁、520頁。

14。困難沒有什麼了不起,我們不要怕困難。

i960年3月15日下午,上海錦江飯店對麵的倶樂部的會議室裏坐著好多人。**在上海市的領導人陳丕顯、魏文伯、劉述周的陪同下,在這裏宴請上海的工人代表。

由於人不太多,**提議兩桌拚一桌。入坐後,**微笑著說:"這一次,上海工人在黨的領導下,技術革命搞得很好,我想請大家吃飯,可是上海那麼多工人,不可能把大家都請來。你們是上海工人的代表,你們多吃一點吧。"那一天,《解放日報》正好頭版用大字標題刊登了上海工具廠革新成果的長篇報道,還配了朱富林等同誌的照片。**笑著對朱富林說:"你是革新闖將。我**事戰線上出了個'朱總司令',現在上海工業戰線上也出了個'朱總司令',太好了!**又關切地問朱富林:"搞試驗有沒有困難?"朱答:"沒有什麼困難。"主席聽了回答笑著說:"不見得吧?困難肯定有的。你搞了多少次才成功的?"朱富林說:"228次。""是嘛,你們上海有個王鶴林,明高壓電橋不是經過300多次試驗嗎?困難是不小的。但是,困難沒有什麼了不起,我們不要怕困難。"**接著又說:"革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革命先烈拋頭顱、灑熱血才換來了今天。你們在大搞技術革命的時候,尤其要記住這條真理。搞試驗,一次不行,十次、百次、甚至幾百次,最後還是會成功的。不試驗,不失敗,不成功!凡事都要經過試驗,在失敗中取得經驗,然後才會成功。"張誠主編《新編**故事集》,遼寧大學出版社1994年1月版,第330-332頁。

15。人沒有壓力是不會進步的!

1961年12月25日,**給身邊工作人員和親屬談話,他說:"像今天我們在一起吃飯一樣,大家團結得很好,這就好。你們整風,檢查一下,批評一下,大家還是團結在一塊。這就叫作從團結的願望出,經過批評或者鬥爭,使問題得到解決,在新的基礎上達到新的團結。批評就是幫助,對人是有好處的。"接著,**給大家講了《張儀列傳》中張儀的故事,**詳細講述了張儀在跡以前所受到的壓力。一是在楚國張儀被懷疑偷了和氏璧而遭到毒打;二是他厚著臉皮投奔能力在自己之下的同學蘇秦,卻受到了極大的"羞辱"。於是,張儀在這樣的壓力下開始奮努力。最後當上了秦國的宰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