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先恩是原湖北黃安紫雲區四角曹門村人(現在屬河南省新縣),生於1907年8月30日,早在1926年,19歲的吳先恩就在本村參加了革命,任農民協會宣傳委員,1927年參加了著名的黃麻起義。1929年吳先恩加人中國共產黨,並於同年參加中國工農紅軍。曾任黃安獨立團營政治委員、獨立師經理處處長、紅四方麵軍總經理部軍需處處長,參加過鄂豫皖蘇區反“圍剿”和川陝蘇區反“圍攻”。1934年11月任紅四方麵軍總兵站部部長。後參加長征,在部隊進至川西北地區時,他組織籌集了大量軍需物資,保證了部隊供應。
1936年6月,賀龍、任弼時等根據朱德的電令,率領紅二、六軍團長征來到甘孜,和左路軍勝利會師,並於7月初召開了有兩軍領導幹部參加的甘孜會議。在朱德、劉伯承、賀龍、任弼時等人的堅決鬥爭下,加上左路軍中廣大指戰員的強烈要求,張國燾隻好同意北上。部隊在朱德的率領下,來到阿壩。
部隊在此休整了幾天,做一些思想及物質準備。臨出發前,朱德把駐在雜穀堖的兵站部部長找來,這個部長就是林月琴的丈夫吳先恩。
朱德開門見山地問:“你們兵站還有多少傷病員?”吳先恩說:“六百多。”“都能帶走嗎?”吳先恩說:“目前隻有一百多副擔架,二百多匹馱槍支彈藥的騾馬,傷病員無法全部帶走。”朱德思索一下,以商量的口氣問:“能不能把馱槍支彈藥的牲口都騰出來馱傷病員?”“當然可以,但這麼多槍支怎麼辦?”“帶不走,統統毀掉!”“這……”吳先恩猶豫了一下,把心裏話說出來了:“按四方麵軍的規定,槍是用生命和鮮血換來的,是戰士的第二生命,毀槍是要受處分的。”“這個規定也是對的。”朱德拍著吳先恩的肩膀說:“但現在具體情況不同。過去是人多槍少,隨時都有兵員補充。現在是人少槍多,人是最寶貴的。有了人,還愁將來沒有槍?我看要人不要槍。如果受處分,我替你頂著。現在我給你下個命令,一個傷病員也不準丟下,丟了,就處分你!”“是!我保證把傷病員都帶走,一個也不丟下!”吳先恩堅定地說。
部隊沿著廣漠的草地繼續北進。
1936年10月,紅九軍西渡黃河,轉戰河西走廊。經過兩次倪家營子,紅九軍縮編為一個團,其實隻有5個連的兵力。
後又奉命重返梨園口,掩護紅三十軍西進。在梨園口血戰了一場,部隊開始分散突圍。供給部部長吳先恩和警衛員蔡長元突圍後,在祁連山躲了3個月,過著野人一般的生活。後來兩人出山,晝伏夜行,沿途乞討,在涼州被敵人衝散。幾經輾轉,吳先恩來到了鄧寶珊部。1937年,他在鄧寶珊部打聽到我軍的消息,便帶槍找到了八路軍的三五八旅。不久,被送往延安。
其實西路軍失敗後,很多西路軍的高級將領都被國民黨反動派抓去了,被關押在國民黨的大牢裏。後來,經我黨多次交涉,才回到了西安,可謂九死一生。
吳先恩的結局還算好的。
當時,日軍的侵略氣焰十分囂張,國難當頭,全國上下要求一致抗日的呼聲一浪高過一浪。蔣介石消極抗日,屠殺共產黨和紅軍,已遭到全國人民的反對,他們曾借口說共產黨西征軍的將領早死了,拒不放出革命者。麵對全國人民日益高漲的抗日呼聲,他們才勉強將西路軍中活著的革命者釋放。吳先恩就這樣出人意外地出現在了已經和羅榮桓結婚了的林月琴麵前。
林月琴聽到吳先恩回來的消息時猶如當頭挨了一棒,頭暈目眩。本來,她聽說西征軍幾乎全軍覆沒,吳先恩已死,所以她才改嫁給羅榮桓的。沒想到,殘酷的戰爭跟她開了個這麼大的玩笑,死神與吳先恩擦肩而過。吳先恩回來了,現在怎麼向吳先恩交待?怎麼向羅榮桓交待?又怎麼向毛澤東說明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