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對僧俗好友
在瑞金城西不遠處,有一座突兀而出的獨立小山。山上樹木蒼翠,石突泉淙,這便是聞名中外的“長征第一山——雲石山”。雲石山的確是一座小山,它高不足百米,掩映在茂密的綠樹叢中。沿著石階而上,如登高樓,兩i分鍾便可到達山頂。雲石山頂部平坦,有一座青瓦黃牆的古寺。寺門口有一副對聯:“雲山日永常如晝,古寺林深不老春。”這是一藏頭聯,對聯開頭四字正好是橫匾上寫著的四個字:“雲山古寺。”這座雲山古寺,建於1857年,占地300多平方米。半山腰裏,綠樹掩映之中,雲山古寺顯得十分清幽。1934年夏,中華蘇維埃共和國中央執行委員會從沙洲壩遷到了這裏。當時,因遭受排擠離開紅軍領導崗位的毛澤東,時任中執委主席,他與當時的人民委員會主席張聞天就在這座古寺之中辦公、居住。
古寺裏,住著一位法號為“樂能”的和尚和兩個小和尚。考慮到毛澤東的安全,警衛人員要和尚搬走。毛澤東知道了,連忙製止道:“他們是主人,我們是客人,豈有反客為主之理?”
於是,和尚們留了下來,毛澤東和張聞天也留了下來。毛澤東搬進了左廂房,和尚們住在右廂房,彼此相安而居。中堂為會議室,也有一副對聯:“雲擁如來此地無殊天竺地,石磨直性幾人直步賣花人。”開頭兩字合起來正是“雲石”二字。
此寺聞名於方圓數十裏,隻是山溝溝裏農民赤貧,寺裏的雲石山古寺香火不盛,和尚們過著清貧的生活。他們見毛澤東這樣的“大官”住進寺裏,夥食竟跟他們相差無幾,不由得感歎萬分。
樂能和尚是古寺的住持,年方三十,人稱樂能法師。他飽讀“四書”、“五經”,精通佛理教義,又善詩詞書畫通醫理,常為附近的貧苦百姓看病施藥,做了不少善事。毛澤東整日與樂能見麵,常常和樂能和尚聊天,知道他本名“駱能和”。毛澤東淵博的學識和深厚的詩詞功底,很快拉近了與樂能的關係。他們之間常常賦詩唱和,交流書法藝術。毛澤東博學多才,對時局有精辟的見地,且平易近人,健談、詼諧,樂能敬佩不已,他們成了一對僧俗好友。
夜半敲門聲這天,毛澤東肩背軍用挎包,足踏草鞋去會昌做社會調查。張聞天也前往瑞金開會去了。
當晚,樂能和尚獨自在禪房裏做完一天的功課,正準備寬衣睡覺,忽聽山下狂犬亂吠不止,樂能感到蹊蹺,正欲打開寺門看個究竟,這時門外有人大聲叫道:“開門!開門!”樂能打開大門,隻見五六個彪形大漢舉著火把立在門外。
為首的是一個“瓜瓢臉”,衝著樂能問道:“和尚,有個婦人闖進你廟裏來了嗎7”樂能合掌施禮道:“阿彌陀佛,此乃清靜禪林,佛門淨土,施主不要亂說話。貧僧勤謹佛事,不曾看見有人進來,如不相信,就請進廟搜尋。”那夥人也不客氣,進去找了一番,無著,便又出來了。
“瓜瓢臉”瞪了樂能一眼道:“哼!沒有?我就不信這小婆娘能跑多遠,追!”說完,便帶著眾人朝後山跑去。
樂能關好大門,回到僧房準備上床睡覺,當他掀開蚊帳,驚得倒退三步,道:“罪過,罪過!”原來,床上蜷縮著一個渾身顫抖的女人。女人驚恐地看著樂能和尚。
樂能驚詫不已,忙問:“你是何人?為何深更半夜躲到這裏來?”女人哭哀哀地說:“我被賣到梅山一個有錢人家做媳婦,隻因他們不把我當人看待,開口便罵,舉手就打,殘羹剩飯也不讓我吃飽。我受不了這般折磨,隻有逃到廟裏來求神靈保佑.不想卻驚擾了大師。”樂能聽了道:“阿彌陀佛.我佛慈悲,會保佑你的。”那女人見樂能一團和氣,便說:“我叫月秀,我要做尼姑,隻求能活下來。”說完,哭個不停。樂能深深地歎了口氣道:“不行啊!此地乃和尚廟,不收尼姑。你若留在此地,僧尼同廟,不但遭人閑語,更為佛法不容。”月秀姑娘聽了,眼淚義刷刷地往下流,雙手掩麵,痛苦地抽泣著:“天啊,我月秀今天是死到臨頭了,連佛祖都不保佑我這苦命的人啊!”樂能聽了,不由心酸,連忙安慰道:“你別難過,佛祖不會不保佑你的。我給你些錢,你到別處謀生去吧。”月秀無奈,隻好含淚離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