夢究竟是什麼呢?為什麼在我們睡眠時,在我們腦海裏會出現這種奇怪的幻象?沒有夢我們不是也一樣可以生活嗎?為什麼要有夢?如果說夢是我們自己的創造,為什麼我們自己反而不知道它的意義?如果說夢是鬼神的啟示,有什麼證據證明鬼神會這麼愛管閑事,每晚來進入人們的睡眠?
每個人每晚都做夢嗎?夢是腦的哪一部分的活動?……關於夢,我們可以提出無數的問題。
自從夢被哲學家、科學家關注以來,這些問題一遍遍地被提出,又反複被解答。特別是當弗洛伊德把釋夢作為了解潛意識的利器以來,研究夢的科學家就更多了。有的問題現在我們有了較好的答案,但也有許多問題至今還沒有滿意的答案。在這一章裏,我將簡要介紹一些前人對夢的解釋,並闡明我自己的看法,本書後麵所要講到的那些具體的釋夢方法,和我對夢的根本看法是不可分割的。
一、夢與睡眠的實驗研究
1953年,美國芝加哥大學柯立特曼(Kleitman)教授和他的研究生阿賽斯基(Aserinsky)正在用腦電波測量的方法研究睡眠。阿賽斯基負責觀察被試——是一些嬰兒——睡眠時的腦電圖。阿賽斯基偶然發現,每當腦電波出現快波時,嬰兒的眼球就會快速運動,仿佛閉著的眼睛在看什麼東西。
這是怎麼回事?柯立特曼教授和阿賽斯基猜想這或許和夢有關。他們把一些成人被試帶到實驗室裏,在他們頭上接了電極,然後讓他們睡覺。當腦電圖出現快波時,他們的眼球也開始了快速運動。柯立特曼和阿賽斯基急忙喚醒他們,問他們是否做夢,他們回答說是的。而當沒有快速眼動的時候,被叫醒的被試大多數都說自己不是正在做夢。
由此,人們發現,夢和腦電圖的快波和快速眼動是相聯係的。
研究還發現,一夜的睡眠過程是兩種睡眠的交替,在較短的快波睡眠後,是時間較長的慢波睡眠,然後又是快波睡眠,如此循環。慢波睡眠又可劃分為4個階段或稱4期。更具體地說,睡眠的程序是:覺醒→慢波1期→2期→3期→4期→快波睡眠,為第一個周期,然後再次重複慢波睡眠2期→3期→4期→快波睡眠,如此循環。一般從一次快波睡眠到下一次快波睡眠的間隔時為70~120分鍾,平均90分鍾。一夜大致要循環4~6次。越到後半夜,快波睡眠越長、慢波睡眠越短。
由於快波睡眠期是人做夢的時期,我們由睡眠過程的腦電圖可推斷,一個人每夜一般會做4~6個夢,前半夜的夢較短,後半夜的夢較長。根據研究,整夜共有約1~2小時的時間人是在做夢。
由於每個人正常睡眠時間都超過一個循環的時間,由此可知每個人每晚都要做夢。有些人自稱自己睡覺從不做夢,是因為他醒來後把夜裏的夢忘記了。
早期的研究者們假設,隻有在快波睡眠時才有夢。但是後來的研究卻發現,慢波睡眠期也有夢。慢波睡眠期的夢不像一般的夢那樣由形象構成,也不是像一般的夢那麼生動富於象征性。例如,一個從慢波睡眠中剛醒來的人會說“我正在想著明天的考試”。研究者還發現,大多數的夢遊和夢話都是出現在慢波睡眠期。
腦電波可以指示出人是否在做夢,因此腦電波測量是研究夢的一個主要手段。
但是腦電波卻不能說明夢和睡眠的生理機製,更無法告訴我們夢是什麼。關於夢的生理機製目前還極少研究,但是對睡眠的生理機製卻有很多的研究,這對我們理解夢有一定的參考價值。
早期的生理心理學家巴甫洛夫認為:睡眠就是大腦皮層神經活動停止,也即所謂抑製。夢是大腦皮層神經活動停止時,偶爾出現的殘餘活動,也即興奮。如果我們把清醒狀態下的大腦皮層比作一個燃燒著的火堆,那麼按巴甫洛夫的觀點,睡眠就是這堆火熄滅了,而夢就是在灰燼中偶爾亮起來的火星。
近幾十年來,通過對睡眠的生理機製的研究,人們知道巴甫洛夫的觀點是不準確的。睡眠不是覺醒狀態的終結,不是神經活動的停止或休息,而是中樞神經係統中另一種形式的活動,是一個主動的過程。
腦具有一種負責清醒—睡眠轉換的中樞,即網狀係統。這是腦幹中一群彌散的神經核團,當它受到刺激時會使熟睡者醒過來。而當實驗者破壞了實驗動物的網狀係統時,這個動物就會從此“一睡不醒”。
網狀係統的活動受到來自上下兩方麵的神經衝動的影響。上方,大腦皮層的活動會影響它,因此思慮過多憂心忡忡的人會失眠。下方,來自感覺器官的神經衝動影響它,因此嘈雜的聲音也會幹擾人們的睡眠。除此之外,網狀係統的活動還受到兩個神經中樞的控製,一個叫中縫核,另一個叫藍斑。中縫核可導致慢波睡眠。藍斑則導致快波睡眠,從而與夢有關係。藍斑產生的神經興奮,主要通過腦的視神經束。也許,這和人在夢中所見到的景象有關。另外,藍斑可能也起著在睡眠中抑製軀體運動的作用。
研究腦生化的科學家發現,中縫核產生的神經遞質主要是5-羥色胺。在電損毀動物中縫核前部後,腦中5-羥色胺含量大減,同時,動物的慢波睡眠也明顯減少。如果把5-羥色胺直接注射到動物的中縫核,則動物的慢波睡眠延長,可見5-羥色胺和慢波睡眠有關。
藍斑區域可產生去甲腎上腺素,它與快波睡眠有關。在損毀動物藍斑中後部時,去甲腎上腺素減少。同時,快波睡眠也減少。
去甲腎上腺素不僅與快波睡眠有關,與覺醒狀態的維持也有關。當腦內去甲腎上腺素含量增加時,實驗中的動物會從睡夢中醒來。
生化的研究,可以引向這樣一種推測,快波睡眠和覺醒有相似之處。當然,快波睡眠和覺醒絕不是一回事,首先就是快波睡眠時運動是被抑製的。但是,和慢波睡眠相比,它和覺醒狀態在表現上共性還是稍多一些。它也有較多的心理活動。
對睡眠,特別是與夢有關的快波睡眠的生理層麵的研究,使我們對夢的作用有了一定的理解。如果用藥物或其他技術抑製快波睡眠,被試者的注意、學習記憶功能就會受到損害,同時,情緒會變得焦慮、憤怒,並造成處理人際關係能力下降。由此提示,夢對改善學習與記憶、對改善情緒和社會能力可能有作用。
還有一些研究也發現,快波睡眠和夢可能與新信息的編碼有關。一些沒有見到過的新形象在夢裏得到“複習”和“整理”,然後存入長時記憶庫中去。根據這種假說,嬰兒每天見到的新東西多,所以就需要多做夢,老年人難得會見到什麼新東西,因此就不必多做夢。實際上,嬰兒快波睡眠的時間占總睡眠時間的比例也確實遠大於老年人。實驗也發現,在環境豐富的條件下飼養的大白鼠快波睡眠的總時間和百分比都比其他大白鼠更長更多。由此提示,至少“複習整理新形象和新知識”是夢的作用之一。
二、弗洛伊德的夢研究
第一個提出對夢的全麵解釋的是奧地利心理學家弗洛伊德。這是一位心理學界的偉人,他曾和馬克思、愛因斯坦一起,被譽為對20世紀思想影響最大的三個猶太人之一。繼弗洛伊德之後提出的新的對夢的解釋,無不或多或少受到他的影響。雖然新的解釋往往反對和批評弗洛伊德,但是它們的產生也同樣是由於弗洛伊德夢理論的激發。這使得當今任何一本談夢的書,都不能不談及弗洛伊德對夢的解釋。
作為一名醫生,弗洛伊德經常要治一些精神病人或其他“腦子有毛病”的人。別人往往對這些人的話不屑一顧,但是他卻總覺得這些人的話也值得分析。比方說這些人是撞壞了的汽車吧,我們不正好可以看看汽車內部的結構嗎?在車子完好時,我們還看不到它的內部呢!在這個分析心理有毛病的人的過程中,他發現夢和精神病有些類似,於是他又用科學的方法研究夢。
有一天在某個酒館裏,他終於感覺領悟了夢的秘密。他高興得發出狂言,說:“在這個酒館裏應該豎一塊石碑,上邊寫上‘某年某月某日,弗洛伊德博士發現了夢的秘密’。”
弗洛伊德的理論認為,夢的材料來自三方麵:一是身體狀態,二是日間印象,三是兒童期的經曆。
夢的材料來源於身體所受刺激,這是幾乎每個人都承認的事實。餓了的人會夢見吃飯,腳冷了可能會夢見在雪地裏行走,咽喉腫痛,就可能夢見被人卡住脖子,等等。
白天經曆的事會進入晚上的夢,這也是很多人都注意到的事實。假如臨睡前看了一場戰爭的影片,有些人在晚上就可能會做戰爭的夢。再如弗洛伊德自己的例子:夢中“我寫了一本有關某種植物的學術專論”,其來源是:“當天早上我在書商那兒看到一本有關櫻草屬植物的學術專論。”弗洛伊德指出:兩三天前發生的事,如果在做夢前一天曾想到,也同樣會在這天晚上的夢裏出現。
弗洛伊德提出,那些清醒時早已忘記了的童年往事也會在夢中重現。例如,“有一個人決定要回他那已離開多年的家鄉。出發當晚,他夢見他處身一個完全陌生的地點,正與一個陌生人交談著。等到他一回到家鄉,才發現夢中那些奇奇怪怪的景色,就正是他老家附近的景色,那個夢中的陌生人也是實有其人的”。再如,“一個30多歲的醫生,從小到現在常夢到一隻黃色的獅子……後來有一天他終於發現到了‘實物’——一個已被他遺忘的瓷器做的黃獅子,他母親告訴他,這是他兒時最喜歡的玩具”。
不過,弗洛伊德認為夢另有深意。身體所受刺激會影響夢的具體內容,但這些身體所受的刺激隻是被夢作為素材使用而已,對夢的意義影響不大。例如,清晨男性有小便便意時,陰莖會受刺激而勃起,這時男性也許會做性夢。按一般人的看法,這個男人夢見和女人性交的原因是,膀胱脹滿的刺激引起了陰莖勃起。而按弗洛伊德的思路,可以這麼說,這個男性有性的願望才會做這種夢。如果這個男人沒有強烈性欲,即使陰莖勃起,他也不過是做夢找廁所而已。同樣,夢的材料雖然包含日間經曆,但釋夢絕不僅僅是白天生活中瑣事的重現。夢中,我們借助白天的一些小事,目的在於用這些小事影射另外的更重要的心事。
弗洛伊德關於夢的基本觀點是,夢的唯一目的是滿足願望。例如,口渴時做夢喝水。夢可以滿足人的願望,這一點相信任何人都不會有異議。我們日常生活中,也總是把美好而又難以實現的願望稱為“美夢”、“夢想”。但是說夢的唯一目的是滿足願望,則並不是誰都能同意。一個人做噩夢被人追殺,難道是他內心裏有被殺的願望嗎?弗洛伊德認為是的,所有的夢都是為滿足願望。
他舉例說,某女士夢見她最喜愛的外甥死了,躺在棺材裏,兩手交叉平放,周圍插滿蠟燭。情景恰恰和幾年前她的另一個外甥死時一樣。
表麵上看,這不會是滿足她願望的夢,因為她不會盼著外甥死。但是,弗洛伊德發現,這個夢隻不過是一個“偽裝後”的滿足願望的夢。這位女士愛著一個男人,但由於家庭反對而未能終成眷屬。她很久沒有見過他了,隻是在上次她的一個外甥死時,那個男人來吊喪,她才得以見他一麵。這位女士的夢,實際上意思是:“如果這個外甥也死了,我可以再見到我愛的那個人。”
我不同意弗洛伊德的這一觀點,我認為夢不僅能用來滿足願望,還可以有啟發自己的思路、認識環境等多種用途。但是,我這裏暫時先放下不說。
弗洛伊德由“夢是願望的達成”出發,推斷有些夢是“偽裝後”的願望達成,那麼,夢中為何要偽裝呢?說到這裏,就要講一下他提出的另一個重要理論了。
弗洛伊德認為人的心靈是由三個部分組成的,分別叫“本我”、“自我”和“超我”。每個人的心都是這三個“人”組成的小團體。
“本我”代表人的本能,它是我們心裏隱藏著的這麼一個人,極端任性,像一個小孩子一樣不懂事。他貪吃好色,誰惹了他他就想報複;一點沒涵養,隻想怎麼高興怎麼來,不管別人怎麼想。要是依著他,他會無法無天地想幹什麼就幹什麼。
弗洛伊德說:不管你自己是否承認,每個人都有這個本我,有這麼一麵。讓我們不自欺地想一想,你自己也一定有這麼一個本我:想為所欲為不受約束,貪圖享受,喜歡金錢美女。
當然,本我的欲望也不一定都是壞的,有時他隻是喜歡玩玩遊戲,曬曬太陽。但是不容否認,本我欲望中有不少不道德的想法。如果人隻有本我,人們會不考慮未來,隻想及時行樂,不講法律不講道德,完全放縱自己,這個世界將會一片混亂。
好在我們的心靈中,還有一個部分叫“自我”。自我是聰明的,知道一個人不能任意胡為。所以當見到一個美女時,本我雖然恨不得立即占有她,但是自我卻不許本我這樣做。自我可能會說:“慢慢來,讓我先送給她一枝玫瑰,先贏得她的好感。”
弗洛伊德說,本我隻求快樂,而自我講現實原則,他要看一個願望是不是現實,要考慮滿足自己願望的方法。
自我雖然也想一夜暴富,卻不一定想搶銀行,因為他考慮到這樣做後果堪憂——也許會被槍斃。
而且我們還有良心,良心也好像心靈裏的另一個人一樣,不過這是一個嚴厲的人。弗洛伊德稱為“超我”。超我像個警察,他像盯賊一樣盯著本我,不許他幹壞事。本我的欲望發泄不了,就隻好靠幻想安慰自己,從而編一些美夢。咱們中國人常說的一句話是:做夢娶媳婦。不過,本我這家夥的欲望不僅僅是娶媳婦,有時候,他想把鄰居的老婆霸占過來;有時候,他想有十個美女左擁右抱;有時候,他想殺了總經理,奪取他的財產……有時候,他的想法壞得無法說出口。
這就惹惱了正直的超我。看到在心靈的世界裏,本我總是偷偷摸摸地出版一些誨淫誨盜的書,超我不禁怒火衝天,決定采取書籍檢查製度,不允許壞書“出版”。
本我為了躲過“書籍檢查”,隻好故意把話說得含糊、晦澀、拐彎抹角,再用上些雙關語、黑話等,於是“書”終於騙過了檢查,得以出版,也就是說,進入了我們的意識。
夢就是這樣形成的。在睡著了以後,本我就開始幻想,但是超我這個檢查官卻總在“檢查書報”,於是本我隻好做偽裝。經過偽裝後的夢是夢的顯意,而它所要表達的意義是潛藏著夢的隱意。例如,某男人夢見他妹妹和兩個女孩在一起。這個夢的顯意似乎是無邪的,而在隱意中,那兩個女孩則表示他妹妹的乳房。這個夢表示他想看想接觸他妹妹的乳房。通過化裝,乳房變成了另外兩個女孩,使夢者可以去看而不受到道德的譴責。
弗洛伊德總結說:為了偽裝,夢采用了一些特殊的構造形式,或者說,一些特殊的騙術。弗洛伊德歸納為以下幾類:凝縮、移置、視覺化、象征和再度校正。
凝縮,是把有聯係的幾個事物轉化為一個單一的形象或單一的內容。例如,某一女子夢見一間房子,它又像浴室,又像廁所,還有些像更衣室。而實際上,這間房子所指的是“脫衣服的房子”。利用這個凝縮,夢說出了一句不能直說的話:脫衣服。
移置,指夢把重要的內容放在夢裏不引人注意的情節上。這有些像一個害羞的借錢者,他先和有錢人東拉西扯地說好多話,然後好像順口提起一樣,捎帶說起借錢的事。
視覺化,指把心理內容轉變為視覺形象。夢好像一個黑社會的成員,他不能把黑社會聯絡的信息寫在留言簿上。如果他寫上:“明天到翠華樓去,我們要和××幫打架。”那麼,警察就會也趕到翠華樓。於是,為了躲避警察,黑社會成員在牆上畫了一個咧著嘴拿著個木棍的小孩,頭上有一朵花,同伴看到後就明白了,而外人卻以為那隻不過是小孩亂畫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