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協調準則衝突過激就是事故(1 / 3)

團隊合作必然高於特立獨行

不管努力的目標是什麼,不管幹什麼,單槍匹馬總是沒有力量的。合群永遠是一切善於思想的人的最高需要。

團隊,這是一個由多個個體組成的群體,而在一個團隊中,我們每個人所能完全占有的生存空間並不大。所以,在這樣一個相互關聯、彼此聯係密切的群體中,作為一個團隊的內部成員,我們要想獲得自己的發展空間以及維持團隊和諧,那我們就一定要處理好自身與其他團隊成員之間的關係。這也就構成了修煉團隊情商的重要內容。一個團隊即便再強大,如若彼此之間沒有和諧的關係,那也必定是失敗,其團隊情商也必定極低。這樣的團隊固然可以取得短時期的成就,但絕不會有長足的持續發展,也不會實現實質性的飛躍與突破。

因此在團隊中需要我們適度地收斂自己的個性與觸角。換而言之,當你想要伸展個性之時,你必須考慮其他團隊成員的接受程度。如果你的個性無傷大雅,別人能夠接受,那還好;如果你的個性是一種明顯的缺點,那麼無論從個人角度出發還是基於和諧團隊建設的需要,我們都必須改

掉它!

同時,與團隊內部成員之間保持良好的協作關係也是一個人團隊情商高的表現,也是我們提升團隊情商需要重點關注的部分。事實上,那些真正具有良好團隊情商的員工,絕不會以張揚個性為借口,去縱容自己的缺點。真正的高情商團隊成員,會首先關注團隊需要自己去創造的價值,以及自身的工作品質是否有利於創造價值。當然自身個性也包括在內,隻有當個性有利於創造價值時,它才能夠被團隊成員所接受。

美國陸軍四星上將喬治?巴頓雖然脾氣暴躁,但大家都能認可他並接受他這個脾氣,因為他的這種性格在戰場上便演變成為血性,能使他帶領軍隊打勝仗。否則,可想而知,這樣一個性格粗暴的人很難不遭到公眾的排斥。

由此可見,團隊需要的是能夠產出效益的個性,隻有自身的個性與創造性相融合,能為團隊、其他人創造價值,帶來積極效應,它才能夠被團隊所接受。但如果它不是一種才能,並不能給其與其他成員的合作以及團隊建設帶來良性影響,勢必會給我們在團隊中的發展造成阻礙。

前麵講過,在團隊中做事,如何與其他團隊成員進行協作非常重要。搞好與其他成員之間的關係,合理分配任務、共同協作,會使我們工作在一個非常友好、積極的良性氛圍之中,不但工作時情緒舒暢,效率也會提升。

一天,小獼猴和梅花鹿在河邊相遇,它們同時看到河對岸有一棵果實累累的楊梅樹。

小獼猴說:“我先看到梅子的,它們應該都歸我。”話沒說完,它便跳入河中,但它的個頭實在是小,沒走幾步,便被河水衝到了下遊的礁石上。梅花鹿也說:“梅子是我先看到的,應該都歸我。”說著幾步趟過河去。可是它來到樹下,卻發現自己怎麼也夠不到楊梅果實,隻能幹著急。

這時,一旁的柳樹對它們說道:“如果你們都這麼自私,誰也別想吃到楊梅,想想看你們怎樣合作才好?”

小獼猴和梅花鹿似有所悟,於是,梅花鹿幫助小獼猴過了河,來到楊梅樹下。小獼猴爬上楊梅樹,摘了許多楊梅,與梅花鹿一人一半。它倆都吃得飽飽的,然後心滿意足地回家了。

故事中的小獼猴與梅花鹿,單就個體而言,的確各有所長,但如果不懂合作,它們誰也吃不到桃子。當它們懂得把團隊的協作力量發揮出來以後,它們的願望便輕而易舉地得到了滿足。

在工作中也是這樣,我們要想在團隊中做好一項工作,在發揮自己的主觀能動性的同時,還要關注是否與其他團隊成員進行了有效協同,是否能並肩作戰。

據說有一家國際知名機構曾做過這樣一個調查:調查者同時向2000名職場人士寄出一份問卷——“請查閱貴公司最近解雇的3名員工的資料,然後回答:你為什麼要他們離開?”這2000名職場人士所從事的工作五花八門,但有2/3的答複都是——“他們無法與同事良好相處”。

由此可以看出,一個人想在團隊裏得到良好的發展,個性真的不太重要,重要的是你是否具備團隊合作精神與情商意識。要知道,團隊中幾乎所有的工作都需要協同配合來完成。那些真正具有良好團隊情商的人,一定會與其他成員結成良好的夥伴關係,在共贏的基礎上擴大自己的成績,這才是容易成功的人。

實現有效溝通

鐵棍說:“我用盡了全身解數也沒有把鎖打開,為什麼你這麼弱小卻可以打得開呢?”鑰匙回答:“因為我懂得它的心。”

溝通既是經營團隊情商的重要環節,也是協調團隊內部矛盾,解決團隊中形形色色問題的關鍵所在。良好、有效的溝通是團隊領導層與團隊成員之間聯絡感情的有效途徑。溝通順暢與否,直接影響著團隊成員的使命感和積極性,同樣也直接影響著團隊的後期持續發展和效益。

在一個團隊中,隻有保持順暢的溝通,上下之間才能相互了解、相互認可、相互支持,這樣的團隊才有凝聚力,才有希望躋身於一流團隊的行列之中。打個比方,在還沒有引進團隊精神與情商意識之前,美國汽車製造業做出的每一個零件都是最好的,但把這些最好的零件組裝起來,把它們裝成一輛汽車,其性能竟然還比不過單個零件質量相對差一些的日本汽車。為什麼會這樣?學者們調查研究發現:美國汽車製造業各個部門各司其職,並沒有做徹底、有效的溝通。相反,日本的零件製作水準雖然比不上美國,但他們的溝通非常到位。這不僅解釋了造成這種“奇怪現象”的根本原因,也深刻揭示了團隊中溝通的重要性。而要想在一個團隊中實現有效溝通,這需要團隊管理者和團隊成員共同來努力。

在美國內戰期間,林肯總統給他的老朋友寫信,邀請他前往華盛頓探討某些問題。

這位朋友如約來到白宮,隨後,林肯同他談了數小時關於解放奴隸的合理性。在這一過程中,林肯幾乎分析了所有反對和支持者的論據,然後他又說到了幾封信件和報紙摘要,在這些材料中,有人指責他還沒有解放奴隸,而也有人譴責他要去解放奴隸。一番慷慨以後,林肯握住老朋友的手,向他送上晚安祝福,然後便將其送回了伊利諾亞州。其實在他們談話的整個過程中,說話的根本隻有林肯一人,他並沒有去征詢朋友的意見,不過當這個過程結束以後,林肯卻感到分外輕鬆,因為這種時刻他所需要的並不是什麼建議,而隻是一個能夠安靜地聽他說話的人。

事實上,並不隻是偉人或者名人喜歡這樣,所有的人包括你的下屬,都希望在他們講話的過程中,能夠受到重視,希望自己的話能夠完完全全地說完,希望有人能夠認真地聽自己說話,而不是將自己打斷。

作為一名團隊管理者,也許你也曾犯過這樣的錯誤:習慣性地打斷下屬的話語或者憑借經驗判斷去評價下屬還未來得及講完的事情。換位思考一下,這樣做勢必會在一定程度上挫傷團隊成員的積極性,也可能會疏忽掉一些工作中的細節問題,從而做出錯誤的決定。若這種行為成為一種習慣,相信我們再也不會收到真實的信息反饋了,可以說彼此之間的溝通就這樣被完全切斷了,這顯然不是一個具備團隊情商的管理者會做出的

事情。

當然,這僅僅是從管理者的角度出發,溝通是雙向的。作為一名普通的團隊成員,更應當做好彼此之間的溝通工作,對直接管理者清晰反饋信息,與其他成員有效進行協商與合作。現在有一些人過度信奉個人能力,他們認為自身才是重要的,往往選擇忽略他人和團隊,對團隊溝通常常采取視而不見的態度。但這種自恃自身有能力、忽略他人、不與他人進行有效溝通的人是不會真的受歡迎的,這也是個人團隊情商較低的體現。

有這樣一種情況:當你去一家心儀的企業麵試時,對方人力資源經理問你:“你業餘時間喜歡做什麼?”一般而言,人力資源經理會得到兩種回答——第一種:“看看書,聽聽音樂”;第二種:“跟朋友在一起聊聊天,一起去郊野遊玩。”你認為哪種回答對方經理人更加喜歡?沒錯,就是第二種。原因很簡單,因為現在的企業都要求員工能夠真正融入到企業的大家庭中,這就需要良好的溝通和協作能力,而第二種愛好恰恰能夠體現出這兩點。隻有具備良好的溝通和協作能力,才能保證工作和項目的有效、完美執行。一旦發生不愉快的摩擦與矛盾時,良好有效的溝通也是協調彼此之間關係、化解矛盾的潤滑劑。

現實也是如此,如果我們進入一個團隊,每次都無法理解其他成員的意思,同時也無法將自己的想法表達清楚,常常給彼此製造誤會和麻煩;更甚者,發生誤會和摩擦時,不能進行有效溝通、合理化解,那麼我們根本就無法在這個團隊中生存下去,更不要說有所建樹了。喜歡NBA的朋友都知道,那些打團隊籃球的球隊,往往隻是隊員之間的一個動作、一個眼神,就可以讓持球者知道如何處理球更合適,這就是良好而有效的溝通。

處於激烈競爭中的現代團隊更需要這種“心意相通”的默契與溝通。隻有這樣,團隊力量才能自然有效地發揮出來,團隊才可能獲得成功;作為團隊的一員,才能有好的前景。這也才是一個高情商團隊和個人團隊情商高的最終體現和提升方向。

深入到群眾中去

“人之相識,貴在相知;人之相知,貴在知心。”

人與人之間的溝通是雙向的。無論是管理者還是團隊中的個人成員,要想做好工作,都必須注重個人團隊情商的提升,與其他團隊成員之間保持良好的工作關係,用正確的態度、意識與他人進行良好的溝通。要用良好的態度、意識與他人進行溝通,則需要我們積極、自發地投入到團隊中去。也隻有與其他成員打成一片,才有深入了解他人與他人進行有效溝通的可能。

首先從團隊管理者的層麵來說。假如你是團隊中的管理者,千萬不能在團隊成員麵前故意製造一種高不可攀的神秘感。這不但不能增強領導者的威嚴感,還會讓團隊成員對你敬而遠之。這樣,團隊的向心力隻會很低,而且團隊成員也不會從心裏敬重你;上下級之間產生了過多的隔閡,團隊工作自然也不容易做好。所以團隊情商頗高的管理者,都會盡量融洽自己與團隊成員之間的關係,這樣大家才能心往一處想,勁往一塊使。李嘉誠就是這樣一位積極運用團隊情商的領袖。

李嘉誠很喜歡讀書,並且經常閱讀一些著名企業家的奮鬥史。在這個過程中他發現,日本東芝集團董事長十分推崇“走動式管理”。這位董事長總是能夠放下身架,走到員工中去,深入地了解他們的工作及生活狀況,一旦發現問題,便會立即著手解決。他這種舉措,極大地提高了團隊的凝聚力,因而行之有效地促進了公司的發展。李嘉誠從中受到啟發,他對員工說:“現在,我不是公司的總裁,你們把我當成長輩即可,今天我坐在這裏,就是為了與你們一起分享工作經驗,這樣我們才能相互提高,共同成長。”寥寥數語,一下就把自己與團隊成員之間的距離拉近了,讓每個員工的心都暖暖的。

李嘉誠認為,要想最及時、最快速地發現公司中存在的細小問題,最好的方法就是走到員工中去,隻要有機會,就應該與員工多多進行交流與溝通,因為你很可能在他們的話語中發現平時注意不到的問題。

雖然李嘉誠產業龐大,平時工作非常忙,但他為了走近員工,就來到員工食堂與大家一起用餐。剛一開始,大家還都不敢相信。而李嘉誠隻要看到員工臉上的驚訝,就會微笑著和大家打招呼。不過,員工們還是有些畏懼,沒有人敢與他同桌吃飯,甚至連周圍的餐桌都沒有人去坐。李嘉誠見到這種情況,就“不識趣”地主動湊過去,久而久之大家也就習慣了,甚至搶著和李嘉誠同桌用餐。

作為團隊的管理者,假如我們都能在團隊情商的驅動下,與團隊成員打成一片,這對我們的團隊管理一定會提供很大的幫助。

一旦我們願意向團隊成員敞開心扉,與團隊成員們交心,自然而然,成員們也願意信任我們、親近我們,那麼做起工作來,自然也就得心應手。

作為一名普通的團隊成員,我們也應當積極深入到“群眾”中去。隻不過這裏的“群眾”指的是我們的隊友和夥伴。其實拋開領導者的角度來說,每個成員都是群眾,也都是團隊中不可缺少的一分子。那從這個角度來說,我們也都應當與周圍的“群眾”——其他團隊成員保持良好的關係。

要想與其他團隊成員保持良好的團隊關係,首先就需要投入到周圍的“群眾”中去。隻有深入進去,與其他成員形成心理上的共鳴,才能為進一步的有效溝通與協作打下基礎。這也就需要我們放下姿態,放下驕傲,去坦誠、真誠地和其他成員進行交往,這樣才能真正打動別人,讓他人放下心理戒備,彼此坦誠,最終形成和諧一致的高情商團隊。

深入到群眾中去,不僅適用於日常的團隊成員交往,也適用於團隊內部產生摩擦與衝突時。當矛盾與衝突發生時,隻有去細致了解具體情況,從他人的角度去看待問題,給予正確的理解與支持,積極緩解、調停摩擦,這樣才能看到真正和諧的高情商團隊。

從別人的角度出發想問題

能容納異己的存在,才能成就自己的偉大。

一個團隊由多個個體組成,且每個個體自身又具有各自的特性,因此在團隊中做事,我們必須學會站在別人的角度上思考問題。如果我們不這麼做,那麼我們永遠都不能清楚地知道對方心裏想的是什麼,需要什麼,這樣的話,我們彼此之間的溝通也必定不是通暢的。而這種隻看重自身個性、而忽略他人的做法,一旦發生摩擦和衝突時,便會演變成不可調和的矛盾。

而且事實上,那些在團隊中表現出色、人緣較好、情商高的人,往往都是善於站在別人的角度上思考問題的人。這樣高團隊情商人員的做法,既能幫助別人,必要時又可以製約對方,同時也會讓他們在人際關係問題的處理上,總是能把握得恰到好處。

“服務員小姐!你馬上過來!”一名顧客高聲叫嚷,隨即指向麵前的杯子,怒氣衝衝地對服務員說:“你自己看一下!自己看一下!你們餐廳的牛奶竟然是壞的,白白糟蹋了我一杯上好的紅茶!”

“實在是對不起!”服務員連忙向那名顧客賠禮道歉,然後微笑著對顧客說:“請您稍等片刻,我馬上給您換上一杯新的來。”

新紅茶轉眼間便換好了,與原來的那杯一樣,碟邊依然還是準備了新鮮的檸檬和牛奶。當服務員小姐輕輕地將紅茶放到顧客麵前時,她又低聲對顧客說:“先生,不好意思,我是不是可以建議您一下,假如您放了檸檬的話,就請不要再加入牛奶了,因為有些時候檸檬酸會造成牛奶結塊的。”

那位顧客聽聞此言,臉迅速地紅了起來,他什麼也沒說,匆匆喝完茶就走了。這時,旁邊桌的人笑著問服務員:“明明是他自己土,為什麼你卻不直說呢?他那麼粗魯地對待你,你應該還給他一點顏色才對呀。”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