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這句話幾乎家喻戶曉,意思是:三個人同行,其中必定有我的老師。我選擇他好的方麵向他學習,看到他不好的方麵就對照自己改正自己的缺點。

自古以來,我國就極為重視謙虛的美德,有許多這方麵的格言警句啟迪後人。如“謙受益,滿招損”,“虛心竹有低頭葉,傲骨梅無仰麵花”,“百尺竿頭,還要更進一步”等等 。

然而,由於現代社會裏浮躁的氛圍,很多人自以為是,驕傲自滿。他們隻看到自己的優點,隻看到自己比別人有優勢的地方,卻看不到自己的缺點和不足,這樣的人難成大器。人應懂得“空杯”心態,懂得虛心向別人求教,尤其是要向比自己強的人學習。

年輕時候的富蘭克林非常驕傲自大,好為人師,無論到哪裏都顯得咄咄逼人。造成他這一壞脾氣的最大原因是他的父親對他太過縱容,從來不對他的這種行為做出訓斥。

不過富蘭克林父親的一位摯友倒是看不下去了,有一天,這位摯友把富蘭克林叫到麵前,用很溫和的語氣對他說:“富蘭克林,你想想看,你不肯尊重他人意見,事事都自以為是的行為,結果將使你怎樣呢?人家受了你幾次這種難堪後,就再也不願意聽你那驕傲的言論。你的朋友們會遠遠地避開你,免得受你一肚子的冤枉氣。如果你還這樣下去,那麼你從此就不能交到好朋友,你也不能從他人那裏獲得知識了。再說,你現在所知道的事情才是那麼一點點、很有限,就這樣好為人師是不行的。在當老師之前,要先審視一下自己學生做好了沒有。”

聽了這一番話後富蘭克林大受震動,他看清楚了自己過去的錯誤,決定從此痛改前非,在處事待人的時候改用謙虛好學的態度,言行也變得謙恭,時時慎防有損別人的尊嚴。

不久後,富蘭克林便從一個受人鄙視、拒絕交往的自負者,變成了一個受人歡迎和愛戴的人際交往高手,並且從很多比他強的朋友那裏學到了很多以前不曾學到的知識與經驗,使自己的能力與素質不斷增強。靠著自我修養的提高與豐富的人際關係資源,他最終成為美國一位偉大的領袖。

試想,如果富蘭克林沒有接受意見改掉自己的毛病,仍然是一意孤行,好為人師,說起話來不分大小,不禮貌待人,不把他人放在眼裏,那麼最終的結果一定不堪設想。

生活中有這樣一類好為人師的人,他們總是喜歡指出別人這裏做得不合適了,那裏做得欠火候了,似乎他們什麼都在行,對什麼都能應付自如。

其實,這種自負,恰好是自卑心理的表現。他們之所以擺出一副“萬事通”的麵孔來,就是唯恐被人小視,他們炫耀自己的目的就是要提高自己的地位。可是這樣做的結果隻會使他們捉襟見肘,遭人厭惡。道理很簡單,你不相信別人有辦好事情的能力,別人也不會把你放在眼裏。

事實上也是如此,沒有一個人能夠有好為人師的資本,因為任何人,即使他在某一方麵的造詣很深,也不能夠說他已經徹底精通,研究透徹了。而且在有的方麵,他仍然是一竅不通的“學生”。

正所謂“一山還比一山高”,人不可自視過高,因為若高傲自大,自然心中狂妄,不屑他人作為,無法接受別人的意見,就會金玉良言聽不進去,真理事實也看不到了。

愛因斯坦是20世紀世界上最偉大的科學家之一,他的相對論以及他在物理學界其他方麵的研究成果,留給我們一筆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財富。然而,像他這樣的學者,仍然在有生之年不斷地學習、研究,活到老,學到老。

學會欣賞別人,是一種人格修養,有助於自己逐漸走向完美。每個人都各有所長,隨時發現別人的進步,隨時為別人的成績而喝彩,這對於一個人的生存能力、合作能力、發展能力的提高,都具有重要意義。

人無完人,每個人都有弱點,所以又何須驕傲自大,而阻礙了自己與他人的交誼、切磋學問的通道呢?因驕傲而損失了自己進步的機會,實在是不明智的。

大海因為能容,所以能納百川。一個謙卑虛心的人,敢於處處向人請教,在工作、生活上自然獲益匪淺。同時,他容易獲得他人的友誼,增加自己職業發展中的機會,練就更多的才能,陶冶更好的德行。

“站得高,看得遠。”人隻有盡力地登上高處,才會有“欲窮千裏目,更上一層樓”的感受。大科學家牛頓說過:“如果說我能夠看得更遠,那是因為我站在了巨人的肩膀上!”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