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簡單的人生不計較(3 / 3)

盲目的攀比讓人無法得到幸福:愛攀比的人計較與他人合作完成的項目,為什麼老板誇讚別人多於自己;計較為什麼自己付出了那麼多,得到的薪酬卻比別人少;計較同事為什麼比自己強,得了自己的“好處”卻不照顧自己……

攀比是幸福的“絆腳石”,有時你越是拚命想追求某樣東西,它越是容易從你的手中滑落,因此,隻有不盲目攀比並且腳踏實地地生活,才會享受到意想不到的收獲和驚喜。不攀比不僅會讓自己心胸豁達,也能和別人和睦相處。

人最大的敵人其實是自己,和別人比不如和自己比。不要總拿別人的標準來衡量自己,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人生軌跡,努力了就好!“人心不足蛇吞象”,放縱自己與別人盲目攀比,最終會失去真正的幸福!很多人都希望自己能夠取得應有的榮譽,但人與人的貢獻大小有別,總有人榜上無名、難以如願。因此,如何看待榮譽,如何看待得失,如何不迷失在盲目的攀比嫉妒心中非常重要。人隻有擁有健康的“比較”心理,才會產生積極向上的動力,樂觀地享受生活。

平和是戰勝盲目攀比的利器。平和的心靈能厚德載物,推功攬過,能屈能伸。平和的人不與人攀比,他們“猝然臨之而不驚,無故加之而不怒”;他們“居軒冕之中,不忘山林之味;處林泉之下,須懷廊廟之經綸”;他們身心自在,不被忙碌所困擾,能享受生活的樂趣;他們有自己的一片幸福天地,不在盲目的攀比中迷失幸福的路標。心態平和,不盲目攀比,是一種高尚的人生修養。

桌子上有一堆蘋果,人們並不在意這堆蘋果有多少,而是在意分到自己手裏的有多少;單位有一攤子事,人們並不在意這攤子事有多少,而是在意自己幹了多少。人有大智慧,卻因為攀比,最後都變成了“小聰明”。

平和的心靈就像生命巨畫中簡單的幾筆線條,有著疏疏朗朗的淡泊;就像生命意境中的一輪明月,有著清清涼涼的寧靜,有著令人回味無窮的韻味。因此,天地間有幸福,於平和處得;人生有大疲憊,隻因藏攀比。

經得起委屈,享得了幸福

人生在世,注定要受許多委屈。受了委屈不是不幸,而恰恰是幸福的起點。因為,人經得起委屈,才有棄舊圖新、自勵自強的勇氣;人經得起委屈,才能有意識地超越自我,有追求幸福的動力;人經得起委屈,才有可能收獲進步的快樂。

委屈多了不可怕,隻要學會一笑置之,就能在委屈中成長,鍛煉自己感知幸福的能力。經得起委屈的人會勇敢地主動麵對不利,他們不會抱怨,不會爭強好勝,而是忙著為腳下幸福的前程努力。人生應該是一個經得起委屈的人生,一場經得起委屈的考驗!經得起委屈的人,才會享受幸福的甜蜜。

生活中這樣的場景你熟悉吧:

大雪紛飛的冬天,山穀中雪花落滿了雪鬆的枝丫,每當積雪達到一定的程度時,雪鬆富有彈性的枝條就會慢慢向下彎曲,直到積雪從樹枝上一點一點滑落。這樣雪反複地積,枝條反複地彎,雪反複地滑落……風雪過後,雪鬆完好無損地迎來了又一個春天。

一棵小草壓在一塊巨石下麵,為了呼吸新鮮的空氣,享受那溫暖的陽光,小草改變了生長的方向,沿著巨石的一側彎彎曲曲地探出了頭,終於衝出了巨石的阻隔,看到了明朗的天空,沐浴到了明媚的陽光。

瞧,連自然界中的植物也在巧妙地實踐著這個真理。當我們像雪鬆那樣在大雪的重壓下暫時委屈地低一下頭,我們就不會被壓垮;當我們像小草那樣在大石擋道時先委屈一下靈活地拐個彎,我們就能更好地成長。經得起委屈不是妥協,而是戰勝困境的一種理智選擇;經得起委屈不是倒下,而是為了得到更好的幸福生活; 經得起委屈不是毀滅希望,而是退一步給自己另一片海闊天空的遼闊。

“低頭的是稻穗,昂頭的是稗子。”越成熟飽滿的稻穗,頭垂得越低;隻有那些稗子,才會顯擺招搖,始終把頭抬得老高,可它們依然擺脫不了最終被舍棄的命運。經得起委屈,是一種追求幸福的態度;經得起委屈,能從人生的苦難中品嚐到幸福。

所以,別再為小小的委屈難過了,人生注定要受許多委屈,這樣才能最終享得了幸福的甜蜜。一個人越是想要成功的幸福,他所遭受的委屈注定越多。人要使自己的生命更精彩,就不能太在乎受委屈。

宋朝的呂蒙正被皇帝任命為宰相。他作為宰相第一次上朝時,忽然聽到人群裏有人大聲譏諷他說:“哈哈哈,這種模樣的人,也能入朝為相啊!”呂蒙正好像沒有聽見一樣,繼續往前走。然而,跟隨在他後邊的幾個官員卻為他鳴起不平來,拉住他的衣角,非要幫他查查到底是誰竟然如此大膽,敢在朝堂上譏諷剛上任的宰相。呂蒙正推開眾人,說:“謝謝大家的好意。我為什麼要知道是誰在說我呢? 這點委屈都經不起,何以為相?”

呂蒙正身為一代名相,經得起委屈,放得下榮辱,留下了傳世美名。

經得起委屈是人生的需要。人能屈能伸才更有可能得到人生的幸福。經得起委屈的人懂得隱忍,知道寬容的益處,能從委屈中不斷進步。

曾經有位畫家,一直想畫出人人見了都稱讚的畫。經過幾個月的辛苦工作,他把畫好的作品拿到市場上,在畫旁放了一支筆,並附加了一條說明:如果你認為哪裏欠佳,請在畫中標上記號。

晚上,畫家把畫拿回家後仔細一看,發現整幅畫沒有一筆不被標上記號的,畫家十分不快。他決定換個方式再試一次,於是他臨摹了一幅相同的畫,這次他要求觀賞者將其最為欣賞的地方標出記號。結果,所有的地方也都畫上了標記。

這時,畫家明白了一個道理:其實畫什麼,都會有人覺得不好,但同時也會有人覺得好;不可能所有人都說差,但是也不可能讓所有人都滿意。有些人反感的東西在另一些人眼裏恰恰是美好的。所以,我們無論做什麼事,都不可能使每個人都滿意,也就更沒必要去爭取所有的人對自己滿意。

李開複說:“如果你將價值目標定義為讓所有人都滿意,那你將一事無成;如果你將它定義為隻求自己滿意,那你將無事可做。”

一個再好的廚師做出的菜也不可能讓所有的人都滿意,因為有人喜甜有人喜辣,眾口難調。人要幸福,既要經得起委屈,又不能盲從或讓步,這才是有大智慧的人的生活態度。

斤斤計較不幸福

一個人在生活中整日計較,怎麼會有心情享受生活的美好?斤斤計較的人幹什麼都不順心,看什麼都不順眼,於是,他們感受不到幸福,痛苦反倒每日“瘋長”。

人生苦短,經不起斤斤計較地耗費生命,一個人來這個世界不是來斤斤計較的,而是來享受世界上一切美好事物的。大度點、“糊塗”點、無所謂點,多去關注那些值得我們關注的事情,多去體會那些能讓我們快樂的感覺,多去忽略那些會讓我們痛苦、鬱悶的事,你會發現,原來生活這麼幸福。

水至清則無魚,人至察則無徒。別人或許不經意間做了一件讓你很氣憤的事情,但你何必斤斤計較?即便斤斤計較又能怎樣?事情已經過去,何必因斤斤計較讓自己失去風度?倒不如大度地一笑了之。寬容之心其實不是寬容別人,其目的是讓自己幸福。不斤斤計較,也就放過了自己。

許多人都在刻意追求所謂的幸福。有的人斤斤計較於一得一失,其代價卻巨大無比——他們失去了朋友、真情、愛心、幸福……一個人快樂,不是因為他擁有的多,而是因為他計較的少。一個人如果不能容忍別人的缺點,那麼也就無法與人和諧相處;如果一個人總是以斤斤計較的眼光看待世界,世界無處不是殘破或不幸的。人不斤斤計較不一定會失去,斤斤計較也不一定會擁有。因此,放棄斤斤計較,豁達地麵對世界,放下私心,會讓心靈更有幸福感。

一個人指著幾十盆青鬆要別人辨認出哪些是真鬆、哪些是假鬆。有個人很快辨出了真假,旁人問其原因,他說:“這很簡單,隻要細看枝葉,凡有小蟲眼兒的,一定是真鬆。”這就叫“無疵不真”。

辨物如此,識人也一樣。

人無完人,所以,不要斤斤計較,苛求別人的完美。你斤斤計較於別人是否完美,別人也會斤斤計較於你是否完美,這樣本來可以很融洽的關係就會在斤斤計較中變得冷若冰霜,睚眥必報。

求全責備是人的大忌,對人對事過於斤斤計較,力求“完美”,這種態度會壓抑人的幸福,阻礙生活中的陽光。生活中常會遇到一些不如意的事情,如果斤斤計較於此情此景,總將眼光盯著痛處,盯著黑暗,自己就看不到光明,也不會感受到幸福。

有一位女子婚後總感到不幸福,她用各種理由在父母麵前訴說丈夫的不是。父親聽完後連連搖頭,他拿出一張白紙在上麵畫了一個黑點,然後問女兒:“你看,這是什麼?”女兒答道:“黑點。”

“你再仔細看看。”

女兒仍是回答:“還是黑點呀。”

父親說:“難道除了黑點,你就沒看見還有這麼大一張白紙嗎?別斤斤計較於這個黑點,好好看看這張白紙。”

女兒點了點頭,神情有些茫然。

回到家中,女兒仍然在想白紙與黑點的事情,後來她從中領悟到了一個道理:斤斤計較不幸福。

這位女子慢慢發現自己的丈夫有許許多多的優點,這時她才意識到自己原來感到不幸福是因為太斤斤計較,並不是丈夫不好,而是自己的眼睛裏看到的隻是丈夫的缺點,而看不到丈夫的優點。

與其斤斤計較於生活中的“黑點”,不如好好在生活的“白紙”上尋找幸福。

有一天,一位法師到了一個地方,正要開門進去,卻沒有想到迎麵撞進了一位彪形大漢。由於這位大漢使的力氣過猛,隻聽“嘭”的一聲,他正巧碰到了法師的眼鏡上,眼鏡又把法師的眼皮碰青了,然後掉在地上,鏡片摔得粉碎。這位滿臉絡腮胡的大漢卻沒有絲毫愧疚的表情,反而理直氣壯地說:“誰叫你戴眼鏡的?”法師並沒有和那位大漢講什麼道理,而是以微笑來回報他的無理。大漢心裏覺得挺奇怪,於是就問:“喂!法師,我把你的眼鏡碰碎了,你為什麼不生氣?”

法師微微一笑,說:“我為什麼要生氣呢?生氣隻會把事情鬧大而已。如果我生氣,和你斤斤計較,打鬥動粗,仍然不能把事情化解,也不能使破碎的眼鏡複原,又不能讓臉上的瘀青立刻消失。所以我認為不值得和你斤斤計較。”

伏爾泰曾一針見血地指出:“使人疲憊的不是遠方的高山,而是鞋子裏的一粒沙子。”

生活中常常困擾你的,不是那些巨大的挑戰,而往往是一些瑣碎的小事。雖然這些瑣事微不足道,但斤斤計較卻能消耗一個人極大的精力。在我們平時的人際交往中,誤解和矛盾是不可避免的事情。因此,我們在遇到這些事情的時候,不要一味地斤斤計較。人生要想得到快樂,就要學會不因為一點小事而影響了原本不錯的心情。人生短暫,斤斤計較是在浪費幸福的時光。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