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 命運腳本(1 / 3)

由於自動實現的心理效應,世界總會傾向於符合人們預期中認為的它的那個樣子。命運的基本形態將不會改變,在他未來的人生中,他將一再重複這個形態或者模式。除非很特殊的情況發生(比如接受了深度的心理谘詢),否則他的一生中,他不會真的相信人生可以有別的樣子,而因此他的人生也的確不會有別的樣子。

第一節 什麼是命運

在古人對人生最深的感受中,有一個感受是宿命感。人感覺冥冥中有“命運”在支配著人的一生。他們感到是命運決定了人的壽夭窮通,而人試圖擺脫命運的努力常常是徒勞無功的。

算命先生說鄧通命中注定是要餓死的,但是鄧通是皇帝的寵兒,皇帝自信能改變他的命運。於是皇帝把一座有銅礦的山賞賜給鄧通,允許他自行鑄造錢幣:有鑄幣權的人總不會餓死吧。

不過皇帝也不能戰勝命運,於是皇帝死了。即位的太子對鄧通的富有以及傲慢早就心懷不滿,下令沒收其全部財產,於是鄧通餓死了。

春秋戰國時期的某個國王,被預言說不可能活著吃到第二年的麥子了。等到第二年麥子成熟,國王就得意地要吃新麥子——他想,終於戰勝了命運——結果,正要吃的時候,覺得想上個廁所,於是上廁所,結果居然不幸掉到廁坑裏,死了。

秦始皇聽到一個預言說,“亡秦者胡也”,於是動用全國的民工,花費巨資去修長城。結果胡人並沒有入侵,但是秦滅亡了,因為他的繼承人胡亥任用奸佞而亡國。李世民聽說“武氏將篡奪李家的天下”,於是把姓武的大臣將領想辦法除掉了,但是他想不到的是,最後篡奪李家天下的,是他後宮中一個姓武的小女孩。

現代人不相信命運,認為命運掌握在自己的手中,但是隻要一個人稍微不帶偏見地看看人生,就會發現命運真的不是自我能掌握的。

有些人真的是命好,他們在生活中總是能幸運地趕上機遇,而得到幸福和成功。有些人卻總是命不好,屋漏的時候他們總趕上連陰雨,坐帆船出海總是逆風,坐輪船出海又趕上機械故障。有些人財運好,有些人財運很差。有些人小時候被父親打,下決心一定嫁一個脾氣好的人,但是婚後發現那個她千挑萬選找到的“好脾氣”實際上是裝出來的,丈夫是一個暴戾男子……

心理學家經常會發現,在家庭中某種命運會代代相傳:有的家庭中每一代都有一個極度反叛的兒子;有的家庭中每一代都有未婚先孕的單親媽媽;有的家庭每一代都有人在青年就得了不治之症。仿佛命運也有一種基因遺傳一樣。

為什麼會有難以改變的命運呢?

在作者的心理谘詢經驗中,得出的結論是:這是因為人的潛意識中有一個命運腳本。潛意識對人的影響是很大的。人抵禦不了潛意識中對生活的安排。而潛意識是按照命運腳本的設計來安排人的生活的,它不在乎這樣是不是讓人高興,腳本怎麼樣就會怎麼樣安排。

那麼,為什麼人會有一個命運腳本呢?為什麼有些人的腳本就會是一個美滿的正劇,而有些人的腳本就是悲劇呢?誰是這個腳本的編劇?

在意象對話的實踐中,我提出了對命運腳本的解釋,不過我現在發現這個解釋更適合用回歸療法的原理來做說明。下麵我來說一下命運腳本的形成過程。

第二節 命運腳本的形成

1.基本心願:一個人整體的欲望

在嬰兒剛剛出生到這個世界時,他的心靈並不是“一張白紙”,而是帶著他的“基本心願”來的。我把它叫作“心願”是因為新生兒的心和成年人的心相比,是非常純粹的。新生兒應該說都是“在界”的,他們的欲望隻是獲得存在感。因此和成年人相比,他們的欲望合理性比較高,更接近於願望,所以我就近似地稱之為心願而不叫作欲望了——雖然很嚴格地說,那也是欲望。

心理谘詢中的觀察表明:“我×故我在”中的那個“×”的選擇,是一個新生兒就已經無意識地選擇了的,也就是說嬰兒一出生,就已經確定了他用什麼方式來獲得存在感。

當然,新生兒沒有形象思維更沒有抽象思維,他並沒有用任何語言去思考“我想要什麼”的想法,因此這種心願——或者說欲望,隻是以一種能被感覺到但是說不出來的形態存在著。新生兒說不出來他想要的是什麼,但是他的的確確有一種獨特的欲望。

當然,一個人一出生,就有一整套遺傳中所具有的欲望或者叫作需要,要吃奶,要睡覺,要溫暖,要被抱等。而我稱為基本心願的,不是這些,而是心靈更深處,那種更根本的欲望,用來平息存在焦慮的那個選擇所帶來的欲望。

如果用我們的語言來描述分類,我發現新生兒的欲望中,最常見的是愛的需要、成就的需要以及體驗的需要。

“我×故我在”中,選擇了“我愛故我在”就成了以愛為心願的新生兒;他們一生要的就是愛或者被愛的時候,能夠感受到愛,能夠體驗到愛。

選擇了“我行動故我在”就成了以成就為心願的新生兒,他們一生要“做些什麼”,不是追求世間的成功,而是自己做了就好。做了事情,有了這樣一個創造行動的過程,他們就有了活著的感覺,就快樂幸福而暫時消除了存在焦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