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識到現實不總是能滿足我們的欲望,於是就有了策略。

欲望是“想要”,策略是“怎麼要”。

4.行動

行動是策略的現實化。按照策略在現實中做出實際的行動,會對現實有真實的影響,從而帶來真實的改變。

因此,行動可以看作是人與世界的“對話”。行動帶來轉變,使目標和我們之間的關係變化。

行動在現實中所帶來的變化,就是這個行動的“結果”。

當然,有些人可能會有策略卻並不行動。這種不行動也可以看作是一種特殊形態的行動。

行動本身雖然是可以一直持續的,但是人們往往會為行動設置邊界。到某個時候,人們會認為某個行動“完成”了。由於行動是流動的、連續的,因而可以被按照“次數”分開,叫作一次行動。

5.檢驗

行動帶來改變,我們期望這個改變能滿足我們的欲望。但是實際上它能否如此,是不一定的。因此,在行動之後,會有一個檢驗過程,看一看自己行動的結果如何。

檢驗不一定是有意識進行的,也許隻是無意識中對結果的一種評判。檢驗的方式也不一定是有條理的,多數時候人們的內心檢驗過程是隨意而無條理的。

我們可以做的檢驗包括幾個部分。

檢驗策略中設定的行動是不是做了,是不是完成了?

行動有什麼結果,行動是不是完成了策略?

行動的結果是不是滿足了欲望?

欲望的滿足,是不是減少了焦慮,是不是讓我們的感受更好?

當然,現實中的人通常並沒有對這些都進行檢驗,也往往不是這樣思路清晰地進行檢驗。

6.詮釋

對行為的結果,以及對結果的檢驗完成後,心理會有一個總結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會對前麵所發生的事情有一個解釋,理解或者說詮釋。

這包括很多方麵,比如對自己行為結果的詮釋,這個結果意味著什麼?對已經產生這樣結果的原因的詮釋,為什麼我會成功?或者為什麼失敗了?是內在的原因,還是外在的原因?是偶然的原因,還是必然的原因?

再如對策略的詮釋,根據結果看這個策略,是不是一個好的策略。

再如對自己的詮釋,根據這個過程中自己的表現,以及最後的結果,可以看出自己是一個什麼樣的人,又是什麼原因導致自己成為這樣的一個人。

還有對世界的詮釋,在人生經曆了這些之後,對世界怎麼看,對別人怎麼看。

最重要的是,在這個過程中的各個階段,會有種種情緒或者心理感受產生。從行動以追求目標的角度看,這些情緒都是一些副產品。這些情緒或感受,負載著心理能量,並且在那些階段結束之後,還有很多會依舊留存著。對於這些新生的情緒,心也會給予詮釋。

在這樣的一個過程之後,所帶來的新情緒會混入舊的焦慮之中,從而使得焦慮的配比以及焦慮的大小都發生變化,而新配比新大小的焦慮就成了下一次循環的開始。

第三節 在迷失中漸行漸遠

在這個循環中,大多數人都是越循環,迷失得越遠。

一個簡單的觀察就能說明這一點:雖然每個孩子天生不一樣,但是總體來說,我們會發現小孩子比成年人更加可愛一些,更加純潔和善良一些。這可能就是因為小孩子循環的圈數還比較少,還沒有迷失太遠。而成年人中多數人都越來越迷失,幸福快樂也越來越少了。

為什麼會這樣呢?

因為在循環的過程中,每個環節中都有可能走錯路。在焦慮時,我們可能會慌不擇路,生成了錯誤的欲望。有了欲望,我們可能采取了相對更壞的方式來對待欲望——放縱或者壓製,而不是節製,從而帶來了不良的後果。我們選擇策略時,常常選擇了錯誤的策略。隻看到了一個策略的好處,而沒有看到它的副作用,以及潛在的危險。我們的行動可能會有破壞性,或者太過怯懦。我們的檢驗可能會不全麵,不準確,從而得出了錯誤的判斷。我們的詮釋——出於人類智慧的局限性——永遠是包含錯誤的,不全麵的。

這就是楊朱“歧路亡羊”故事中所說的,歧路中又有歧路。

我們的錯誤,會被積累,並且每一個錯誤都會影響到以後的心理行為,帶來一係列的新的錯誤。這樣錯誤甚至有可能以幾何級數增加。生活中我們常常會看到一個人,為了掩飾一個錯誤,結果犯了很多新的更嚴重的錯誤。

當然,如果一個人能很有勇氣,發現自己犯了錯誤就承認,就努力改過,就迷途知返,那麼這個錯誤也是可以消除的。陶淵明發現自己出去當公務員是一個錯誤的選擇,之後就斷然決定歸隱。他對自己說,幸迷途而未遠。但是,改正錯誤對人來說是不容易的事情,承認錯誤很痛苦,文過飾非看起來更舒服一點,所以很少人能承認錯誤。改正錯誤時,又必須付出很多的努力——打碎一個東西很容易,要補好卻要花費多得多的時間和精力。如果犯的是一個大錯,那改過的艱難,是多數人所難以忍受的。因此,多數人選擇逃避,選擇文過飾非,因此也就使得錯誤越來越大。

當然,我們做得好的,也可以積累。

但正如俗語所說,從善如登,從惡如崩。走向正路很難,而錯誤會很容易就犯了。因此,絕大多數人的結果,必定是迷失得越來越遠。

更何況正路隻有一條,而歧路千千萬萬條,歧路中又有歧路,也難怪絕大多數人最終都會迷失。

相對輕微的迷失,帶來的是人生中的煩惱、情緒問題、婚姻困難等,而迷失得更多,可能就會在生活中出現大的問題,比如犯罪、身體疾病、心理疾病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