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6~1306)中國元代戲曲作家。本名恒,字仁康、太季,號蘭穀,嗅州(今山西河曲)人。父白華為金哀宗時樞密院判官。白樸8歲時,汴京被蒙古軍隊攻陷,母親遇難,白樸幸得父親好友詩人元好問救助北渡黃河,得免遇難。後跟元好問讀書,文學修養極好。元滅金、滅南宋以後,有人舉薦,但終身不仕,以詩酒為生。曾遊曆大都、壽春、懷州等地,55歲時遷居建康(今江蘇南京),暮年又返北方。白樸是元代著名雜劇作家,為“元曲四大家”(關漢卿、馬致遠、白樸、鄭光祖)之一。所作雜劇今知16種,現存全本傳世者《牆頭馬上》、《梧桐雨》等。其中《牆頭馬上》讚頌了皇族之女李千金衝破封建禮教、追求自由婚姻的行為,透射出作者思想中民主性的光彩。

馬致遠

(約1250~1321)中國元代戲曲作家。號東籬。大都(今北京市)人。曾做浙江行省務官。元成宗元貞年間,曾參加過“元貞書會”。馬致遠是元代著名雜劇作家,為“元曲四大家”(關漢卿、馬致遠、白樸、鄭光祖)之一。一生共作雜劇15種,今存8種,代表作有《漢宮秋》、《薦福碑》、《嶽陽樓》、《陳搏高臥》等。另作大量散曲,有《東籬樂府》傳世。作品中對賢愚不分的社會現象,常發激憤之情;同時又時時表現出到人世之外去尋求精神寄托的消極情緒。創作的神仙道化劇雖也提倡度脫修道證仙,但常常是隱含著對現實政治的批判,劇本曲詞清麗典雅或豪放有力,其中思想性在元代文人中頗具代表性。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