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現代戲曲、曲藝唱詞的韻腳。由於漢語的不斷發展,其音韻亦隨之發生了變化。清代花部亂彈逐漸興盛,韻腳漸成十三轍形式。其內容為:(1)中樂,(2)江陽,(3)人辰,(4)發花,(5)衣期,(6)言前,(7)懷來,(8)灰堆,(9)由求,(10)遙迢,(11)姑蘇(12)梭波,(13)乜斜。十三轍在全國大部分戲曲劇種和曲藝曲種中的影響極為廣泛,除京劇這一全國性大劇種外,大凡皮黃聲腔係統及梆子聲腔係統之各劇種,亦都采用十三轍。但韻目名稱略有差異,且韻轍代用字也不統一。如“遙迢”也有寫作“遙條”或“苗條”;“乜斜”也有寫作“乜邪”或“迭雪”等情況。京劇雖然沿用十三轍,但在唱念中為收到字正腔圓的效果,避免與北京方言語音相混淆,仍采用湖廣音讀中洲韻,並嚴格區分尖團字的做法。另外,一些地方戲劇種為適應當地方言的要求,在韻轍上還有或多或少的變化。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