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人跟著他們要麼是被迫,要麼是為了一口飯吃,倉促間聚集在一起,不過是一盤散沙,本來就沒什麼戰鬥力可言。
一旦戰事受挫死傷過多,這些人很可能見勢不妙哄搶了糧食就跑,哪有一定要跟隨他們到底的理由?
別忘了,興複軍可是一邊作戰,一邊在收攏百姓安撫地方,給他們糧食與土地,這些消息早就不是秘密,難民們跟著誰不是跟,有田可種為什麼一定要去山中做賊?
王士誠能依仗的,不過是從山中帶出來的那些老部下。
但一方麵這些人數量有限,另一方麵戰力也有限,至少跟興複軍硬碰硬毫無勝算。
“你的意思是,如果繞到南麵堵住我們退路的,隻是興複軍的先鋒,人數有限,我們可以衝過去殺散他們,但如果來的是興複軍主力,人多勢眾,我們就隻能另尋他法?”王士誠問。
張春頷首:“正是此意。”
這就是普通流寇與正規軍的區別了,倘若王士誠帶領的是曹嶷麾下那樣的正規軍,那王士誠絕不會在沒探清楚敵人情況,隻是倉促被襲的情況下,就火急火燎召集眾人商議。
且他必然有足夠多足夠強的斥候探馬,能散出去打破戰場迷霧,及時收集到敵軍的詳細信息。
當下,王士誠雖然同意了張春的提議,派出人手去南麵打探興複軍的情況,但過程卻格外艱難。
他出動了百十名騎兵,可大半天的時間過去,回來稟報消息的人還不到一半,且帶回的都是半路碰到興複軍探馬,被對方突襲、射殺,死傷慘重不得不退回的消息。
至於興複軍主力.....他們影子都沒看到。
不是確認南麵沒有興複軍大隊人馬,而是還沒深入到足夠距離。
麵對如此情形,王士誠是既惱火又無奈。
他是有四萬之眾,但騎兵太少。
地方上的普通百姓家是沒有戰馬的,隻有豪強大族家裏有,可對方既然有騎兵,在塢堡即將被攻破的時候,哪有不騎馬突圍的道理?
一群武器簡陋的山賊步兵,如何攔得住數十騎乃至百十騎集中突圍呢?更何況彼時他們的目標是糧食財物,根本沒人願意獻出自己的生命,去為隊伍留下什麼戰馬。
不像楊寧,一開始打的是胡人,而正經騎兵大規模執行作戰任務時,絕不會是一人單馬,一人雙馬是最起碼的配置,所以楊寧在起兵初就繳獲了不少戰馬。
之後他聯合豪強大族,這些人家裏的騎兵基本都進了興複軍,這才使得楊寧麾下有相當數量的可戰騎兵。
這些騎兵如果碰到曹嶷的軍隊,那自然不算什麼,但在泰山賊麵前,卻足以形成碾壓般的戰場優勢。
別的不說,楊寧至少可以做到在對泰山賊的動向、數量了如指掌的同時,讓王士誠始終被戰場迷霧籠罩,無法得知他的任何實質消息。
“告訴各位統領,除了他們的坐騎,把親衛的戰馬都給我交出來,要麼就讓他們的親衛連人帶馬出動,去南麵打探軍情!”
為了盡可能籌措一些騎兵,王士誠不得不把注意打到那些統領們身上。
在重新湊了一百多騎後,王士誠還派出大量精銳老步卒,決定用人數優勢廣撒網。
兩天後,王士誠的人終於衝破興複軍騎兵的重重阻礙,以人命為代價,讓步卒填滿南麵空白地帶,弄清楚了興複軍的虛實:
興複軍主力就在南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