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千將士緩步行出樹林,分部、曲、屯、隊排列好陣型,再跟著校尉、軍侯、屯長、隊長的旗幟徐徐向前,並逐漸加速。
什伍之內人少,行動不需要旗幟,什長吼一嗓子大家都能聽見,伍長更是可以被部下隨時看到。
而到了五十人這個規模,指揮就不能靠吼,到了激烈交戰的混亂戰場,眾人得跟著旗幟進退才行,旗幟停他們就停,旗幟向哪裏移動他們就得向哪裏移動。
隊長的旗幟很小,屯長的稍大一些,軍侯、校尉的旗幟更大,而三千人的隊伍中,最大的那麵旗幟無疑是繡著“楊”字的將旗。
大軍草創,規模還很有限,士卒未經完整訓練,素質平平,故而眼下楊寧沒有造太多旗幟,什麼號旗、陣旗、五色旗並未區分,隻給軍官們配發了用於指揮的旗幟,免得士卒們記不住,在戰場陷入混亂。
若是正常時節,他的旗幟上應該有“鎮北將軍楊”或者類似“安西將軍祖”這樣的字樣,可現在他的軍隊隻是個草台班子,有麵黃旗有個“楊”字向士卒表明身份,給全軍提供引導就不錯了。
三千將士一路小跑,來到許家塢堡前的時候,縱然尚未交戰,卻已經沒有什麼隊形可言,五裏的距離說長不長說短不短,幾千人跑得亂成一團,大軍遂停下來重整隊列。
好消息是隊形雖然亂了,但建製沒亂,什伍不可避免混在一起,但得益於在曆城縣的幾天集訓,沒有出現這個部、曲的人大規模跑到別的部、曲人堆裏麵的情況,重整隊列不算費事。
一時間軍陣裏喧囂聲四起,有隊長、屯長在喝罵自己的部下,指揮對方的行動,有士卒在尋找自己的伍長什長,聲音噪雜人影晃動,你擠我我推你,比菜市場的情況好不了太多。
所謂烏合之眾,不外如是。
但隊列必須重整,否則一打起來建製必然徹底混亂,到時候就全然沒有指揮可言,士卒們無頭蒼蠅一樣亂撞不說,還有可能自己人妨礙、誤傷自己人,淪為徹頭徹尾的一盤散沙。
就目前這種情況,楊寧不求作戰的時候大家能保持什麼陣列,但總該屯、隊聚集在一起,什、伍緊抱成團,哪怕一窩蜂地上一窩蜂地退,大體上都該有個群體作戰的秩序,而不是士卒們單兵廝殺。
所謂以戰代練,練的不僅是殺人技巧與膽氣,更重要的是整體作戰的相互配合與令行禁止。
凡事都得一步步來,此戰以三千之眾出擊千餘賊寇,楊寧的目標是讓軍隊在盡量控製傷亡的基礎上,明白軍令為何物,清楚自己在指揮與被指揮體係中的角色,知道戰場上應該與同袍始終保持同步。
此時,大軍雖說到了塢堡前,但麵前並沒有多少泰山賊,西沉殘陽的金黃光芒下,城頭城前零零散散有一兩百人,或三五成群聚在一起,或東一片西一片。
有的在摸索戰死者身上的財物,有的在扒死屍的衣服,有的在給同伴裹傷,有的正胡亂耍著剛剛撿到的兵刃,還有的百無聊奈不知道自己要幹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