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掌管了國庫,就等於擁有了莫大的權力。
之前是張奡坐在這個位置上,他不提走的事情,誰也不好轟他。畢竟偷摸對炎王下手還可以,明目張膽的下手,還真沒有人有這樣的膽量,即便是崇禎,也一樣心中無底。
現在是張奡主動遞交的辭呈,那就完全不同了,崇禎完全可以順驢下坡,選擇同意嘛。
張奡就這樣走了,是那樣的義無反顧,即便是範景文想要好好勸一下都不行。當他再派人去找張奡的時候,被告知,張閣老已經下衙走了,他就知道,對方是不會回來。
“哎。”歎了一口氣,範景文是不得不拿著辭呈直奔向乾清宮而去,他要把這件事情彙報給皇上知曉,事情到底要怎麼做,最終還是要崇禎拿主意。
隻是從內心而言,範景文是不想讓張奡離開的。
此人還在,就等於是一個活靶子,可以不斷的吸引大家的火力。
而他一旦走了,其它人沒有了目標,少不得就會把目光放在自己的身上。可想而知,以後自己這裏的麻煩是不會少的。
還有就是張奡本人的工作能力。
先不說,他是由誰推薦上的位,單就說他的個人能力方麵那真是沒得挑。
兩年來,國庫的銀子越來越多,這與張奡的管財能力是完全分不開,當然,他背靠朱常武這棵大樹,也讓人不敢輕視,不敢隨時向伸手。現在若是換一個戶部尚書,還真就未必可以有這樣的本事。
帶著一絲的惋惜,範景文來到了乾清宮,見到了崇禎之後,就把張奡的辭呈遞交了上去。
王承恩走過來接到了這份辭呈,看到那同意兩字的時候,心中就是一驚。
他的想法是比較多的,或是說,他也是難得的幾個可以看清形勢的人之一。
如今的朝堂之上,很多人總是說,大明有現在的一切,可以重新中興,那離不開皇上的慧眼識人,離不開崇禎的智珠再握。
這些話一旦說得人多了,似乎崇禎自己都相信了一般。但事實到底如何?
大明有現在,崇禎自然是有功勞的。他的最主要功勞就在於不拖後腿,不在對一些事情指指點點了而已。
沒有了皇權的幹預,前方將領才得已有更好發揮實力的機會,才能將一個個強敵打敗。
可反過來說,在朱常武領兵的前提之下,就算是崇禎想要指手劃腳,他又能做些什麼呢?
朱常武非是這個時代的人,這是最大的秘密,到如今也隻有他與崇禎和朱常武三人知曉。那指著一個後世來人,可以多麼的敬畏王朝皇權?可能嗎?
還有就是朱常武領兵打仗,向來都有自己的想法,別人提的最多是建議;崇禎是沒有提過,但凡提過,那連建議都稱不上,最多就是刷一下存在感而已。
所有的勝仗,不是朱常武打的,就是在他的指揮之下打的。真不知道關崇禎何事?
這麼一個淺顯的道理,王承恩可以看清楚,他不相信其它人看不清楚。但大家還是改了口風,這還真是想要飛鳥盡、良弓藏了。
要說這樣做並沒有什麼問題,畢竟天下都太平了,軍隊的作用不在那麼突顯的情況下,立下大功的武將也是應該交出兵權,解除被人懷疑之刻。
這個時候,文臣的實力會大增,皇上也會支持他們把武將先打壓下去,穩定自己的皇權再說。像是類似的事情,可是沒少有皇帝這樣做過。但問題是,朱常武的軍權並沒有收回去。
也就是說,炎王殿下隻要願意,隨時可以殺回到京師之中,且還無人可擋。
真不知道,在這樣的形勢之下,這些人叫個什麼勁,難道忘記了炎王不止是炎王,還是殺神嗎?
一想到這些,王承恩就會忍不住替一些人感覺到悲哀。但就在這種時候,張奡遞交了辭呈,這就是一個危險的信號。
王承恩心中吃驚,但還是按著本份把它放到了龍案之上後,轉身退到了一旁。他隻是一個太監而已,是不可能幫著皇帝做決定,接下來就看崇禎如何選擇了。
“辭呈?範愛卿可是身體抱恙?”一看到這兩字的時候,崇禎都沒有看
大寫的尷尬就在臉上,範景文還是不得不解釋道:“皇上,不是臣的,是張閣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