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不僅能促進地方對外貿易的高速增漲,天盈也能從這一業務模式裏,挖掘到豐厚的利潤,未必沒有機會成長為千億級的超級公司。
前景如此明確的事不堅持做下去,卻因為想更多帶上互聯網的概念,將寶貴的資源跟人力,轉到國內進行互聯網電商的前期開荒,不是另一種舍本求末嗎?
天盈此時將重心轉回國內做互聯網電商,未來取代四十大盜的可能性有多大,蕭良他自己都不清楚。
國內電商領域開荒期的廝殺,注定是極其慘烈的。
哪怕他指出的每一條道路都是正確的,熊誌遠跟他的團隊不能持之以恒的奮鬥個十年八年,都未必能進入決賽圈。
前世不要說數以千計、萬計的初創電商企業了,那麼多互聯網巨頭以及傳統商業巨頭,又有哪一家沒有踏足電商領域?
他們是資源不足,還是不夠高瞻遠矚,還是派出的團隊檔次太差,才導致數以千億計的資金,最終都打了水漂?
再說了,真想做國內的互聯網購物平台,等五六年後再介入,也是完全不遲的。
在蕭良的印象裏,前世自始至終對四十大盜有足夠威脅的強東平台,零三年才發展線上平台;而最終將四十大盜壓在身下的拚夕夕,直到一五年才上線。
當然,天盈的團隊以留美背景的成員為主,他們中有人念念不忘想回到國內做電子商務,蕭良也不想熊誌遠壓製他們的熱情。
除了熊誌遠外,創始人團隊其他人總計持有天盈電子商業10的股份,目前估值兩億港元。
哪怕是持股最低的創始團隊成員,這時候選擇撤出,也能拿走兩千萬港元,作為啟動資金肯定是夠用了。
一條路想要成功,本身就需要無數人去趟。
對於那些想離開天盈,自己去創業的人,蕭良也不會有什麼偏見,甚至一定程度上,還是支持的。
要不然,他們想要離開創業,誰會以市場估值買下他們的股份?
“天盈電子還是要專注做眼下的業務,不過,內地有不少家做門戶網絡跟電子郵箱的初創企業,盈投能不能專門籌備一支風險投資基金跟進?”夏侯江問道。
整個西方世界都已經普遍掀起互聯網熱潮。
六七月納斯達克指數的極度反轉,雖然驚心動魄,但也將投資者對互聯網以及其他科技股的熱情徹底點燃起來。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