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一十四章 天盈電子商務(1 / 2)

八十年代中期以來,自香港明確回歸祖國的懷抱之後,香港大批對香港前途缺乏信心的民眾,沉溺於悲觀、焦慮的情緒與氛圍之中,包括相當一部分富豪以及中產人士,紛紛賤賣資產,漂洋過海移居異國他鄉。

甚至連佛得角這種普通人都完全沒有印象的非洲島國,都將移民廣告打到香港街頭。

因為太多人移民遷居海外,香港樓市一度陷入低迷,直到大陸改革開放漸漸深入人心,大批國際企業、機構紛紛趕到香港,也就是大陸改革開放對外的橋頭堡建立分支機構,大量國際資本湧入,才刺激香港樓市進入新的瘋狂增漲周期。

可惜的是,香港民眾此時的悲觀、焦慮情緒,並沒有因為樓市的興盛,得到改觀。

雖然國內媒體長期以來,對這一現象諱莫如深,鮮有報道,內地的普通民眾對此缺乏足夠的認知,但蕭良怎麼可能不知道?

蕭良還能很清醒的認識到,哪怕是回歸後,香港社會的各個角落裏,將長期彌漫在一種“戀殖”與抵觸兩地融合的情緒當中,一度還將甚囂塵上。

這也導致改革開放以來,雖然有大量的國際資本,包括香港本地的產業及金融資本在內,經香港流入大陸,獲得長足的發展,也推動內地經濟、產業的發展,但在香港產業及金融資本的內部,卻還普遍存在抵觸加碼內地投資的情緒。

這一特點在鴻臣及華興兩家集團身上都有體現。

具體到個人,熊誌韜、朱瑋益可以說是典型。

熊誌韜在華興集團戰略投資部,向來反對熊誌遠加碼內地投資的主張,這並非單純是熊誌韜與熊誌遠堂兄弟之間在華興集團爭權奪利。

他們堂兄弟二人之前的關係還是比較融洽的,卻是熊誌遠參與泛華商業的融資之後,分歧越來越多,越來越嚴重。

而熊誌遠這段時間在華興集團內部獲得的支持聲音很弱,這才下定決心跳出來單幹。

朱瑋益在鴻臣集團內部很早就被作為接班人培養,其父朱鴻臣病危臥床之後,實際負責鴻臣的日常管理。

鴻臣集團之前幾次試水內地市場,稍遇挫折就半途而廢,也不單純是朱瑋益想要打壓朱瑋興;當然摻和家族內鬥的因素,令情形變得更錯綜複雜。

熊誌遠擔心朱瑋益的強烈反對,建議蕭良不要對鴻臣集團抱太大的希望,也是基於這樣的判斷。

站在熊誌遠半山別墅的房間窗前,蕭良眺望中環深夜猶是璀璨的燈河,禁不住心想,滾滾洪流之下,這些小小逆流,真能濺起多大的浪花嗎?

次日一早,顧培軍、徐立桓、吳啟燕與徐亞雲先去見香港的代理中介機構。

扣除承諾授給管理層的那部分股權,南亭實業在香港注冊了獨立法人的子公司,蕭良需要先將宿雲生物70的股份,從南亭實業交割到香港子公司旗下。

這裏麵涉及一係列的資產出境審查。

同時,要將宿雲生物70的股份,與買家完成股權置換或現金收購的交割,也需要進行一係列的審計與背景調查。

當然,正常說來,後一步應該是在與買家談妥相關協議之後,再協商指定一家會計師事務所之類的代理機構負責。

蕭良現在缺的就是時間,因此相關準備工作都需要提前進行。

反正找的也是香港最知名的幾家會計師事務所之一,進入正式談判之後,也不愁買家會不認可他們找的代理中介機構前期所做的工作。

這麼做的最大風險,也就是這次沒能成功找到最終的買家,事情無限期拖延下去,前期支付的幾百萬代理費用會打水漂而已。

蕭良一早則與許建強,在熊誌遠陪同下,趕到天盈電子商務在香港的辦公地,去見熊誌遠這段時間拉出來的運營團隊。

此時要基於東洲的輕工商品製造產業,銜接歐美剛蓬勃發展的互聯網銷售平台,做跨境電子商務業務,需要在美國設立倉儲及運營售後部門,公司前期需要注冊在香港,方便與美國較為頻繁的人員往來。

當然,除了後期在香港更容易融資外,還有一部分因素,跟目前內地的商品出口,需經香港轉輸國外有關。

蕭良早就跟熊誌遠建議,前期主要在香港尋找有歐美留學經驗、熟悉歐美消費市場及互聯網的人員參與新的創業團隊裏來。

熊誌遠接觸的人員裏,就有不少滿足相關條件,比如熊誌遠他自己以及朱禕琳這些人,他們不僅對歐美消費市場及互聯網都有一定的認識,還對內部的輕工製造產業有一些的了解。

不過,這些人大部分都在香港開設亞洲及中國大陸總部的跨國產業及金融集團,獲得穩定高薪的工作,鮮有願意冒險參與創業的。

當然還有相當一部分人,內心深處抵觸在內地輕工製造與歐美互聯網銷售平台之間的跨境電子商務這一構想。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