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濤來到抗聯根據地,在這駐紮的是第一軍,因為張濤化名顧北辰打著進步學生的幌子來臥底,因為他有文化,被分配在第一軍直屬教導團。
根據地四周的山巒高聳入雲,連綿起伏,像是大地挺起的脊梁,以其雄偉險峻的姿態,將這片營地緊緊環抱。
山峰陡峭,怪石嶙峋,有的如利劍直插雲霄,有的似猛獸蹲踞守護。
山間的小路蜿蜒曲折,狹窄難行,多處僅能容一人通過,真可謂一夫當關,萬夫莫開,為營地構築了天然的防禦屏障。
當張濤一行十六人踏入這片營地時,他不禁被眼前的景象深深震撼。
簡陋的營地依著山勢而建,錯落有致地分布在山穀與山坡之上。
營帳大多是用粗木搭建框架,再覆上一層破舊的帆布或茅草,在風雨的侵蝕下略顯斑駁。
營地中的掩體縱橫交錯,有的是在山坡上挖掘的簡易坑道,有的是用石塊堆砌而成的矮牆,雖不華麗,卻處處彰顯著戰士們的智慧與堅韌。
戰士們各司其職,秩序井然。有的戰士正全神貫注地加固防禦工事,他們揮舞著鐵鎬,奮力挖掘著泥土,將一筐筐土石搬運到指定位置,夯實、堆砌,每一個動作都充滿力量。
有的則細心地擦拭著武器,那專注的神情仿佛在與手中的槍械對話,從老舊的步槍到為數不多的機槍,他們用粗糙的布輕輕擦拭著槍身,檢查著每一個部件,確保在戰鬥時不會出現絲毫差錯。
盡管條件艱苦,物資匱乏,但這裏沒有絲毫的抱怨與懈怠,隻有堅定的信念和對勝利的執著追求。
第一軍的戰士們以最真摯的熱情歡迎了他們的到來。
而楊靖宇軍長的親自接見,更是讓張濤的內心掀起了驚濤駭浪。
楊軍長邁著堅定的步伐走來,他身姿挺拔,如同一棵蒼鬆,傲然屹立在這片白山黑水之間。
他的目光猶如夜空中最亮的星辰,堅定而深邃,仿佛能穿透黑暗,洞察一切。那目光中蘊含著對敵人的仇恨,對戰士們的關愛,以及對這片土地的深情。
他的聲音低沉而有力,在詢問張濤等人經曆時,每一個問題都直擊要點,對他們的勇氣和決心表示讚賞時,那話語中充滿了信任與鼓勵。
他向他們講述第一軍的光榮曆史,那些英勇戰鬥的事跡如同璀璨星辰,照亮了抗聯的征程;講述作戰理念時,強調靈活應變、依靠群眾、以小博大。
講述當前嚴峻形勢時,表情凝重,讓眾人深知責任重大。因軍務繁忙,短暫交流後,他便轉身離去。
張濤望著那遠去的背影,心中五味雜陳。他的雙手微微顫抖,眼眶也濕潤了。
這是他曾在書本中無數次敬仰的傳奇英雄,如今卻如此真切地站在麵前。
那堅毅的麵容、深邃的目光,像一把熾熱的烙鐵,深深地印刻在他的心底,成為他靈魂深處永不磨滅的印記。
那一刻,他有千言萬語想要傾訴,可喉嚨卻像被堵住一般,隻能默默凝視。
張濤深知楊靖宇在這片土地上的偉大意義。他所率領的抗聯第一軍,是日寇心中的夢魘,是東北人民的希望之光。
他們在冰天雪地中穿梭,在槍林彈雨中奮戰,無數次以少勝多,以弱克強,用生命捍衛著祖國的尊嚴。
然而,每當想到曆史那殘酷的結局,楊靖宇最終孤身一人,在冰天雪地中與日寇殊死搏鬥,直至壯烈犧牲,張濤的心就像被重錘狠狠敲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