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八百零九章 短兵(1 / 2)

明軍的前鋒,確實也是抵達了蓋州附近。

戰事順利,到目前為止,斬首五百七十餘級,俘虜是一千一百餘人,其中七成到八成是漢軍,兩到三成是滿洲和蒙古八旗。

而戰死的浮山將士才十一人,受傷也不到百人。

這樣的戰損比,在戰前不要說普通的將士了,就連馬洪俊和胡得海等水師陸師的高級指揮人員,也是萬萬沒有想到。

馬洪俊沒有在旅順,而是趕到義州和鎮江前線去了。

在那裏,其實在真正的戰略要緊程度上是遠遠不及旅順這邊的,從旅順一路殺過去,打的可是清國的腹地。

而在義州一帶,是中國和朝鮮的邊境,地方貧瘠,人民稀少,寬甸到鎮江一帶,全部是高山和密林,地形十分險峻。

但從鎮江和寬甸一路出擊,麵對的可是赫圖阿拉,也就是滿洲人嘴裏的老寨。

和後世一樣,現在打仗也要講政治意義,打下赫圖阿拉的意義有多大,不用多說,所有人都明白。

皇太極派出兩白旗精銳,急急趕赴鳳凰城一帶支援,也是深知此理。

胡得海在旗艦上指揮主力艦隊,而從旅順到複州的陸軍指揮官換成了老資格的軍官馬勇。

在臨清之戰中,馬勇表現優異,水師陸軍雖然沒有軍鎮一級的番號,但指揮官馬洪俊一樣是總鎮總兵的待遇,馬勇也被任命為水師陸營的副總兵官……在一年多前,他指揮的隻是二線的輕騎兵,在一年多後,他已經是一萬水師陸營官兵的副指揮官了。

在浮山就是這樣,機遇很多,能在一瞬間抓住的就能脫穎而出,成為人中之傑。

馬勇的用兵謹慎,但也有相當的進取心。

在那個不知道名字的小鎮包抄兗州兵的一場仗,把輕騎的優勢和好處用到了極致。

在登陸旅順後,直插金州,打下金州把所有的守敵包了餃子之後,猛插複州,又使得大半的滿洲守兵落網,隻逃走了少數部殘敵。

到此為止,馬勇沒有犯任何的錯誤,部下對他的指揮和提調,也是沒有人出來質疑過一次。

但當新的軍令下達時,所有人都是炸了營。

鬧的最凶的就是從速成班裏出來的副旅長胡斐,這個家夥是兗州將門出身,機靈懂文墨,被俘投降後展露出了不俗的水平,所以沒有在講武堂苦熬歲月,速成班半年畢業,這廝就坐火箭一樣的往上升……沒法子,將門出身的家夥,底子紮實,一心上進的聰明鬼,想不升官都難。

浮山改軍製後,一個旅有十來個營,旅官是肯定沒辦法一個人管理全部,雖然有旅參謀官,後勤官,軍法官,還有諸如公務局,機要局,檔案局這一類的文職部門,但在戰場上瞬息萬變,一個旅五千餘人,指揮十幾個營,有必須立刻決斷的事情時,就必須有相應的負責人。

原本的浮山就是營製,從營到隊、哨、排、什、伍,一路下去,現在改為伍什排哨營旅軍,一個旅要配三個副職,每人各負責一塊,有負責騎兵和偵察的,有負責重火力輸出的,也有負責後勤輜重的,各司其職,在戰場上,也指揮自己平時熟悉的這一塊。

胡斐是剛從複蓋之交的前線下來。

打下複州,在胡斐來說隻是開始。沿著大道,直插蓋、海,一直到遼陽為止,這才是他和很多青年武官心中最渴望的事。

稍微有點恥辱感的大明武官,哪怕是左良玉這樣的,對東虜也是有切齒之恨。這一次雖然不是與東虜決戰,不過趁期後方空虛,能打多遠就打多遠,一直打到打不動為止,也是胡斐和很多青年軍官的想法。

複州這裏,漢民十不存一,在和東江等部明軍的拉鋸戰中,在曆次的屠殺中,複州和南關、金州這樣的地方,屢次成為戰場,在這裏,留存下來的都是編成旗奴,各地加起來的人口可能還不到十萬人。

當時的遼東,人口應該不到二百萬,如果不是幾次入關抓了大幾十萬進來,怕是人口更少。

在胡斐等人眼前就是這樣的蕭疏景像,在路過複州時,幾個年老的遼民指著幾處亂墳崗,告訴他們天命年間的舊事,幾次屠殺,造成現在的局麵,萬物蕭疏鬼唱歌,原本是人煙密集之處才會設州,現在的複州,人口連內地大一點的集鎮也不如了。

這樣的場麵,更加刺激這些青年軍官們,胡斐率領自己直領的一營騎兵,展開為扇形,與偵騎哨探一起,覆蓋了過百裏的地方,最終在蓋州州治城南不到三十裏的地方,遭遇了清方的遊騎部隊。

兩軍的交戰急促而快捷,一邊是胡斐和三百多部屬,一邊是一百多正藍旗的披甲和二百多的餘丁。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