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七百三十二章 府前(1 / 2)

驚魂未定的吳應箕被救了出來,在劉氏莊園的熊熊烈火之中被塞進一輛十分舒服的馬車,往著濟南方向疾馳而去。

轉道到青州府西南時,官道兩邊到處都是扛著各式工具的農人,笑嗬嗬的正在官道兩邊勞作著。

吳應箕知道,張守仁的一切舉措,不論是農莊或是各民政部門,都要仰賴快捷的通信,所以對官道的要求和標準都非常的高……對普通的大明官吏就沒有這種問題,除了幾條大的通道和運河必須時常維修疏浚之外,帝國的任何道路都可以放著不管,官員連水利都不放在心上,更不必提用來走人的道路了。

在登萊轉了一圈後,吳應箕已經知道什麼是精細化的管理,而精細化管理的顯著標誌就是筆直暢通的道路和高效快捷的迅息傳遞係統。

“按籌領錢了啊,人人有份,憑籌領錢!”

“一筐土三文錢,有力氣你一天就搬一百筐!”

“攪石灰一個時辰十文錢,自己帶遮麵的巾帕和帽子!”

每走五六百步的距離,就有穿著浮山吏員服飾的小吏神氣活現的站在桌子之後,成筐的銅錢在筐中堆積如山,銅錢若不夠,便是成筐的散碎銀子,在陽光下閃閃發光。

銀子和銅錢就在眼前,現在是九月,已經是半農閑的時候了,此時不賺力氣活,老百姓還能在家睡著不成?

聽到嘩啦啦的散錢和數錢聲的時候,那些整修道路的百姓,手中的鐵鏟木鍬就揮舞的更加起勁了。

如此一路逶邐而行,沿途所見要麼在修路,要麼在選址蓋農莊,吳應箕心中也是慨歎,知道張守仁正位山東鎮後,無人能節製於他,所以勢力不容質疑的將深入青州和濟南並兗州,將這幾府之地也經常妥當……想到這裏,吳應箕搖了搖頭,心中感覺一陣悲涼。

到達濟南城郊外,看到綿延幾十裏的羊馬牆和城牆,還有那星羅棋布的村落集鎮,官道上絡繹不絕的商旅行人時,想到前幾天的遭遇,吳應箕也是如夢初醒,有再世為人之感。

濟南入城的規矩也是完全和登萊一樣,上次張溥等人前來時就是如此,現在副總兵官黃胤昌被張守仁保舉為臨清副將,已經到臨清上任去了,濟南城守營完全撤並加入浮山軍體係之中,在吳應箕看來,種種舉措都與正經的大明經製之師截然不同,不過,他也隻能長歎兩聲就罷了。

他就算再昧著良心,也知道浮山這一套體係在防患奸人細作,查察不法奸徒等治安之事上比其餘地方強的太多了……

入城之後,便是沿著大道直行,張守仁現在已經不住在軍營中了,他現在不是把全部精力用在軍務上,當年的規矩說不得也隻得改改。

不住兵營,便是住在都司衙門,三司在國初時是並立共尊,衙門也修的差不多遠近,加上巡撫衙門和府衙等省城中特有的大衙門,構成了決定一省之地命運的府前街,多少大事,便是在這裏一言而決,付儲實施。

現在的府前街也是和以前大有不同了,張守仁住進都司衙門隻是一個開始,營務處是搬在都司衙門裏,原本都司衙門隻有幾十人,包括同知僉事等高級武官在內,底下還有經曆司鎮撫司等輔助部門,管轄山東帳麵上十幾萬衛所軍的就是這樣的數十人而已。

浮山這邊的機構一過來,立刻就是叫所有人都開了眼。

鍾顯鍾榮張德齊李鑫等人的營務處連官帶吏就有超過三百人,這還隻是總部人員,是秘書局等近侍各局,包括中軍處的公務局在內,基本上是負責中樞運轉核心部門。

再下頭的民政、治安、屯田、文教等各局派駐濟南的加起來也有過千人了,都司衙門根本安排不下,由財稅出錢,在府前街購買了大量的豪宅民居,加以改建之後,就成了各處各局的辦公場所。

等吳應箕等人趕到府前街的時候,原本那些穿著藍袍綠袍的官員看不到幾個,青衣盤領的小吏更是寥寥無已,更多的就是穿著類似忠靜冠服的浮山吏員們匆忙經過,手中都是拿著公文檔案之類的物件,都是十分的忙碌。

“唉……”

盡管在心中已經接受現實,但看到這樣的場景之後,吳應箕還是痛苦的扭過臉去……

張守仁這一手,無非就是改明製為唐,大唐時,一個縣就有倉曹糧曹兵曹等諸曹,上元縣這樣的京縣,一縣的官吏就有五六百人,所以事無巨細,都能管理的十分妥當。當時官吏不分,以吏為官的並不在少數,而且有不少都成為赫赫有名的名臣。

宋時吏員地位較唐時就已經較唐有所下降,不過宋朝亦是官吏不分,直到大明才斷絕吏員上進前途,而且朱元璋為了減少開支,把各縣官府的吏員削減了大半,以明朝官員的庸懦無能,尚且因這樣的製度感覺到辦事吃力,不得不自掏腰包雇傭師爺,所謂紹興師爺大行其道,也就是從明朝開始了。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